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近年来,“空心病”问题高发于大学生群体,且针对该问题的研究集中于“空心病”的治疗。但笔者认为,防大于治。因此,本文通过家校联合的方式,从爱的教育方面,探讨中职生预防“空心病”的对策。
关键词:空心病;中职生;家校联合;爱的教育;预防
在中职教育工作中,笔者发现中职生常见的心理问题如下:学习动能缺失,缺少学习策略的引导,导致求知欲降低,学习动力不足;自卑情绪满腹,受到传统就业观与人才观的负面影响,认为中职教育是低层次教育,学生因此产生自我否定,找不到人生方向。中职生出现的心理问题与“空心病”的症状相似,因此需要帮助中职生找到存在感与意义感,从而有效预防“空心病”的发生。
根据马斯洛的需求理论,中职生出现的心理问题是由于归属与爱的需求无法得到满足。部分中职生的家庭在满足了孩子基本需求后,忽视了与孩子的交流沟通,导致亲子关系不和谐。家庭教育的本能性、自发性与盲目性,无法让孩子感受到爱,导致自我实现动力的缺失。因此,需要家校联合,引导家长进行正确的爱的教育,帮助孩子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一、树立正确的爱的教育理念
学校通过多种途径与家庭合作:举行家长会,面对面指导家庭教育;进行家访,提出有针对性的爱的教育建议;开设网络课程,为家庭爱的教育提供长期指导。家校联合帮助父母树立正确的爱的教育理念,选择合理的爱的教育方式,最终可以培养孩子爱的能力,引导孩子学会爱,获得幸福感和存在感,发现人生意义,使生活充满动力,从而达到预防“空心病”的目的。
1.了解爱的教育重要性
蔡元培说:“家庭者,人生最初之学校也”,由此可见,家庭是人生的第一个课堂,父母是孩子第一人老师。裴斯泰洛奇认为“教育的主要原则是爱”,因此家庭教育的核心内容是爱的教育。充满爱的家庭可以让孩子有归属感和安全感,拥有坚强的内心,有勇气、有动力实现人生价值。
2.明确爱的教育目的
爱既是一种情感,也是一种能力,爱的能力不是与生俱来的,需要通过教育来培养。对于家庭教育来说,爱的教育是教育手段也是教育目的。通过爱的教育,让孩子感受到来自家人的爱,继而培养孩子爱家人的能力,让孩子认识到自己也可以成为爱的源头,用积极主动的态度对待身边的家人,找到在家庭中的存在感与意义感。
二、选择合理的爱的教育方式
每个孩子都有爱的需要,他们渴望被关注、被尊重、被信任、被需要。但是目前家庭教育更加具有功利性与盲目性,出现了专制型与放任型的教养方式。通过对中职生家庭教养方式的调查发现:有的父母认为让孩子少走弯路就是爱,有的认为满足孩子物质需求就是爱,但是中职生反馈说他们无法感受到父母的关爱。因此,需要指导父母选择合理的爱的教育方式,让孩子感受到爱,才能产生积极的情感,转化成奋斗的动力。
1.创造和谐的家庭氛围
传统的家庭教育采用的是“强制接受,强制执行”的方式,父母将自己的是非对错标准强加给孩子,忽视孩子内心真正的需求,压抑了孩子的天性。因此父母需要创造和谐的家庭氛围,让孩子得到关心和爱护,得到理解和尊重,遵循身心发展规律,将孩子培养成为人格健全的人。
2.进行有效的亲子沟通
对中职生家庭亲子沟通状况的调查发现,70%的家庭父母和孩子不能进行有效沟通。出现这种情况的原因是父母工作繁忙且精力有限,想快速的获取及传递认为有用的信息,没有耐心倾听孩子的想法,导致亲子沟通的效果大打折扣。父母可以设立家庭交流日,在固定的时间表达自己的观点。如果面对面的交流会产生分歧冲突,可以选择书信交流。用平和的心态去表达,让孩子在交流中感受来自家人的关爱。
3.发挥积极的榜样作用
《后汉书·第五伦传》中指出“以身教者从,以言教者讼”,由此可见身教大于言传。爱的教育不是自发的、本能的,需要参加学校的培训,了解心理学与教育学的知识,了解孩子的内心需求,与时俱进适应时代的变化发展。父母自身素质提高,可以潜移默化的影响孩子。
三、培养孩子爱的能力
弗洛姆说:“爱主要是给与,而不是接受”,他认为真正的爱应该是“生产性的爱”,爱的教育的最终目标是培养孩子爱的能力。需要从了解、关心、负责、尊重四个方面引导孩子学会爱家人。
1.学会了解
了解是爱的前提条件,弗洛姆认为“一无所知的人不懂爱”,因此需要通过平等的交流让孩子充分了解家人。父母总认为孩子年纪小,生活与工作的琐事不需要让孩子知道,但是孩子也有敏感的内心与善于观察的双眼,与其让他们猜测,不如平等地与孩子交流。只有充分了解父母,才能选择合适的方式去关心父母。
2.学会关心
关心是爱的表现形式,家人间的爱体现在相互关心上,因此培养爱的能力,需要引导孩子学会关心。父母对于孩子的关心会在潜移默化中影响孩子,但同时也需要创设情境去引导孩子学会正确的关爱方式,并及时的给与表扬与鼓励进行强化。还可以使用共情的方式,引导孩子换位思考。
3.学会负责
责任是爱的道德要求,是完全自愿的行动。父母以身作则,让孩子感受到父母对其健康成长的责任,同时要求孩子“自己的事情自己做”,学会对自己负责。孩子在对自己负责,对他人负责的过程中,学会爱家人,并且找到在家庭中的存在感,从而获得满满的幸福感。
4.学会尊重
尊重是爱的成熟尺度。有的父母不舍得放手,想为孩子包办一切,导致孩子不辨是非地想要挣脱一切来自家庭的束缚。因此,父母首先需要尊重孩子是一个独立的个体,通过榜样示范作用让孩子感受到来自父母的尊重,同时还需要有意识的培养孩子学会尊重,如从事家务劳动,尊重父母的付出;参与社会实践,尊重父母的工作;与父母沟通交流,尊重父母的意见。
总之,家庭应在学校的理论指导下,进行爱的教育实践,引导孩子感受爱并且学会爱,找到存在感与意义感,从而预防中职生“空心病”。
参考文献:
[1] 徐凯文.时代空心病——功利化应试教育之祸[EB/OL.].[2016-08-18].http://mt.sohu.com/20160818/n464793341.shtml.
[2]胡博.让信仰生长:“空心病”现象背后的教育回归问题探析[J].兰州教育学院学报,2017.33(6):74-75.
[3]胡艳.基于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看待高校大学生“空心病”现象[J].社会观察,2018.7(33):74-75.
[4]鲁迎春.中职学校学生家庭教育的困境与改进对策研究[D].广州大学,2017.
[5]于铭汇.我国当代家庭教育中爱的教育之研究[D].海南师范大学,2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