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园的一日生活是幼儿个体利用环境在参与、体验与创造中自我更新的历程。幼儿活动更强调其主体地位,反思幼儿园一日活动存在的问题和差距,不难发现,教师常常因为所谓的“一日活动安排表”而陷入两难之间。当幼儿满心欢喜地沉浸在自己感兴趣的活动中时,教师是按照“一日活动安排表”急匆匆地走完每个教学和生活环节,还是尊重幼儿的意愿,打破原来的安排呢?因此,优化幼儿园一日活动的组织和实施,把时间还给孩子,真正实现幼儿的自主发展值得我们探讨。
一、改“语言催促”为“行动助力”
案例1:慢吞吞的“蜗牛宝宝”(生活活动)
琪琪是一个插班生,除了吃饭慢、上厕所慢、午睡上床也慢,其他活动都能和小朋友相处融洽。一开始,老师由于急于组织后面的活动,试图让她跟上集体的步调与节奏,于是会经常催促她:“快点吃、快点吃”、“你怎么还没吃完?马上就要散步了,全班都在等你一个人。”久而久之,班级里的孩子一吃完饭都会有意无意地到琪琪跟前说:“你快点吧,不然害我们也不能去……”一段时间之后,发现琪琪开始不爱来幼儿园了,每次入园都哭得撕心裂肺。
在进餐时,教师的催促对琪琪来说,其实就是莫大的伤害。每个孩子的个性和能力是不一样的,不能因为自己的“赶”,而一味地要求孩子要按照我们的节奏行事,特别是幼儿赖以生存的生活活动。
《幼儿园工作规程》中明确提出:“幼儿园应当尊重幼儿的个体差异,关注个别差异,促进每个幼儿富有个性地发展。”教师要明确每个生活环节的目标,把握契机对幼儿进行生活教育,提高幼儿的独立性和生活自理能力。因此,教师可以和孩子们商量建立班级自己的“一日具体计划”,然后进行跟踪踪和落实,并在活动中给予适宜的支持。
首先,我将各环节的时间和孩子们做了约定,如吃早点20分钟,吃午饭30分钟,入厕、盥洗7分钟,整理衣服15分钟等。其次,丰富过渡环节的活动内容,如允许吃得快的小朋友去看书、下棋或到休闲吧聊天等。最后,利用不同的音乐来营造氛围,让幼儿从容地过渡到下一个活动环节,避免被催促而被迫停止游戏。如区域活动结束时,可提前10分钟利用《玩具进行曲》暗示幼儿收拾玩具,先收拾好的幼儿可以先去盥洗,没收拾好的幼儿还可以继续。这样既不影响盥洗环节,又能满足不同幼儿的时间需求。我细化了班级生活环节每个步骤的时间,并且严格遵守,减少催促孩子的言语,改“语言催促”到“行动助力”。
二、改“统一收拾”为“错时收拾”
案例2:怎么还没收好,马上就要做操了(游戏活动)
区域活动结束后,收拾玩具的音乐响起。班级里顿时沸腾起来,建构区里的涛涛和涵涵将搭建好的大楼一栋一栋地推倒;角色区里的“水果”、“蔬菜”满地都是……。教师的催促声在班级的各个角落响起“涛涛,怎么还没收好,快点快点”,“欣欣,马上就要做操了,娃娃家这些“水果”和“蔬菜”还不赶紧收拾一下”……,接着,教师走到了教室门口大喊:“收拾好的小朋友赶紧过来排队,没收拾好的小朋友快点啊。”
游戏活动强调幼儿的自由和自主,很多时候,教师为了赶环节往往忽略了游戏中收拾玩具的意义。其实,收拾整理玩具的环节蕴藏着更大的价值,更能巩固和强化五大领域的教育目标,如幼儿怎样将形状不一的玩具恰当地放回玩具柜就涉及了科学领域目标中的“归类”和“放回”;幼儿在收拾玩具的过程中和同伴有了语言和肢体上的互动,这是发展语言表达和交往能力。教师在引导幼儿整理材料时,可根据各类游戏材料的数量、收纳难易程度和幼儿行为习惯等特点恰当的引导,并适时教给幼儿一些简单的收拾材料的方法,提升幼儿收拾玩具的效率。
1.尝试分组调节,避免消极等待
通过观察,我们发现角色区、表演区、建构区、涂鸦区等材料比较多,需要花费更多的时间进行收拾整理。因此,在收拾环节中,我们会分组进行,比如让这些区域比其他区提前5-10分钟开始收玩具。在其他区的个别幼儿,如果动作比较慢的,我们也会提早1-2分钟提醒他们收玩具。这样个性比较慢的幼儿有了更充裕的时间完成任务,也避免了其他幼儿的等待和教师的催促。
