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化教学”策略在小学科学教育中的实施

发表时间:2020/9/7   来源:《中国教师》2020年第9期   作者:王玉玲
[导读] 随着社会的进步,教育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人们对于教学的要求也在不断提高。
        摘要:随着社会的进步,教育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人们对于教学的要求也在不断提高。小学教育作为教育的基础教育,倍受社会关注。随着教学制度的改革,在新型的教学背景下,学校的教学方式也需要与时俱进。在小学科学教学中,如何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得孩子们自主地进行科学课程的学习,这是每一位科学教学工作者所面临的难题。文章详细论述了小学科学教育中实施生活化教学的相关策略,旨在可以为相关教育人士提供有价值的借鉴与参考,最终为教育事业的繁荣发展助力。
        关键词:生活化教学;策略;小学科学教育

        前言:对于小学阶段的学习而言,科学教育发挥着较为关键的作用,小学科学课程不仅向学生渗透科学知识,同时还积极引导学生能够有效掌握科学的思维方式,从而让学生能够形成正确的科学意识,最终将学生的科学兴趣激发出来。对小学生而言,基于年龄阶段特点,对科学的求知欲很强,为此,教师在开展教学活动时需要立足科学事实,并同生活实际相联系,引导学生能够在生活实例中找到科学,并且可以学会在生活中发现科学,最终实现小学生科学素养的有效提高。
        1在小学科学教育中实施“生活化教学”的重要性
        所谓生活化教学,具体指开展教学活动中,教师将当前一些具体教学活动放在现实生活背景中,使学生作为参与者在课堂中开展学习,将课堂与生活进行有效联系,从而有效提升课堂上学生参与的积极性和主观能动性,并立足生活背景,学生们也可以更容易理解和吸收有关知识,不但有助于学习效率的提升,也可提高教学效率与质量。
        1.1符合小学生思维发展特点
        科学原本就源于生活,所以,生活化的教学方式可进一步引导学生迈入生活,从而在生活中寻找科学。小学生在自己的生活环境中寻找科学,可让其更加深刻的理解和感悟科学,并且依靠自己的努力去简单解决同科学有关的问题。小学生思维发展的特点是从具体思维逐渐向抽象思维转变,学生在生活中要真正理解和掌握科学知识,从而使学生学习科学的难度降低,最终能够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进一步提高科学教育水平。
        1.2全面提高学生科学素养
        小学阶段的科学课具有活跃性特点,并对每个领域的知识都有所涉及。而应用生活化教学方式可有效将生活与科学结合起来,通常而言,科学知识和技能主要源于生活,生活化教学就是利用能够有效指导学生生活实践的特点,引导学生在生活场景中掌握相关的科学知识和技能,调动学生学习科学的热情与主观能动性,最终实现全面发展目标。
        2小学科学教学中实施生活化的策略
        2.1结合生活化教学内容,做好课堂导入
        在教学之前,教师要做好课堂导入,帮助学生迅速地“温故知新”,让学生不仅回忆起他们以前学过的东西,而且还为他们所学的东西打下基础。结合生活化教学内容展开的“课堂导入”,除了教学内容要选择接近生活内容之外,还要满足可操作性强的特征,仅仅将课前导入视为新课“切入”手段,容易造成教学内容与生活化的脱离。课堂导入是一节课开始的关键,也是学生学习效果的关键,合理导入新课能为学生学习新的科学知识提供基础。

在课堂导入过程中,教师应为学生无意识地进入新课程内容做好准备,不仅要结合所学知识,还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其能够积极思考,为探究新知识做好铺垫。教师结合生活化的内容上课,更易使学生发现科学知识,也让学生的学习过程变得更加轻松。
        比如,在学习《阳光下的影子》这一课时,教师可以将课堂放在室外,让学生亲自感受影子的变化。在课堂开始之前,教师可以给学生先布置任务,再让他们带着问题学习去室外,让他们带有目的地去探索,在这种环境下,学生既可以交流问题,也能增加对新知识的印象,从而使学习变得轻松。
        2.2生活化的情境创设
        小学教师在进行科学教学时,需要积极引导学生同实际生活相联系,或合理创设相应的教学情境,并按照自身的生活经验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热情激发出来,一方面有助于课堂教学效率的提升,另一方面也可以收获到最良好的教学效果,顺利完成教学目标。
        例如,在学习“温度和水的变化”内容时,教师可先准备带有盖子的水杯及热水,课前往杯子里倒入热水,先不盖盖子,在课堂开始时再盖上盖子,过一会打开杯盖,这时会看到有许多水珠在杯盖上。此时,老师便可让学生思考杯盖上为何有这么多水珠,并且,教师也可向学生讲解一些别的例子,如洗澡时玻璃门上或天花板上为何会出现许多水珠,通过列举生活中这部分常见的例子,可将学生的积极性激发出来,让学生紧跟老师步伐不断思考和讨论,最后通过讨论得出结论,这样能够时学生更加深刻地理解了液化与气化。同时也对科学知识与日常生活的联系有了切身的体会。
        又如,在学习“生活和科技”内容时,由于生活经验的局限学生在日常生活中通常接触到的交通工具较少,为此,想要提升学生认知和丰富课堂趣味性,老师便可对一些不常见的交通工具进行展示,然后向学生讲解一些有关汽车的科学知识等,这样学生便能够提高认知度,同时也让课堂内容变得更加丰富,提升趣味性的同时,也实现了课堂教学效率和效果的提高。
        总之,将一些鲜活的生活例子引入到教学中,不但有助于学生学习兴趣的激发,也可最终实现教学效果的有效提升,最终实现双赢。
        2.3生活化的课文作业布置
        很多教育工作者都提倡打破课堂的约束开展科学学习,鼓励学生能够从教室外获得更多的知识,提高探索和发现的能力。教师在开展教学时,应该引导学生不断发现并且总结生活中的一些科学现象,在开展实验时,可以和实际生活相联系,在充分理解科学知识的同时还可以较好的掌握科学技能。教师在实验时,可以利用一些生活中的素材来替代原本的实验工具,让学生根据实验内容独立设计生活中的一些素材,不断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比如:教师在给学生讲解“重心”这一内容时,教师可以让学生自主制作一个不倒翁,先让学生自己考虑需要使用的工具,然后教师在给学生提供鸡蛋壳、硬纸板及颜料等材料。教师在学生做好不倒翁之后,可以让学生在班级中进行展示,然后和学生一起分析不倒翁的原理,最终教师给学生进行总结:不倒翁上轻下重,其重心是在下方,所以其具有较好的平衡能力。
        结束语:
        总体而言,在当前的小学科学教学过程中,教师不要一味地去讲述某些空大的理论,可以利用更加接地气的生活案例,帮助学生进行相关知识的理解,同时也可以将科学课程更加直接的融入到生活之中,让学生们感知到科学学科的实用性,进而增强学生们对于科学知识学习的兴趣。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