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中小学音乐教育的意义

发表时间:2020/9/7   来源:《中国教师》2020年第9期   作者:韩会雅
[导读] 在素质教育改革背景下,中小学音乐教育逐渐成为我国中小学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
        摘要:在素质教育改革背景下,中小学音乐教育逐渐成为我国中小学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但是依然有很多学校没有重视中小学音乐教育的意义,没有全面认知中小学音乐教育的作用价值。在此背景下,通过研究中小学音乐教育的意义,促进中小学音乐教育的良好发展,为中小学生提供帮助,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思维能力与综合素质。
        关键词:中小学;音乐教育;意义
        1中小学音乐教育的意义
        第一,培养中小学生艺术审美能力。作为一门基础教育必修课,中小学音乐教育不仅能够让学生逐步了解音乐、学习音乐知识,而且还可在音乐教育过程中,让学生感受音乐的艺术感染力,对陶冶学生的情操,对学生进行情感教育有巨大帮助。作为一种情感艺术,音乐能够抒发人的情感,以《草原牧歌》第一课《银杯》为例,这是一首内蒙古地区的祝酒歌,它属于民歌中的风俗类歌曲,常用于酒宴聚会,彰显蒙古族人民热情好客的民族文化。美妙的音乐能够让学生在课堂上了解民族文化,培养艺术审美能力,树立起正确的音乐欣赏能力,并通过不断丰富的音乐知识,获取审美愉悦感,提升音乐鉴赏能力与审美感受力。第二,培养中小学生思维能力。从生理学的角度而言,人的右半脑负责形象思维与记忆功能,左半脑负责逻辑思维。而中小学音乐教育则会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有利于右半脑的发育,对开发人脑潜力具有重要价值。在音乐教育活动中,音乐教育会强调学生注意力的提升,在唱、奏、听的训练过程中,提高学生的反应力与记忆力。中小学生处于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的发展阶段,音乐课上的多种音乐文化、音乐知识与乐器教学,需要学生去认知、熟记、熟练,这些都需要学生用脑学习。
        2中小学音乐教育的有效途径
        2.1合理地创设音乐主题式的教学情境
        教师可以采用创设音乐主题故事情境教学方法来开展音乐教学,这样能进一步激发学生的想象力。音乐是由组织的音形成的一种艺术,学生在欣赏音乐和学习音乐过程中会调动创造性思维。音乐能表达人们的思想感情,教师通过让学生理解音乐中所蕴含的情感来进一步提高他们的想象力和创造性。其中,想象力是学生进行创作的必要条件,只有学生具有丰富的想象力,才能有更多的创造实践。因此,教师可以采用创设音乐主题故事情境教学方法来充分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同时,根据学生的想象力引导学生大胆去创作,提高他们的学习主动性。比如,有的学生在上音乐课时萎靡不振,对音乐学习一点都不“感冒”,为了使这部分学生提高学习积极性,可以根据每节课教学内容制作学生感兴趣的短视频等,通过短视频将学生引入课堂教学内容中,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并给他们设定科学合理的问题,让他们带着问题去学习,这样学生就有了音乐学习的情境,从而在课堂上努力听课,积极配合老师,不断提高自身的音乐学习水平。
        2.2注重音乐扩展,提升学生音乐素养
        对学生音乐核心素养的培养是音乐教学的初衷,也是音乐教学的最终目标。然这并不是一天两天能就做到的,不仅需要长期的音乐课程熏陶,还需要在音乐课堂学习之外做出一定的努力。也就是说,教师需要给学生进行一定程度的音乐扩展,让学生了解到除了音乐教材之外的多方面音乐内容,开拓学生的眼界,同时也提升学生的音乐认知,而学生音乐核心素养会在此过程中得到自然而然的提升。例如:对于《铃儿响叮当》的教学,这首歌又名《雪橇歌》,大部分学生都不陌生,在圣诞节的时候时常会听到。由于学生的熟悉和感兴趣,这首歌的教学非常顺利,在教学完成之后,学生还有意犹未尽的感觉。因此,我给学生进行了相关方面的扩展。具体来说,学生听到的《铃儿响叮当》多是中文版的,我在扩展时给学生播放了英文版和法语版,学生虽然一听就知道是《铃儿响叮当》,但是由于语言不同,学生听得非常认真,并且觉得很有趣,尤其是在听法语版时,学生几乎一句歌词都听不懂,但就是觉得好听。因此,我又给学生推荐了德语版、日语版的《铃儿响叮当》,让学生在课下聆听,并比较不同语言版本的《铃儿响叮当》有什么不同之处。

