充分化用社会案例,上“活”道德与法治课堂

发表时间:2020/9/7   来源:《中国教师》2020年第9期   作者:李广勇
[导读] 道德与法治学科,因为有大量成年人的社会化内容,与未成年人的认知世界有一定间隔,致使孩子们不容易领会和理解。
        道德与法治学科,因为有大量成年人的社会化内容,与未成年人的认知世界有一定间隔,致使孩子们不容易领会和理解,更不容易完全接受;加之道德与法治课的老师,大都教态非常严肃,多是照本宣科,教学方法单一不够灵活,致使学生更加难于理解和掌握。这些因素,无疑都增加了道德与法治学科教育教学的难度,影响到孩子对道德与法治学科的持续学习,也会进而影响到其它科目的持久学习,影响到孩子们的身心健康与可持续发展,使孩子们的学习成绩与人格形成等等,都受到限制。怎么办?我在多年的道德与法治学科的教育教学中,摸索出了利用社会化案例这些生动形象的学习资源,移植进道德与法治课堂,与时俱进,把死气沉沉的道德与法治课堂上成了可感可知、有滋有味、风生水起的崭新课堂。现在把我的感受写出来,与大家分享。
        1.案例,让空洞的内容,丰满起来。政治学科的教学内容,有脱离学生生活实际的一面,看似比较空洞,虽然历经变革与改动,道德与法治学科的内容可能更加贴近社会的实际,缩短了,拉近了和学生的距离,但是应该承认,距离还是存在的,所以在道德与法治的课堂上,我寻找出一些社会正在发生的经典案例,充实学生的认知,便于他们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在学习九年级下册第一章第二课《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第二个框题《谋求互利共赢》,我就列举了今年新冠病毒疫情肆虐下我们国家对疫情的防控局面、我们的网课课堂学习及取得的显著成效,来使孩子们运用自己的生活经历与经验,深入地领会课文内容,更加明白了“滴水不成海,独木难成林”、“积力之所举,则无不胜也;众智之所为,则无不成也”的道理。又列举了我们国家对意大利、塞尔维亚、巴基斯坦、西班牙、俄罗斯、美国等众多国家的帮助,同时列举美国总统及其政府对国内疫情防控的不作为和对外国防疫物资的“劫掠”导致美国疫情爆发,成为疫情肆虐以来,确诊人数、死亡人数最多、受破坏最严重的国家,加深了孩子们对“没有哪个国家能够独立应对人类面临的各种挑战,也没有哪个国家能够退回到自我封闭的孤岛,事不关己的态度,互相推诿、逃避责任的行为,将导致问题更加复杂,积重难返,造成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的恶化,甚至给人类带来灭顶之灾,采取共同行动,承担共同责任,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应该成为各国解决全球性问题的必然选择。”
        2.案例,让抽象的内容,具体起来。道德与法治学科的部分内容比较抽象,难于理解。

九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第二课《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第二个框题《谋求互利共赢》中的“互利共赢”对学生来说就比较抽象,怎么才算互利共赢呢?我们课堂上列举了我国著名高科技企业华为的经典案例,让孩子们看到了华为的成就(全球最重要的5G设备供应商、全球最重要的5G技术供应商、全球最重要的5G手机供应商),了解了美国为首的部分西方国家对华为的技术封锁(技术战)、贸易封锁(贸易战)、产业封锁(安全站)等导致华为遭遇到空前困难与绝地反击,使孩子们明白了“当今世界,各国互相联系、互相依存的程度空前加深……越来越成为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命运共同体”,大家互相依存,荣辱与共,应该合力团结,共享成功,而不应该尔虞我诈、互相封闭、动辄制裁、肆意打压、分崩离析,以实现真正的互利和共赢。
        3.案例,让死气沉沉的课堂,活起来。道德与法治本身就是内容严肃的学科,授课教师也是非常严肃的,致使道德与法治的课堂看上去死气沉沉的,缺乏师生和生生的良性互动。复习九年级下册第三单元第五课《走向未来的少年》的第二个框题《少年当自强》中的“自强”,对学生来说就比较不确定,怎么才算“自强”呢?我就引导大家观察我们班哪些孩子可以称得上“自强”少年呢?经过个人发现→小组讨论→大组确认,大家共同选定了:多才多艺的刘嘉雯,活泼开朗的周笑媛,团结互助的张雨萱,勤奋好学的周佳雯,都是我们班的“自强”少年。尤其周佳雯同学,年龄最小,勤奋好学,志向远大,最近三次考试,一次一个台阶,从班里的第七名,跃进到第三名,第一名,是名副其实的最“自强”少年。通过这些班级优秀学生的案例,让孩子们都明白了“少年强则国强,青年兴则国家兴,青年强则国家强。青年一代有理想、有本领、有担当,国家就有前途,民族就有希望”的道理,强化了大家要成为“国家的栋梁”的担当。我们道德与法治课堂,经常从身边寻找成功的案例,家长的,老师的,学生的,引入到我们课堂教学中来,为道德与法治课堂增光添彩,因为不少案例是孩子们寻找到的,又经过小组的反复讨论,大家跃跃欲试,畅所欲言,生龙活虎,使我们的课堂顿时“活”了起来。
        4.案例,让被边缘化的学科,站起来。提起道德与法治,不少人都头疼;不好教,不被重视;考不出成绩,显不出本领:道德与法治被严重地边缘化了。可是自从我们把社会上的和身边的案例,引入到教育教学中来以后,课堂“活”了,内容具体了,丰满了;孩子们学习的积极性被调动起来了,学习其它科目的热情也被点燃起来了,学习成绩也大幅度提高了。
        总之,化用案例,借鸡生蛋,加深了孩子们对道德与法治学科内容的理解与领会,串联起了社会与学校教育两个大课堂,把道德与法治的触觉伸向了社会的方方面面,角角落落,极大地提高了课堂教学的效果,极大地提高了课堂教育的成效,真正应了朱老夫子的那句话“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本文在撰写过程中,多次得到我校高级语文教师周长海老师的帮助与精心指导,在此深表谢意。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