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国际合作办学的IT类高职国际化技术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探索

发表时间:2020/9/7   来源:《中国教师》2020年第9期   作者:洪东
[导读] 依托中国-东盟平台,“一带一路”的合作大通道,探索自治区对外合作办学,基于IT类高职国际化技术应用人才培养模式。
        摘 要:依托中国-东盟平台,“一带一路”的合作大通道,探索自治区对外合作办学,基于IT类高职国际化技术应用人才培养模式。大数据技术的快速应用,人才需求出现供不应求。各高校顺应社会人才需求,开设大数据专业,培养大数据技术人才。构建“中国-东盟国际教育共同体”,推动国际合作办学的人才培养模式。本文阐述了国际合作办学的背景,提出了合作办学的目标和思路,明确了国际合作办学存在的问题,制定了具体的实施方案,并对人才培养体系的构建做详细说明。
        关键词:合作办学;国际化;人才培养模式
1.背景
        随着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建设的推进,自治区对外合作与交流日益频繁,合作交流的领域不断拓展,其中,国际合作办学的力度也在不断加强,第八届中国-东盟教育交流周举办中国-东盟跨境办学国际研讨会,围绕“‘一带一路’的建设与跨境办学的新机遇”,就国际教育的交流与合作展开深入探讨。依托“一带一路”的合作大通道,以跨境办学为平台,协力构建“中国-东盟国际教育共同体”[2]。
        国务院颁布的《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 年)》第十六章“扩大教育开放”进行了详细阐述,加强国际交流与合作,引进优质教育资源和提高交流合作水平[3];习近平总书记在 2013 年 9 月 25 日联合国“教育第一”全球倡议行动一周年纪念活动上指出要“加强同世界各国的教育交流,扩大教育对外开放”, 实际上就是要求教育走国际化的路线。
        总之,广泛而富有成效的对外交流与合作已成为提升我国高校整体实力和教育质量、扩大高校知名度的重要举措,在提高科研水平、改善教师结构、促进学科建设和加强人才培养等方面发挥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2.国际合作办学的目标与思路
        (一)通过搭建面向国际化教育的交流平台,取得与国外大学合作办学经验,提升办学水平和层次,扩大学院外部影响力和知名度,丰富和完善学院办学的模式。
        (二)历经“借脑引智”→“消化吸收”→“洋为中用”三阶段,开展基于中外合作办学项目的IT类高职国际化技术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的创新实践, 培养一支能够在国际交流平台上实施外向型、复合型、技术应用型人才培养教学与技术交流,不断发展壮大,稳定专业教师队伍;并通过国际间、国内各部门间、校企间协作育人,独立培养出具有国际竞争力的高级人才。
        (三)要树立人才培养理念,注重培养创新意识和发展能力,以传授知识为目标。美洲、欧洲的教育模式不是最终的样板,国际化的办学模式是我们开展此项目实施的最终发展目标。
3.拟解决的关键问题
        (一)国际合作教育教学存在问题
        (1)如何改善引进的人才培养方案与本地区、本行业岗位技术要求存在的偏差。
        (2)如何填补引进的人才培养方案与国内院校所拥有的教育资源搭配存在的缝隙。
        (3)如何缩短引进的人才培养方案与国内文化背景存在的距离。


        (二)问题解决的方法与途径
        (1)贯彻“专业、语言、文化”三位一体的多元教学理念
        实施民主开放教学,提高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实施个性化教学,实现因材施教;实施基于“真实项目+协作+作品考核”专业课教学模式,达到学以致用的效果;积极构建了融合专业能力和跨文化交际能力培养的立体化英语教学体系,提高高职院校信息技术专业学生出国留学期间的文化适应能力和专业理解能力。同时,与企业联合共建计算机软件创新工作室开展面向企业的项目实践,最大化地实现“协作化、技术型”人才培养。
        (2)强化双边协作与实践应用的培养体系
        本着高职教育国际化的原则,应注重学生的相互交流能力、语言文字表达能力和专业实践能力的培养,努力充分体现课程学科的综合性、基础性和灵活性原则,开设外方专业课和国内专业课程,面向企业和项目的专业见习与实践,充分体现了课程设计的学科性、基础性和灵活性,课程体系继承性地围绕真实项目教学做灵活适度的调整;能力培养强调基于项目教学,通过小组协作教学活动引导学生综合运用所学专业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教材使用以“国内为主,外方为辅”,并基于实用原则积极探索高职教材的改革;项目分组实训中搭建接近公司工作场景,或者借助互联网搭建虚拟工作场景,营造有利于情境教学的氛围。
4.国际合作办学具体实施
        (一)第一阶段:借脑引智,起步发展
        有效结合广西ITTF行业对“外语+实用技术”复合型高级技术人才的迫切需要,深入开展行业及市场调研,从而完成我院IT类专业人才培养现状及国际合作办学的可行性分析,针对课程设置、课程标准、人才培养评价标准等方面开展协商,协同构建出适合本地区、本行业的计算机应用技术中加合作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同时,针对学院与BCIT在学生、教师、行业等教育资源方面存在较大的差异,派遣了专业骨干教师赴BCIT培训,确保了引进的项目教学资源能够得到科学有效的实施;此外,通过第一阶段的专业实训基地建设和校企合作育人,实现人才培养合作的无缝衔接。
        (二)第二阶段:互惠互利,消化吸收
        基于“利益相关者理论”和学院长期的中加合作办学实践经验,借鉴BCIT各种教学手册,在教学实践中探索凝练出灵活适用的教学方法,即构建了基于“真实项目+协作+作品考核”的专业课教学模式,以及“专业能力与跨文化能力”相融合的立体化英语教学模式。同时,借鉴BCIT基于ISW的教师技能培训模式,结合本地区、本行业的实际进行改良,成立了信息系教师发展培训中心,分阶段分层次地为系部所有教师提供以Mini课为核心的参与式教学培训,提升教师项目化教学技能水平。此外,以合作项目为平台,开展教科研项目的研究和网络教学资源库的建设。有效填补了引进的人才培养方案与国内院校所拥有的教育资源搭配存在的缝隙,缩短了引进的人才培养方案与国内文化背景存在的距离,确保了中外合作办学项目的顺利实施,培养出了更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专业人才。

        结束语:经过十多年的关于培养体系、人员组织、教育教学理念三个方面的中外合作人才培养模式实践的成功经验的积淀,以及构建出的基于“国际化、创新、协作和发展”的为主要特征的国际化技术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提升了学院的品知名度,促进了与国际知名学院积极开展合作办学项目,与德国柏林职教集团共同建设了中德汽车机电职业技能培训中心的顺利推进,同时吸引了台湾东南科技大学、台湾建国科技大学等境外大学开展了师生互访等交流互访活动。

参考文献
[1] 龚先洁. 应用型高校国际合作办学培养质量影响因素研究——以西安航空学院中德合作办学为例[J].知识经济,2020(15)
[2] 中国-东盟博览会官方网站.(2019-09-20).http://www.caexpo.org/.
[3]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 年)》正式发布[EB/OL].(2010-07-29)[2010-07-29].
http://old.moe.gov.cn/publicfiles/business/htmlfiles/moe/info_list/201407/xxgk_171904.html.
[4] 胡剑凝.广西高职院校与东盟国家合作办学探寻[J].广西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9(06):

作者简介:
洪东,1985年12月,男,广东南雄市,讲师/工程师,中级双师,硕士,研究方向为计算机应用技术,软件工程,大数据技术与应用;

详细的通信地址:广西南宁市园湖北路12号
联系电话:15078820020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