2.利用游戏形式,提升收纳效率
教师还可利用一些游戏,事半功倍地促使幼儿自主管理收纳时间。例如教师根据区域活动的时间节点来给幼儿做好标志,5分钟以内收拾得又快又好的幼儿可以在他们的游戏记录表上画上两颗爱心,在 5-10分钟收拾好的幼儿则可以画一颗爱心,在一段时间内以自己获得爱心的数量来兑换相应的积分,积分越高,礼物越有意义,从而促使幼儿能逐渐地提高保质保量收拾玩具的能力。
三、改“集体行动”为“小组行动”
案例3:家长,您别着急(离园活动)
离园时,我们看到一些家长围着教室的门口。“您别着急,我马上叫洋洋过来,您稍等。”刚安慰完这个家长,那个家长又催促起来:“都这么久了,佳佳怎么还没过来?”“老师,我好想听到洋洋在哭了,你就让我进去吧。”张老师赶紧拦住家长说:“您放心,康老师在里面看着孩子呢,您再稍等一下,我这就去带洋洋出来”。说完,张老师快速地跑进教室,催促着康老师赶紧让洋洋出来。康老师无奈地说:“我叫了,你看孩子有的在哭,有的走来走去,有的玩玩具不肯走,我没办法一个一个催啊。”在离园的时候,家长在门口非常着急,老师也忙得不可开交。每次离园后,教室里都是一片狼藉等着老师收拾。有些家长想跟老师交流一下孩子的表现,都得等着老师忙完“离园”才能说得上话。
离园环节作为幼儿园一日生活活动的结束部分,对于幼儿来说,经过了一天的学习、游戏和生活,因为等待父母来接,对离园环节显得更加期待和兴奋。离园环节虽然时间短,但是家长能直接看到老师与孩子的活动状态,要避免离园时出现的混乱场面,可以从内容和形式两方面进行改善。如果教师能够开展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活动来吸引幼儿,不仅能够稳定幼儿的情绪保证离园的秩序,还能增强家长对教师的信任,为家园共育奠定良好的基础。
(一)集体式
1.回忆快乐时光
离园时,组织幼儿一起回忆在园一天的游戏、生活和学习,巩固幼儿对一天中重要事件的记忆。这不仅有助于家长间接了解幼儿在园的一日生活,也培养了幼儿归纳的良好思维习惯。
2.讲述有趣故事
教师可以利用一些幼儿感兴趣的故事吸引他们的注意力,帮助幼儿安静下来。故事的内容可以让幼儿自选,激发幼儿的积极性。教师在讲述故事时还可以利用提问的方式帮助培养倾听习惯,同时,启发幼儿理解故事内容。
(二)分散式
1.区域游戏
可让幼儿进行自主的区域游戏,也可以允许表现好的幼儿优先挑选座位、选择游戏材料和同伴。每次的离园游戏区数量可以根据离园人数而定,不一定每次都要全部区域开放。除此之外,当家长来接幼儿时,教师要提醒幼儿及时收拾整理玩具,培养幼儿自觉收拾整理玩具的良好习惯。
2.自主阅读
离园时,可让幼儿自主挑选喜欢的绘本进行阅读。教师可以跟幼儿一起商量制定阅读过程中的规则要求,这样不仅能帮助教师有序保障幼儿离园,还能帮助幼儿养成喜爱阅读的习惯。
对幼儿园一日活动安排的思考,让我们更进一步感受到高质量的幼儿园一日活动安排,既能保障幼儿园活动的顺利开展,也能满足幼儿游戏的自主发展。
参考文献
1.李季湄、冯晓霞.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解读[M].人民教育出版社,2013.6.
2.陈思泉.蜗牛与黄鹂鸟[J]. 学前教育(2):31-33,2019.2.
3.马媛.幼儿园一日活动的困境及突破路径研究[D].湖北师范大学,2016.5.
4.王春燕、白小绵. 幼儿园过渡环节安排与组织的适宜性[J].学前教育研究(3):22-24,201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