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随着近年来我国社会经济发展水平的不断提升,社会对于教育的重视程度也是越来越高的,在教学的过程当中,传统的教学方式和教学目的已经无法满足当前学生的学习需要,在当前新课改的发展背景之下,小学数学教学不再单纯的以应试为目的,而是进一步的对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加以重视,但是在实际课堂教学的过程当中,学生思维能力的提升也会相应的受到一些限制,为了更好的提升数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性,老师需要结合实际的教学和学生学习状况来进行教学计划的制定,结合小学生的思维发展特点来制定数学思维培养方案,尽可能的将课堂教学的效率和质量加以提升。
关键词:小学数学教学;数学思维能力;培养
对于小学生来说,他们正处于思维形成的阶段,这时老师适当的引导和教育能够在他们思维的形成过程当中产生相对积极的影响,在当前新课改的教育背景之下,对小学教学也相应的提出了更多的要求,在小学数学的教学过程当中,老师需要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来重视对学生逻辑思维能力的培养,根据学生的数学学习基础来相应的进行因材施教,采取更加科学的方式来实现学生思维能力的提升,就当前实际的课堂教学现状来看的话,还是相应的存在着一些不足,因此说需要针对于突出的教学问题进行分析,及时的找出科学的应对措施[1]。
一、小学数学教学中学生数学思维能力培养中的问题
(一)学生自身知识结构存在不足
对于小学阶段的学生来说,他们自身的知识储备是比较少的,知识结构比较单一,而教材当中的数学内容会存在一定的抽象性,这时由于教材本身的内容和学生自身的知识储备之间存在着差异性,所以学生有时会对教学当中的内容难以进行理解,如果老师没有对学生进行有效引导的话,那么学生就会由于自身知识结构的不完整而难以理解教材当中的知识内容,难以对数学教材当中的内容加以理解,这样一来就会对学生思维能力的培育产生一定的阻碍作用。
(二)教学语言形式不利于学生思维能力培养
数学教学当中的知识内容是通过文本语言来具体对其进行表达的,并且文本语言具有简洁性的特征,但正是由于这种特征所以对小学生的思维能力培养便产生了不利影响,由于小学生的好奇心比较强,所以有时会出现注意力难以集中的状况,教学当中内容的简洁性难以对小学生产生吸引力,这就对老师实际的课堂教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进行课堂教学的过程当中必须要将教材中的文本语言和口头语言加以有效结合,更好的帮助小学生理解教材内容[2]。
(三)数学知识自身的抽象性
小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是比较差的,相对来说,数学知识内容就显的比较抽象晦涩,因此这就给学生的数学学习带来一定的困难,数学知识本身都是环环相扣的,只有对各种知识点加以合理的联系才能更好的实现思维能力培养的目的,然而抽象的数学知识内容对于小学生的学习来说也会相应的存在一些困难,他们难以构建起一个系统的知识结构,这对于数学思维能力的培养来说也会相应的起到阻碍作用[3]。
二、针对于学生数学思维能力培养问题的解决措施
(一)积极的进行教学方式的创新
在小学数学的课堂教学过程当中,老师对学生的教学引导是极为重要的,只有在老师合理的引导教学之下,才可以在更大的程度上提升数学思维能力培养的效果,为此老师需要结合课堂教学的重难点来及时的对教学方法加以更新,在课堂教学时根据重点内容来进行问题的设计,然后基于问题来组织学生进行思考和讨论,这个过程中老师需要居于主导地位来对学生进行引导[4],但是要保证学生在课堂当中的主体地位,通过问题的讨论可以更好的激发出学生进行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在进行问题探究和讨论的过程当中实现自身思维能力的提升,达到对学生进行数学思维培养的目的。
(二)实现教材结构和学生思维的联系
为了帮助学生可以更加深入的理解教材当中的内容,对于所学习的数学知识可以有更加清晰的了解,那么老师就需要帮助学生对教材当中的知识内容加以分析,小学生的数学思维发展目前还处于一个初级阶段,因此老师在进行教学的时候要基于这个发展实际状况,以此为主要的出发点来进行教学内容的设计,然后引导着学生对于学过的相似内容进行联系整理,让学生认识到相关知识点之间的联系,这样一来不仅可以使学生学习起来更容易一些,而且还可以在一定的程度上激发出学生的积极主动性[5],就拿人教版小学数学六年级上册分数乘除法的教学来说,如果直接进行教材内容教学的话,那么难度是比较大,这时老师就可以对之前的知识点加以练习,比如说对分数的认识,并且将分数加减法的内容和乘除法进行连接,通过对旧知识的联想来进行新知识的学习,在这个基础上学生就会对抽象概念有更深的理解,并且构建起关于分数学习内容的知识网络。
(三)通过设置问题情境来实现数学思维转化
对于小学阶段的数学教学来说,它有很多的内容是和我们的生活所息息相关的,数学生活化的训练有助于学生数学思维的转化和培养,为学生提供数学化的思维机会,从具体的课堂教学来说,老师就要结合具体的数学教学内容来创设出具有逻辑判断的问题情境,并且还要结合着具体的问题情境来进行教学过程的设计,老师要在课堂上起到一种引领性的作用,通过逐步的引导来引起学生的思维冲突,让学生可以通过独立思考的过程来找寻解决问题的方式,营造出一个更具层次的问题情境,这可以帮助学生将思维活动融入到整体的学习过程当中。
(四)通过层次练习来进行数学思维的强化
在小学数学的课堂教学过程当中,需要让学生得到一定价值的发展,每个学生都有其个体差异性,因此考虑到学生自身发展个性的不同,在进行课堂数学练习的时候也要凸显出层次感,尽可能的考虑到学生不同的发展需求,这样一来学生就可以从数学练习当中实现数学思维的强化,保证学生可以有自主支配的学习时间,进而构建适合自己的知识体系,进行知识体系构建的过程就是对所学习的知识内容进行系统性规划的过程,学生可以对相关的数学知识进行综合性的考量和学习,数学思维也在这个过程中实现了强化发展。
(五)加强基础教学以提高思维能力
在进行小学数学教学时,基础知识是培养思维能力的基础,所以老师在进行教学时,要结合教材当中的知识结构和小学生的思维特点,来强化基础教学,从而使小学生能够扎实掌握基础知识,并且可以灵活的运用基础知识,对基本的数学概念和公式要熟练掌握,并且学会融会贯通,这样才可以用正确思维来进行数学学习,并且综合进行推理和判断,做好基础知识的融会贯通,从而形成完整的知识网络,形成具体数学思维。
结语
综上,就当前的实际发展状况来看的话,在当前的小学课堂教学当中,对学生数学思维能力的培养被置于一个越来越重要的发展位置,对思维能力培养的重视可以说是素质教育当中一个很重要的发展内容,这也在一定的程度上给老师的教学活动提出了新的要求,老师必须要不断的进行教学方式的创新,不断的探索思维能力培养过程当中所遇到的问题,为学生提供更好的思维发展平台,进而实现学生思维能力的提升。
参考文献:
[1]汤学敏.试析小学数学教学中学生数学思维能力的培养方法[J].读与写,2019,16(2):169-170.
[2]朱琳.试析小学数学教学中学生独立思考能力的培养[J].中国校外教育(上旬刊),2019,(10):109,111.
[3]叶寿弟.试析小学数学教育中强化学生核心素养培养的方法[J].中外交流,2018,(48):189.
[4]朱叶.试析小学数学教学中学生问题解决能力的培养[J].考试周刊,2018,(44):110.
[5]陈雷鸣.试析小学数学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J].读与写,2018,15(13):142-1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