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的有效性

发表时间:2020/9/7   来源:《中国教师》2020年第9期   作者:高敏
[导读] 初中阶段的学生正处在思想逐渐成熟时期,加上网络的迅速发展,使他们的思想更加复杂。
        摘要:初中阶段的学生正处在思想逐渐成熟时期,加上网络的迅速发展,使他们的思想更加复杂。作为一名道德与法治教师,要通过课程教学培养他们树立正确的道德与法治意识,提高他们辨别是非的能力和教学效果。
        关键词: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有效性
        一、初中道德与法治教育的重要性分析
        初中生的生理和心理正处在发展的阶段,辨别是非能力还不够成熟。从一起起校园欺凌事件中,足可以看出目前一些中学生还不能很好地奠定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他们的思想容易受繁杂的社会环境的影响,在认识上容易出现偏差,法治意识也淡薄,假如不能受到正确的引导和带动,将会形成不良的道德观。道德可以体现个体的素养,法律属于道德的底线。只有在道德与法治的约束下,社会才能和谐稳定的发展。青少年是我们未来社会发展的主力军,肩负着社会发展的重任。在全球化的趋势下,我国多元化的价值观不断涌现,社会上有些负面现象对青少年的价值观会造成一定的不良影响。所以,帮助中学生提升道德修养,树立正确的法律观念是非常必要的。十四五岁的初中生正处于青春期,其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刚刚开始构建,心智还不够成熟,极易受他人和身边不良环境的影响,常常表现出偏激、极端和易怒,面对一些问题不能冷静处理,思考问题不够周全,进而做出盲目判断,会采用不恰当的、暴力的方式解决问题,造成不可逆转的结局。可以说,初中阶段是一个关键时期,教师一定要把握好这个关键时期,使他们能够主动抵制不良诱惑。纵览当前道德与法治的现状不难发现,教材内容虽然涵盖了道德与法律,但是仅仅依赖教材将难以满足人才培养的需求,应该就教材案例进行拓展和延伸,开拓学生的视野,提高他们的法律意识。
        近年来我国青少年犯罪人群的比例在逐渐增大,已经成为我国和谐社会建设中的一个突出性问题。现有资料表明,青少年犯罪大多数是因为他们法律意识薄弱,法律观念不强,缺少正确及时的引导,自身是非辨别能力差。因此,学校要积极开展法治教育活动,传授法律知识,增强学生的法律意识,规范他们的行为,达到预防犯罪的目的。作为政治教师,要通过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对学生进行教育,正确引导、帮助他们分析问题,明确利害关系,形成正确的法治意识。
        二、当前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中面临的困境
        目前,虽然初中道德与法治教育正在朝着进步方向发展,但仍然存在着一些问题,大体有以下几点:师资力量短缺,学校道德与法治教学活动单一;教材内容相对落后,不能很好地进行法治教育。
        习近平总书记在北京大学调查时重点强调:青年人要自觉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明确剖析了青年人要修德,要把提高道德修养作为人生的必修课,而且高度关注“一个人只有明大德、守公德、严私德,其方能用得其所”。从九年义务教育的实施,到培养全面发展的接班人,从素质教育到依法治国,思想品德教育中道德与法治教育起着十分重要作用,政治教师一定要通过各种方式对初中学生进行道德与法治教育,让初中学生能够传承中华优良的传统道德品质,学会理解感恩、懂得谦让、乐于助人等,这样才能成为合格的社会主义事业接班人。
        三、改进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的方法
        (一)转变师生的传统观念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应该转变教师的角色,贴近学生的学习以及生活,走进学生的内心,做学生的倾听者,除了传递给学生课本上的知识以外,还要关心学生平时的生活,及时地发现每一个学生身上出现的问题和情绪上的变化,积极地与学生交谈,为学生出谋划策处置生活中的问题,将道德与法治教育的内涵真正地渗透到学生的生活中。同时,改变以往的教学模式,发挥自身的主导作用,与学生多一些沟通,拉近与学生之间的距离。只有与学生积极沟通和交流,才能发现问题所在,进而进行耐心的辅导,在课堂上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引导学生养成积极提问、乐于提问的良好习惯。同时,教师作为知识的传授者,要通过道德与法治课程教育学生怎样做人,使学生具备优良的道德品质和法律观念。


        (二)树立先进的教学理念
        作为道德与法治教师必须抛弃落后的教学观念,要尊重学生,课堂上鼓励学生积极思考并提出问题,注重与学生的沟通交流。作为课堂的引导者,在传授知识的过程中,首先要培养学生良好的道德修养与法律意识,除了在课堂上对学生进行教育,课下要与学生积极沟通交流,关注学生的日常生活,如发现学生有负面情绪后,及时进行沟通,正确引导他们处理负面情绪,同时为学生提供一系列解决对策,使道德与法治教育贯穿于学生的校园生活中。
        (三)开展小组互助
        在对学生进行教育时,可以把学生分成小组进行学习,这样可以做到面面俱到,顾及到全体学生,防止个体被忽略。比如,针对现在大家争议的“看见一位老爷爷摔倒在马路上该不该去扶”的问题,将学生分为正反两方小组,正方阐述扶的原因,反方说明不该扶的道理。正反两方经过讨论,教师针对双方的结果进行深入剖析,给出正确的观点,从辩证的角度出发看待这个问题,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道德意识,防人之心不可无,但是当他人需要帮助的时候应该挺身而出。在小组探究中,教师能准确知道每个学生在学习中普遍存在的问题,以便有针对性的解决,通过小组互助提高学生学习效果。
        (四)运用现代化教学资源
        在教学中,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兴趣爱好和每个章节目标设置多元化的教学模式,积极发挥网络的优势,以此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如在“成长的节拍”单元中,第一课为“中学时代”,利用多媒体播放与主题相应的视频或图片,并让学生谈一谈“自己成为初中生的心理感受”,利用多媒体营造轻松愉快的课堂气氛,随后让学生交流“如何更好的适应中学生活”“学习的意义是什么”等,这样既完成了教学任务,又拉近了师生的关系,有助于教师了解学生的性格特征和学习态度,更好地开展教学活动
        (五)争取家长的支持
        素质教育是以学生为主体的,是通过学校教育进行的,但学校教育无论是从时间上,还是空间上都有一定的局限,因此,不能脱离家庭而开展道德与法治教育。要加强教师和学生家长之间的联系,教师要及时向家长反映学生的思想动态、心理变化等,尤其是涉及到道德与法治教育内容的情况更要及时交流与家长沟通。同时,运用微信群与家长保持联系,向家长传递法治教育知识的重要性,传达孩子在校的情况,争取家长的协作,也让教师及时准确了解学生在家庭生活中和社会活动中的行为体现,以及是否能够做到知法、守法等,从而达到共同教育的目的
        总之,初中道德与法治教育仅仅靠教师一个人的力量是无法有效进行的,需要学校、家庭和社会共同承担起教育的责任。教师在教学中要充当好组织者和指导者,在平时教学和生活中既要严格要求自己,注重言传身教,还要争取家长的密切配合,同时借助社会力量构建起学校、家庭、社会三位一体的教学体系,这样才能取得良好的教育效果。
        参考文献
        [1]张荣芬.七年级道德与法治教学思考[J].新课程(中),2017,(11).
        [2]赵京东,徐芳.关于上好《道德与法治》课的几点思考[J].中华少年,2017,(10).
        [3]查小伟.谈提高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实效的途径[J].考试与评价,2017,(05).
        [4]潘虹.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程中的体验式教学探讨[J].科普童话,2017,(12).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