摘要:五千年悠久历史文明的中国也拥有着博大精深的传统文化,传统文化中蕴藏着的历史故事和历史知识都具有深刻的教育意义。在高中语文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取其精华,帮助学生对传统文化的精髓和意义进行持续不断的学习和传承。
关键字:高中语文;传统文化;教学方式
中国的传统文化经过数千年的历史沉淀就像历史长河中一颗璀璨的明珠,不断在中华民族的后辈子孙中发挥着潜移默化的教育力量。作为学生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重要形成阶段的高中时期,教师首先应当确定的是,语文教材内容的结构和设计都是教育专家们经过层层研究和筛选最后确定下来的最适宜高中生身心发展的教育内容。所以教师要做的就是要深入研究语文教材内容,充分挖掘其中的优秀传统文化因素,不断挖掘其中深藏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内涵,引导学生在重要的人生阶段中培养较高的文化修养,并在将传统充分发挥价值的过程中,让语文课堂变的时效性更强,促进学生身心的全面发展。
一、深入研究语文教材内容,充分挖掘优秀传统文化因素
拿语文教材高一上册的开篇《沁园春·长沙》来说,作为中国伟大领袖毛主席被搬上语文讲台的现代诗作品,诗歌的美,主要在于它的意境美。和《沁园春·雪》相比,都是借景来抒发自己的伟大抱负,但是由于所处的历史背景和环境不同,其用词和表达方式都有鲜明的异同点。单纯以《沁园春·长沙》来说,文章以简短有力的词句,表达了一种崇高的美,青年时期的毛主席是壮志凌云的,于是写下了“漫江碧透,百舸争流”的词句;同样,他也寄予了对中国新一代青年的无限向往和期待之情,于是写下了“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的慷慨之言。它不仅使我们得到欣赏壮丽秋景的艺术享受,也使我们从诗人昂扬炽烈的革命情怀中,汲取奋发前进的信心和力量。这些教学内容在传统应试教育为先的语文课堂会被经常性的轻视或忽略。在当前提倡素质教育的新形势下,教师可以抓住诗歌的特征对学生展开传统文化的渗透。
在课堂开始之前的备课过程中,教师就应该设计如何一步步引导学生探讨并理解这首诗的历史背景及毛泽东的具体情感;然后在课前的预习阶段,教师可以鼓励学生事先在自己力所能及的条件下搜集与其背景相关的信息,并按照小组合作的方法展开探究,并且在课堂之上逐一进行汇报。最后还需要强调的是,作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精髓,诗词中所发挥出来的文化力量和人文价值是其他类型的文学作品很难与之比肩的,教师要重视对其内容的文化解读和情感分析,将其思想观念、民族心理、价值观等做到潜移默化的渗透,也让学生理解这首词情感基调发生变化的合理性,学生在学习语言知识的同时,也能够掌握相应的传统文化知识。
再拿高中教材中的《离骚》、《报任安书》、《项羽本纪》来说,其中的主人公分别是屈原、司马迁、项羽,这些教材中的不同主人公有着对生命的不同看法,面临生死抉择,也有着相异的选择,这时学生就可以通过对他们主要人生历程的概括,学习传统文化中蕴含的各种精神内涵。司马迁狱中遭受蹂躏,忍受欺辱,最终完成承载着中国博大精深文学宝库的《史记》;屈原卓绝一世、以死明志,成为了中国文学史上的一颗璀璨明珠;项羽作为神勇武将,用死亡保留英雄本色,千古无二。通过对他们三者的比较,思考他们所拥有的英雄主义和所具备的生命意识。在素质教育中,生命意识也是其中很重要的范畴,所以教师与学生可联合这几个课文主人公将“生命意识”划分为一个重要的课题进行研究讨论。
由此可看,传统文化所包含的情感思考会在高中语文教材中多处体现,因此教师可将有关课文中包含的情感、传统文化、价值观系统性的组合在一起成立专门课题,引导学生受到这些传统文化中的价值观的熏陶,进而提升学生在日常学习生活中面对挫折时解决难题的水平。如在屈原、司马迁、项羽当中,教师可有意识的引导学生将课本主人公的思想价值观与现实生活关联起来,思考当今现实生活中的英雄主义、仁人志士,加强学生对生命价值观的进一步思考的同时,也可以深度体会中国优秀传统文化中所包含的思想道德情感与文化素养。
《春江花夜月》中所渲染出来的文化气息、唯美的画面、动听的音乐,都可以去引导学生对于意境方面的文化思考。利用视听教学等方法,引入古曲《春江花月夜》,打造蕴含古典意蕴、唯美意境的课堂氛围。在这样的传统文化渲染下,也能引起学生对诗篇美的思考,体会传统文化意境美。
《兰亭集序》中古人引溪水为流觞,在曲水旁饮酒作诗的行为方式学生们值得去深入探讨,同时教师搜集相关资料为学生说明这是古时的祭祀方式:同伴们坐在溪水旁侧,酒杯顺着水流向下,停在哪里对应的人就取杯饮酒,为摆去凶兆灾难。往往课本中值得推敲的语句都蕴含着古时传统文化,教师搜集资料与学生一起了解对应方面的相关内容与文化知识,拓展除课堂之外的学习范围,主动查询文化信息,有助于弘扬传承中华传统文化。
二、高中语文教学中有效融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策略
(一)开展关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关实践活动
除基本的课堂教学之外,要丰富课下关于传统文化的活动形式如:唐诗宋词朗诵赛、传统文化讨论座谈会、宣扬传统文化讲座等。同时可以轮流让不同学生搜集整理课外文化知识,采用小组合作、知识竞赛等方法,在班会课进行定时宣讲,让更多同学了解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内涵。
(二)建设传统文化专题研究
划分高中课文中不同风格、不同类型的课文来开设传统文化专题,让学生对专题中的作者、主人公、作品进行更进一步的探究。对学生的语文综合素养进行培养,着重提升在传统文化方面的素养水平。鼓励学生根据专题中所蕴含传统文化的作品制作文化ppt或课件,推广到校园各处,扩展延伸传统文化遍布范围。
(三)与传统节日文化相结合
目前大多数学生对于民俗节日文化了解比较深入,如高中学到的《离骚》中,就可以结合其背后的端午节背景,再与屈原的品格相结合,深入了解端午节的相关文化信息。在民俗文化的耳濡目染下,全面激发学生对于传统文化的学习欲望。
结语: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文化璀璨的象征,在高中语文教学过程当中,有义务有使命去传承弘扬中华传统文化。教学过程中,要努力发掘教材当中蕴含的优秀传统文化因素,并有效开展利于渗透优秀传统文化的活动教学,融会贯通,充分推进优秀传统文化的教学,在校园中形成利于维护、弘扬、传承优秀传统文化的氛围。
参考文献
[1]徐桂琴.高中语文教学中加强传统文化教育的实践性研究[J].学周刊,2020,(20):74-75.
[2]张贺.浅谈高中语文教学中传统文化教育的渗透[J].语文课内外,2020,(15):52.
[3]杨武军.在高中语文教学中有效渗透优秀传统文化的策略[J].语文天地(高中版),2020,(6):77-78.
[4]王平.谈如何解决高中语文教学中传统文化渗透的难题[J].才智,2020,(15):6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