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新课标中明确小学教育需要关注学生知识和技能的掌握,更好地应用于实践。本文对数学教学环节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原则简要介绍,从生活化内容引入,探究过程指导,信息化教学应用三方面对学生实践能力培养策略详细分析。
关键词:小学数学;教学;学生;实践能力
引言:数学教学的最终目的是让学生将数学理论应用到实践当中。因此,教学环节,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至关重要。教师需要树立明确的教学目的,结合教学内容,选择合适的教学方式,以学生实践能力培养为核心,打造高效数学课堂。
一、小学数学实际运用能力培养原则
数学源于生活,学习之后还要应用于生活。小学数学,对于学生实践能力培养重点需要从以下两方面入手:第一,重视生活化内容的应用,只有学生掌握数学和生活之间的关联,才能运用知识,高效解决问题;第二,重视学生数学思维的培养,课堂教学,需要利用教学活动,让学生主动探究,获得学习经验,形成数学思维。
二、小学数学教学实际运用能力培养策略
(一)引入生活化内容
学生实践能力和生活息息相关,因此,课堂教学也应该引入生活化内容,让学生感受到数学与生活之间关联,高效运用知识解决问题。具体而言,可在导入阶段设置生活化内容,增强学生对知识的熟悉感,锻炼其思维,联系实际思考数学问题,更好地将其运用在生活当中。
比如:讲解“长方体表面积”相关知识时,可为学生引入生活化案例“要制作横截面积1平方分米,长度2米的铁皮烟囱,共计10个,需要使用多少平方米铁皮?”为解决这一问题,学生积极思考,联系生活经验,想到烟囱的上下两底为连通状态,因此,在计算铁皮面积只需计算4个面即可。
讲授“长方形面积”知识以后,还可引入“装修”相关案例,“强强家要装修新房,在卧室和客厅铺设地板,地板厚度2cm,长度60cm,宽度50cm,共计使用300块,试求出强强家卧室和客厅的总面积?”
除此之外,教师还可为学生设计开放类问题,引导学生结合生活经验展开思考。比如:家里来客人,小丽想为客人沏茶,那么在“烧水、洗茶杯、接水、沏茶、放茶叶”等准备工作中,需要按照怎样的顺序完成最为合理?怎样做“用时”最短?考查学生对于时间的合理安排能力。
这样的问题和学生生活更加贴近,利于学生学习过程读懂题意,联系实际,运用所学数学知识,将问题解决。可见,教学过程,生活化问题的应用有助于对学生实际应用能力的培养,实现教学目标。
(二)重视体验,着重探究
数学教学中,需指导学生“做中学”,通过实践发现知识规律,形成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因此,教师需为学生构建动态化学习过程,培养其探究能力与分析能力。
学生数学实践能力不但指数学课堂对知识的获取能力,而且还应将这种能力和生活体验相互融合,在数学概念的讲解方面为学生创设“做中学”情境,并引导学生主动探究,提高其实践能力。
比如:讲授“认识长方体”相关内容时,学生准备活动材料,包括小棒和连接器等,划分学习小组,4人为一组,共同合作,搭建长方体。为引导学生在实践中思考,笔者提出如下思考问题:“搭建长方体之前需要按照怎样原则选择材料?”“通过搭建长方体能够总结出长方体有哪些特点?”结合问题,展开实践探究,可以保证实践过程学生明确学习重点,而且还能培养其空间思维,在探究过程中相对关概念有深入了解。
同时,为展现课堂学生主体地位,进一步培养其实践能力,还需在课堂当中鼓励学生参与讨论,将思维和语言深度结合。在此过程,教师以引导者身份指导学生讨论,具体可包括探究过程问题设计思路,还可提出改进建议等。
比如:讲授“分数的初步认识”时,当学生了解“一半”概念之后,提出问题“怎样表示一张圆形纸片的一半?”引导其展开探究。为保证学生探究思路明确,可引导其使用“折叠”、“涂色”等方式,并使用数学语言对探究过程加以描述,深度思考。此外,还可指引学生,使用不同涂色纸,获取圆形纸片“一半”的表示方法。在教师的指导以及学生实践探究之下,学生对于分数基本概念能够深度了解,为其应用能力的提升奠定良好基础。
(三)打造信息化学习环境
新课标明确要求要,将课堂和信息技术加以整合,激发学生兴趣的同时,高效解决数学问题,转变以往教学模式,让学生爱上数学,快乐参加学习活动。同时,小学生处于感性思维至理性思维变化阶段,受到感性思维的影响,可能导致其对于抽象数学概念理解存在困难。此时,可利用信息技术,以生动的动画以及丰富的图文信息,展开直观教学,帮助学生克服学习困境,形成理性思维,解决数学问题,提高应用能力。
比如:讲授“圆柱表面积”这部分内容时,需要学生对圆柱表面积计算公式推导过程全面掌握,才能运用公式解决问题。如果单纯讲解公式推导过程,学生难以运用想象思维准确理解。对此,引入信息化教学,通过动画,将圆柱体加以分解,让学生对圆柱的底面、侧面图形直观观察,体会计算圆锥侧面积时,需要利用底面周长乘以圆柱的高。在信息技术的应用之下,学生对于圆柱底面积和侧面积之间的联系有更深入感知,学习过程也会事半功倍,利用相关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结束语:总之,小学数学教学中,学生实践运用能力的培养需要教育者深度挖掘教材资源,找到数学知识和生活内容的融合点,在课堂当中运用生活化案例,培养学生实践能力。同时,关注学生探究能力的培养,强化指导,借助信息技术,将复杂知识简化,为学生高效学习奠定基础。
参考文献:
[1]黄胜英.结合实际生活,体验数学思想,提高运算能力——浅谈小学数学计算教学的有效策略[J].教师教育论坛,2019,32(12):52-54.
[2]黄小芳.关于小学数学实际运用能力的提高策略[J].数学学习与研究,2019(09):70.
[3]李群亮.浅析小学数学实际运用能力的提高策略[J].新课程(中),2017(07):2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