奔跑起来,总会有清风拂面——怒江州兰坪县金顶镇中心完小支教家访随感

发表时间:2020/9/7   来源:《中国教师》2020年第9期   作者:刘芳
[导读] 我是一名正在少数民族自治县乡镇上支教的工作者。来时就想走到当地白族和普米族孩子们的生活中去看看和感受当地的人文风俗。
        我是一名正在少数民族自治县乡镇上支教的工作者。来时就想走到当地白族和普米族孩子们的生活中去看看和感受当地的人文风俗,也想以家访的方式去慰问和帮扶当地贫困家庭的孩子们,想法一提出,其他几个支教者也纷纷表示赞同并自愿捐赠了慰问金,金顶镇中心完小的高校长也给予了很大的肯定与人力、物力上的全力支持。
        在这空气中都氤氲着紫色和杜鹃花独有清香的六一节前夕,我们几个来自四面八方的支教者在对口学校张副校长和杨老师的带领下,以六一节为契机,对8名贫困学生进行了家访慰问。
        山路崎岖,一路走走停停。在家访的过程中,我真正了解到了当地少数民族贫困户孩子们的日常生活,他们会帮父母干家务活,不让父母操心,减轻父母的负担,这就是孩子们内心那颗炽热而真挚的心。我也了解到做为国家深度扶贫地区建档立卡户的生活不易,在此过程中的一些细节,让我感触良多。
        “再穷不能穷教育;再苦也要认真学”
        小和(化名)是一名四年级的女生,她下边还有一个5岁正读着幼儿园中班的弟弟小善(化名),姐弟俩的父母为了让孩子尽量多接触一点好的学习资源,毅然走出大山,父亲到外省靠打工养家糊口,母亲带着两个孩子来到镇上一个大四合院里租了间小小的房间供母子三人使用,他们那张吃饭用的小小饭桌和几棵小凳子也只能放在房门口那条狭窄的过道上任凭风吹雨淋......问及生活与困难,小和大眼睛里闪烁着的是对知识的渴求,她母亲饱经风霜的脸上满含关爱地对我们说:“再穷,也要让孩子能读到好一点的书......”看到我们的到来,接收到我们的慰问,母亲的眼神似乎更亮更坚定了;小和的笑容也似乎更灿烂了,“老师,谢谢,我一定会好好学习的”;弟弟小善也乐得手舞足蹈......一路行走,总会看到一些搬把破旧小椅子坐在院子里书写,或满怀感激迎过来就为了和曾教过自己的老师打个招呼的孩子们......这不禁让我感受到我们支教能帮扶的能力虽小,却能给他们从思想上带去一个温暖的鼓励与坚定的信念,这是我们一行人的意外之喜吧。
        “给家长一份信心,给孩子一份温暖”
        小花(化名)是一个五年级的白族小姑娘。早些年,小花的父母离婚后,就都抛下年幼的小花离开了,多年来也都对小花不闻不问,是“二妈”(“二妈”是当地人对姑妈的称呼。)一家看着孩子可怜,就一直把她带在身边负责照顾,可这让原本就贫困又有自己小孩要养的家庭更是雪上加霜了。我们是去医院看望的她,她因做阑尾手术已住院一周了。脸色苍白、身体干瘦、两眼无光是我对她的第一映象,她的“二妈”面对我们的到来,起初显得有点冷淡。同行的一位支教者用他自身类似的经历引起小花的共鸣,并告诉她自己眼前的困难都会过去的,未来的日子还长着,往后精彩的人生还在等着她,要好好对待辛辛苦苦照顾自己的人;还以自身经历告诉“二妈”——“养育之恩大如天”,真心对待会换来孩子一生的感恩。我们所有人也纷纷对“二妈”这种不是亲妈胜似亲妈的辛苦付出与伟大,表示肯定和衷心的敬佩。张副校长也认真地告诉小花,学校里的老师们和同学们都在等她尽快恢复健康,一起过个快乐的“六一”儿童节。这时,小花低垂的小脑袋抬起了很多,脸色也似乎不再那么暗淡无光,眼神中似乎有了点雀跃;“二妈”对我们的态度也热络了起来,我们走时还一直要送送我们......
        这样的变化还发生在另一个傈僳族小姑娘身上。这个小姑娘的父母都是口不能言,耳不能听的残疾人,这让小姑娘的教养问题和全家人的生活重担全落在了家中七十多岁的奶奶身上,平时他们家的生活所需除了有政府的帮扶,也就靠周围亲戚的接济了。

