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活动案例---搭房子

发表时间:2020/9/7   来源:《中国教师》2020年第9期   作者:向晓平
[导读] 本次活动,教师大胆尝试底结构高开放的小组化教学模式。
        本次活动,教师大胆尝试底结构高开放的小组化教学模式。整个活动以“搭房子”游戏展开,让幼儿在轻松愉悦的氛围中运用小纸箱自由搭房子比高矮。以小组化的学习方式进行,将活动场景设计成绿、橙、兰三块建筑工地,幼儿自选工地,四人一组,体现了教学环境的开放;以日常生活中的牛奶箱作为搭建材料,体现了材料的生活化和开放性;以幼儿的生活经验为基础,在直接感知、反复操作、同伴互学、师幼互动中自我建构量的比较经验,体现了教学方式的开放。
一、案例背景:
        量的比较是中班幼儿学习的数学内容。在日常活动中,我主要采用了“非正式的数学活动形式”让幼儿比较两个物体的高矮,比如:两个小朋友比高矮,两个具体的物品比高矮,从目测的角度去发现他们的高矮,这对孩子们来说很容易。但是对多个物体的比较,以及物体高矮的相对变化的认识就比较难了。如何让孩子在目测不能解决问题的情况下,用更好的方法去发现物体的高矮?还有多个物体比较时如何找出它们的高矮并按一定的序排列呢?在《指南》的学习中我受到了启发。《指南》中提到:“幼儿的学习是以直接经验为基础,在游戏和日常生活中进行,要珍视游戏活动的价值”……根据这一理念,结合中班幼儿“喜欢玩建构区”的兴趣,我特设计了本次活动, 并将目标定位在:能用纸箱创造性地搭房子,探索比较高矮的方法;能在几个物体的高矮比较中按高矮秩序编号,并感知高矮的变化; 体验比较高矮的乐趣。力图通过本次活动,提高幼儿运用数学经验解决问题的能力,促进幼儿数学思维能力的发展。
        
二、案例情境描述
1.以游戏“搭房子”激发幼儿兴趣。
        我围绕着教学目标,设计了工程师搭房子的游戏场景,并以老师当总指挥,小朋友当工程师的模拟游戏将幼儿带到工地旁,引导幼儿观察三个工地以不同的颜色来区分,还有建房子的材料等。同时提出搭房子的要求:每位工程师只搭一栋房子;房子要搭得高,搭得牢固,接下来便请幼儿自选工地在老师的指令下伴随轻音乐开始搭房子。
2.第一次搭房子,引导幼儿围绕问题进行探索。
(1)怎么比出房子的高矮?
        当幼儿完成搭建时,我便引导他们把自己搭的房子与自己工地上的其他小朋友搭的的房子进行比较,谁第一高?谁第二高?……并用数字号牌为房子编号,第一高的就是1号,第二高的是2号,以此类推……. 怎么比出房子的高矮呢?我让小朋友自己去探索,我在旁边观察:幼儿是怎么比的?用了哪些方法?于是在观察中我发现了有的小朋友站在自己搭的房子前看谁高谁矮;有的小朋友离开自己的房子走到较远的地方看;还有的小朋友弯着腰看;最让我惊喜的是有一个小朋友用了自己的手臂来比自己房子和别人房子的高矮;还有一个小朋友用了自己的身体来比自己和别人房子的高矮,通过这样的比较他终于比出了自己房子的高矮,并为它放上了恰当的号码牌。可是有两个女小朋友跑到我面前,很沮伤的看着我,小声对我说:“老师我不知道我的房子是第几高?”我转过头去看了一下,那两个小朋友的房子高矮不明显,很难看出谁高谁矮,于是我告诉她们:“别着急,我们来帮助你”接着我便请小朋友们站在自己的房子前讨论:“你们的房子是第几高?你是怎么知道的?”多数小朋友说是:“看出来的”;有个别小朋友说到“用手臂比”、“是用身体比。”我肯定了他们的做法。同时又假装不解的问: “用身体怎么比呢?请你比比给我们看。”于是那位小朋友自信地走到他的房子前用身体比房子的高矮,并用手压住位置,再移到另一个小朋友的房子面前比,然后告诉我自己的房子有自己的眼睛这么高,另一个小朋友的房子稍微矮一点点。这时我竖起了大拇指,表扬他真聪明!想出了不一样的比高矮的方法。小朋友也为他鼓起了掌!刚才那两位正在纳闷的小朋友也受到了启发,立即用上了这个方法,终于比出了结果,并给自己的房子编上了合适的号码。当所有小朋友把掌声送给她们时,她们的脸上露出了灿烂的微笑!洋溢着解决问题后的成功喜悦!于是我告诉他们:“原来比高矮除了用目测的方法、从不同的方位去看,还可以用手臂去比、借助身体去比。

