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生品德学科核心素养的培养与构建——核心素养下的品德学科教学案例研究

发表时间:2020/9/7   来源:《中国教师》2020年第9期   作者:唐珊
[导读] 发展学生核心素养,是始于2014年国家教育部研制印发的《关于全面深化课程改革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意见》中提出的“教育部将组织研究提出各学段学生发展核心素养体系。
       【内容摘要】
        发展学生核心素养,是始于2014年国家教育部研制印发的《关于全面深化课程改革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意见》中提出的“教育部将组织研究提出各学段学生发展核心素养体系,明确学生应具备的适应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需要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而发展学生的核心素养研究专业性强,必须基于对学生身心发展规律的科学认识,采取科学的程序和方法。而小学的品德学科以《品德与社会》《品德与生活》《道德与法治》三种课程形式予以施行(备注:2019年9月始,已全部使用《道德与法治》)。其中,学习内容亦随着时代的发展多次予以改革,不仅对教师的教学方法、教学理念、教学模式提出了新的挑战,更对学生文化基础、自主发展、社会参与三大方面核心素养的培养与构建给出了鲜明的目标。
【关键词】
        核心素养   道德   教育
【正文】
        百年大计,教育文本。教育是人类传承文明、培养年轻一代、创造美好生活的途径,是民族振兴、社会进步的重要基石。教育的发展与国家尊荣的捍卫有着紧密而厚实的关联,之所以要重视发展教育,并倡行教育要从娃娃抓起的呼声,更是吹响了增强中华民族创新创造活力、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号角。
        2014年,国家教育部研制印发的《关于全面深化课程改革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意见》中,提出的“教育部将组织研究提出各学段学生发展核心素养体系,明确学生应具备的适应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需要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这里所述的“学生应具备的适应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需要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即为学生应具备发展的核心素养。基于对小学品德学科教学内容和教学目标的深刻分析,我们认为:作为国民教育的基层教育机构,小学阶段的品德学科担负着培养学生良好品行修养、树立正确人生观、价值观的重要任务。
        如何更好的完成品德学科的教学目标,将对学生的品德学科核心素养的培养与构建全面渗透于教学的各个环节,使之融于课堂教学实践、润于学生心理品质成长的过程中,是我们品德学科教学研修应始终遵循的原则。
        一、学科知识生活化,于技能学习、掌握中提升人文情怀,增进道德修养
        随着社会发展,科技、经济的飞速更新进步,对知识性的创新学习有着更高的要求。而基于社会环境的必然,我们的教育对象所处于的这一特定历史时期,所形成的个性偏差、思想淡漠、丝毫不考虑他人的感受,不懂与人交往,不知关爱他人,表现出的自私、偏激、冲动、浮躁,不听劝诫,故学生中的摩擦、纠纷时有发生,且出手不懂深浅,时有校园安全事故的发生报道。因此,教学中,我们在一些特定的教学内容实施时,适时的拓展教学范畴,融入学生身边的实例,增进学生的认识。
        例如:一年级《道德与法治》下册第2课《我们有精神》教学时,当我们学完课本内容后,通过课件呈现出事先拍摄的学生日常的一些表现的照片,教室内瞬间沸腾了,孩子们即可便大声的辨析出哪些行为是不对的,不精神的,而面对老师的微笑,课堂上原本坐姿不端、大声喧哗的现象瞬间消失,孩子们坐得端端正正,即使是回答问题的举手姿势也规范有礼了很多。
        又如:三年级《道德与法治》下册第7课《认识周围邻居》一课教学时,我们引导学生逐步认知不同的生活环境会造就不同的邻里环境、邻里关系。之后加入孟母三迁的故事,揭示友好、和谐、悦心的邻里关系,是彼此的福分,是孩童成长的绿色空间。继而引导学生介绍自己的同桌,在发现同桌的闪光点的过程中增进友情的发展,使学生学会与人交往,懂得朋友之交贵在真诚。