吸取之前的经验,这次我们的家访除了慰问金(品)聊表心意,更多的是多和老人聊聊天,对她为这个家庭所付出的一切辛劳和伟大,我们老师是非常肯定与敬佩的,孩子如有什么困难,学校也会尽力提供一些力所能及的帮助......一番交谈,奶奶身上似乎重燃了对生活的热情,当我们走出她家门时,还一直让她的孙女和我们连声感谢,挥手道别......
        绝大部分贫困山区的人,就是这么质朴,他们在物质方面缺乏的确实很多,但他们又是那么的敏感而善良,有时他们需要的也仅仅是一份他人出自真心的关怀与帮助。这也让我深刻地感受到家访帮扶,不应流于形式,而要发自真心落在实处,让家访“接接地气”,毕竟这是给家长树立一个生活信心,给孩子送去一份温暖的良心公益、爱心公益。
        “不哭,我亲爱的妈妈...”之缘起
        小芳芳(本名中带芳,所以我平时都这么叫她),是我支教班级一个不足7岁的白族小姑娘,起初注意到她,也是因为她那么小(个子也是小小的,留了一个“妹妹头”),却是班上唯一一个全天寄宿在校的学生,一周只有周末才能回家和妈妈团聚一次,但每次见到她,她都是披散着长到肩膀的“妹妹头”,咧着缺了好几颗大门牙的嘴巴笑眯眯的,一副无忧无虑、天真烂漫的样子。孩子本身是聪明的,但因从入学开始她就一直住校,还有她的母亲也不识字,导致家庭教育严重缺失,这个“加长版”的特殊假期,学校开展的网课,她也几乎没上,所以她的学习和其他晚上有父母在身边监督复习功课的孩子相比有很大的差距,这就有了我与她第一次一对一的交流。
        “不哭,我亲爱的妈妈...”之好感
        我住校,晚上原也无事,就趁晚自习的时间单独把她带到办公室打算好好帮她补补基础,一番交谈,对她有了更多的了解:她想扎头发,可惜自己不会扎,她还告诉我皮筋一直就套在她手腕上,我连忙帮她扎上,虽然我技术不太好把她头发弄得七拱八歪的,她也很开心;我问她家里有几个人,她告诉我有妈妈,还有个读初一的哥哥,爸爸不在了,但有大妈(指大姨妈)和大妈的老公......虽好奇,但我也没敢多问,只听她问我:“老师,你家是哪里的?那里是什么样的?”我告诉她,“我家乡是红河州的,那里非常美,还有个很漂亮的大学叫红河学院,你好好读书,将来就可以考大学考来我们那里啦,到时刘老师带你到处去看看。”小芳芳眼睛睁得大大的,想了想才说,她长大了要带妈妈一起出去看看。当时我被这个缺门牙,普通话使用还不太溜索的小不点给感动了一下,后来我打算买本书给她辅助学习,这小不点却想都不想就说,不用,她妈妈会买给她的。我暗暗为她的这份自尊在心里点了个赞,也加深了我对她的好感。
        “不哭,我亲爱的妈妈...”之深入
        随着时间的推移,我从各方面了解到了这个整天乐呵呵,还懂得为其他同学服务的小不点其实家里情况并不乐观,她家属于建档立卡搬迁户(老家所在的村子已拆迁,目前搬到政府扶贫补助的搬迁房里),父亲在很小的时候就抛下了他们母子三人,音讯全无。政府为她妈妈提供了一个清扫小区的工作,身体不好,常需要四十多公里外她大妈家家人的照顾,为此我决定到她家去家访并慰问一下。
        “不哭,我亲爱的妈妈...”之插曲
        小芳芳太小,记不清自家房子的地址,一番周折,拿到小芳芳妈妈的电话号码时,才发现手机已停机,为了联系,我帮她支付了点话费,才终于联系到人,又因语言不通的问题,经过一番波折才拿到了她家的详细住址。
          
        
        作者简介:刘芳,女,36岁,蒙自市凤凰小学语文教师,一级教师;蒙自市骨干教师;云南省高天月名师工作室成员。
样刊邮寄的详细通信地址:云南省红河州蒙自市凤凰路蒙自市凤凰小学       收件人:刘芳     邮政编码:661100    手机:13769441385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