你们真聪明!”
(2)为什么房子高矮不一样?
        接下来我又向她们提了一个问题:为什么你们都是用的数量相同的纸箱搭房子,有的工程师的房子那么高?有的那么矮了?这时小朋友都把目光投向了一栋栋房子,其中有个小朋友大声的说:“老师我知道了,有的小朋友是把纸箱横着搭的,有的是把纸箱竖着搭的”。“你的眼睛真亮!你们再看看,横着搭的怎样?竖着搭的又怎样?”“小朋友们大声的告诉我横着搭的要矮一些,竖着搭的要高一些。”“哦!原来改变纸箱的方向可以让房子搭得更高!你们真会发现!”
3、第二次搭房子,围绕问题进一步探索比高矮的不同方法。
(1)房子怎么搭更高?
        当孩子们还沉侵在刚才解决问题的喜悦中时,我又向他们提出了一个问题:房子怎么搭更高?让我们再来一次搭房子比赛吧!要求比上次的房子搭得高,搭得牢固,同样要按高矮顺序给它们编号,并听我的指令一起开始,一起结束。孩子们听到要比赛,都兴奋起来,他们迫不及待地想开始。于是我让他们拆下刚才搭的房子,做好准备,随着我的指令开始搭房子!当我发出“搭房子比赛现在开始!”他们便快速地行动起来……这一次搭建,孩子们的思路完全打开,灵活改变盒子的方向,搭建了很高的、不一样的、奇特的房子。当我宣布停的时候,所有小朋友都搭好了房子。
        
        
        

三、教学活动反思
1、体现了对低结构高开放的小组化教学模式的大胆尝试。
        教师根据幼儿对量的理解难点,大胆尝试低结构高开放的小组化教学模式,为幼儿提供真实的游戏场景,让幼儿在扮演工程师的建构游戏中,操作、比较、讨论、探索比较高矮的多种方法,老师始终在后,让幼儿自己去体验、发现解决问题,只有在幼儿需要帮助的时候才出现,给了孩子自我学习、自我探索、自我建构的空间。完全摈弃了传统教学的高结构和老师教授的痕迹,体现了教学环境的开放,教学材料的开放、教学方式的开放,充分体现了对“幼儿学习方式” 理解和尊重。这无疑是一次大胆的教学创新。
2、关注了活动过程中的数学讨论。
        数学活动特别强调过程中的“数学讨论”,也是开放式教学最为重要的一点。通过数学讨论交流,给了幼儿同伴之间相互学习的平台,也帮助幼儿在讨论中思考、总结、梳理、建构经验,同时也给了他们数学表达的机会。如:在第一次搭房子的讨论中,一个小朋友分享了用身体比高矮的方法后,让两个正在困惑的小朋友茅舍顿开,找到了解决问题的方法,让她们从内心深处体验到了成功的喜悦!再如:当孩子们苦于房子太高,用身体都无法比较时,老师的及时出现,巧妙地引发幼儿讨论:“还有没有更好的方法比高矮呢?”于是小朋友想到了用竹竿来比,从而解决了孩子们眼中的难题。这就是数学讨论引发的同伴互学、师幼有互学动带来的教育价值。
3、贯穿了真实情景中的问题解决。
国际早期数学教育学习的倾向就是在真实的情境中解决问题,也是我们现在幼儿数学教育所倡导的:“幼儿学习数学的方式主要就是问题解决。”在活动中,不论是第一次搭房子还是第二次搭搭房子,老师都巧妙设计了一序列的问题串,每一次房子都以问题引发幼儿先思考后操作,再探索再思考……而且老师特别关注幼儿对问题思考后的表现:如对每个幼儿搭建的方式、运用材料的方法、还有比较高矮的方法都做了细致的关注。还比如搭建时老师关注到:有的简单将材料整齐堆高,有的将材料变方向堆高、还有的横竖交错堆高等;在比高矮时,有的原地不动观察、有的离开搭的房子从远处观察、有的歪着头观察、有的用到了手比较、还有的用到了身体比较……正因为有了这样问题引领下有目的的关注,老师在随后的讨论中才能很好地引导幼儿相互学习,打开解决问题的思路,才会出现用身体、用竹棍等不同方法来解决目测所不能解决的问题,使活动推向了高潮,也让孩子们在这样的问题引领中,大胆尝试、真实体验、自我建构学习经验,促进了幼儿自我学习、自我探索能力的发展,促进了幼儿运用数学经验解决问题的能力发展,同时,在问题解决中不仅让幼儿的创造思维能力得到了提高,也让他们体验到了数学活动的有用和有趣,更重要的是提高了幼儿的数学素养,对幼儿的终身学习将会起到可持续的推进作用!

                                      2020年7月5日撰稿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