通过这样的音乐扩展,学生的音乐鉴赏能力和音乐认知会得到不同程度的提升,对学生的音乐素养发展大有帮助。
        2.3强化音乐实践性培养
        音乐核心素养体系下涉及的“社会参与”与“自主发展”旨在“文化基础”上提高艺术实践能力的培养,三者相互渗透。音乐课程的实践性要求音乐教师在教学中应尽可能地为学生提供参与音乐实践活动的机会,让学生在音乐实践活动过程中感受音乐、体验音乐。艺术实践是检验学生音乐能力的重要手段,脱离了实践性的社会参与,音乐也失去了其发展动力。例如,中小学的扬琴课程的实践性培养不仅是对学生专业技能的培养,而且要在音乐活动中检验学生的音乐综合能力。只有在一次次的舞台锻炼中,学生才能深刻体会到自己所表达出来的音乐的不足之处并加以改进。在实践中对音乐不同的情感处理也让学生逐步理解音乐所要传递的内容,如在演奏不同地域风格的扬琴乐曲,琴竹的高低、击弦的力度以及音乐语言表情的处理等都是在多次的演出实践中总结出的经验,音乐的表现力往往给人以更直观的感受。在中小学的扬琴音乐教学上,教师多可把乐曲改编成小型的重奏或合奏模式,这样既可提升学琴的兴趣,也在音乐合作实践中展现学生的个性和创造才能,使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性思维得以发挥。
        2.4注重教师专业能力培养
        2002年国家教育部《全日制义务教育音乐课程标准(实验稿)》的制定,使我国中小学音乐教育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阶段,不管是师资团队、教学方法还是教学水平都随之得到了显著增强。但应该看到的是,我国中小学音乐教师的专业化水平仍远低于发达国家水平,教师队伍的能力结构难以适应新时期音乐教育教学改革与发展的需要。因此,如何认清教师专业发展与中小学音乐教育间的关系、采取适当的教师专业发展策略,是我国中小学教育发展的一个重要课题。第一,教师的专业成长需要得到被肯定和激励的心理满足。中小学音乐教师应该将充分展示音乐魅力为主要目标,通过音乐形象的有效利用展开对学生的审美以及德育教育,推动他们的人格健全发展,完成对学生情操的陶冶,帮助他们养成积极向上的生态态度以及良好的审美情趣。另外,还应该综合考虑实际情况推动管理机制的健全完善发展,以理顺阶段性发展与长远发展、个体发展与群体发展,形成适合于不同层次教师发展的激励机制,这样才可以为教师的专业化水平提升提供更有力的支持和保障。第二,教师的专业成长需要建立多层次的实践平台。教育家雷塔斯曾深刻地指出:“只有当教师拥有教学过程中以自己独特的方式寻找自己道路的能力的时候,教育才可能成为艺术,才会有高质量。”可见,教师专业成长是一个需要经过漫长实践的艰苦历程,必须要不断反思和提炼实践经验。并且教师年龄、教育经历以及发展层次有区别存在,其对发展目标的期待情况也存在比较大的差别。所以,应该从整体需要入手推动中小学音乐教育的可持续发展,构建一个更为多层次的音乐教师专业成长平台,为教师提供更多的实践机会,进而为他们的全面发展夯实根基。
        3结束语
        音乐教育是审美教育不可忽视的重要工具,可以提高学生的整体素质、培养学生的审美观、价值观,陶冶学生的情操等多种功能。当前,对于音乐的重视还有待于提高,政府和学校仍需要加大对音乐教育的关注,教师在音乐教授的过程中也需要全面提高自身的专业素质,要不断优化课堂整体设计,迎合学生的审美需要,使学生获得满足感。
        参考文献
        [1]颜艳.虚拟化浸入式教学在中小学音乐课堂的应用研究[J].教育现代化,2019,6A2:169-170.
        [2]王静霞.教育公平视角下乡村中小学音乐教育现状的分析与思考[J].才智,2020,02:46-47.
        [3]任栋杰.中小学音乐教育对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的方法研究[J].黄河之声,2019,23:116.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