        二、学科知识理性化,于情感体验、升华中凝练政治立场,坚定信仰
        现代科技的发展,学生获取知识的途径多元化,尤以网络信息推介突出。学生在浏览信息的过程中,因自身阅历、生活经验的浅薄等多种因素,无法辩证的梳理获得信息的正误,从而影响意识形态的正确建立。也正因如此,当我们向学生传递每一个公民应该热爱祖国,自觉维护祖国尊严的时刻,学生会振振有词的反驳我们的社会制度有哪些不对、不全之处,甚而侃侃笑谈我党反腐倡廉、四风建设、老虎苍蝇一起打的政治举措是做样子,是模糊人民群众的眼睛。基于此,在六年级《品德与社会》的教学过程中,我们融入了影片鉴赏环节,将祖国开放40年间文化、经济、军事、科技、工业等方面的巨大发展变化直观的展现在学生眼前,以事实和强大的数据代言,让“厉害了!我的国!”不仅浮于字面,更深入学生的思想意识,内化为情感认知。
        又如:在教学《战争的苦难》这一单元时,通过对中国近代史的简单介绍,结合近年间国际纠纷实例的分析,使学生在辨析过程中更深刻的认识到,祖国科技、经济、信息化的飞速发展,奠定了祖国的政治地位、国际尊严。在之后组织学生影片《战狼2》的鉴赏时,当影片中中方撤侨时刻,出现美方军舰早已离港,而中方坚守到最后一刻,且能发扬国际主义精神去救助各国游客时,学生给予了热烈的掌声——这是以国为傲的自豪表现!当吴京饰演的冷锋以手臂高擎国旗,令激战中的双方阵地战火停歇,于双方交战之地穿行而过时,室内气氛静谧而凝重,继而掌声雷鸣——这是国威的体现,这是中华民族的豪情霸气!更为令我们感动的是在之后观影交流环节中,孩子们将对战争一词的感念引入当下的国际形势分析,更有贸易战争、文化战争的自我认知的阐述,孩子们称之为没有硝烟的战场。至此,教育目的导向鲜明而确定,爱党爱国爱人民不再是一句白话,而是在榜样教育的指引下将逐步内化为自觉自发的行为。
        三、学科教学专业化,于教学实践、创新中传递理念,强化素养
        目前,我们的思政课教学面临的最大的考验是没有建立专职的思政课教师队伍,很多时候品德课的教学由班主任或语文教师兼任,品德学科的学习时间往往流逝于无形,教师投注于思政课教学研修的时间受制,使得教学目标不能得以全面实施。
        “才者,德之资也;德者,才之帅也。”人才培养一定是育人和育才相统一的过程,而育人是根本。人无德不立,育人的根本在于立德。我们要把立德树人作为学校工作的根本点,真正做到以文化育人、以德育人,不断提高学生思想水平、政治觉悟、道德品质、文化素养,做到明大德、守公德、严私德,努力做到以树人为核心,以立德为根本。
        为更好的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培养智慧型、品行兼优、行动力强的合格的接班人,同时营造积极向上的品德学科教学氛围,唤醒品德学科新活力,我们应该积极依照习近平总书记于2019年3月18日在北京举办的全国思政课教师座谈会上的讲话精神,紧紧围绕学校要“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的根本问题,全面贯彻落实党的教育方针。大学之道,在明明德。教育必须培养社会发展所需要的人,就是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肩负这样的时代重任,每一位教师都应按照习总书记的倡议,努力发掘、发挥自身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在小学品德学科的教学实践过程中不断学习,提升自身专业素养,大胆创新,以开放式、多元化的教学模式展现思政课的魅力,让品德学科核心素养的培养与构建融合在学生学习的点滴之中。
【参考文献】

1.篇名:《品德与社会(生活)课程标准》
来源: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1版
2.篇名:《什么是核心素养》    
来源:学术期刊《青春岁月》2018年20期
3.篇名:《义务教育阶段学生核心素养研究与分析》
来源:学术期刊《教学与管理(理论版)》2017年2期
4.篇名:《在《道德与法治》课教学中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几点思考》
来源:学术期刊《读写算》2018年6期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