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基础核心课程是职业院校课程体系的一部分,占总课时三分之一的比例,分布在学生在校学习期间的整个学习过程,可以说像人体中的血液一样无处不在,成为职业教育的基因,达到修饰学生个性、开发学生智慧使其掌握理论知识和专业技能,提升教学效果,构筑学生美好未来职业世界。
【关键词】 基础核心课程的职业应用性 培养效果 学生终身发展
教育部于2019年 10月首次制定并发布了《中等职业学校公共基础课程方案》,对中职公共课“教师、教材、教法”改革提出了要求。保证中等职业学校开齐开足开好公共基础课程,进而提升人才培养质量。根据学院教学改革实际和自己多年教学的感悟,认为“好的教师”“好的教材”要有“好的教法”,才能完成“好的教学效果”。让学生的未来不仅在本职专业技能上能应对产业更新、升级与转型,也能随时面对生活理念、生活方式的更新迭代。
一、加强基础核心课程建设,确促学生终身发展
我国经济正处于由高速增长转向高质发展、规模型转向内涵型的加速转型期,为适应经济的加速转变带来社会需求侧的更新,我们的学生既要在本职专业技能上随时应对产业升级、转型的岗位需求,又要面对生活理念、生活方式的更新。当他们今后独立面对一切的时候,仅凭已具有的专业技能,也许不能支撑未来工作生活的新挑战。因此,我们要利用基础核心课程的价值来提高学生文化素质、人文素养和职业能力,形成正确的思维导向,开阔的社会视野和时空视野。把学生培养成能开拓创新、履职创业、身心健康的可持续发展的职业人才。
基础核心课程是职业院校课程体系的一部分,占总课时三分之一的比例,分布在学生在校学习期间的整个学习过程,可以说像人体中的血液一样无处不在,成为职业教育的基因与所有科目聚成一股合力,成为一个有机的整体,形成一根纽带起到教学灵魂作用。
职业院校学生的培养目标,是基础核心课程教学的主要方向、教学内容应该更多地适应现实生活以及反映未来职业世界的要求。因此,要加一些适合本地区、本专业特点的课程,通过校本教材的形式体现出生活性、职业性,储备终身学习的知识基础,形成人生的支撑,实现个人的可持续发展。
二、加强教法改革,提升基础核心课程培养效果
基础核心课程教学方法的改革创新,要创建从知识场向情感场转变的路径,确保基础核心课程的实施效果延伸至职业生涯,拓宽职业领域。教师传授知识的主要阵地是在课堂,探索体现人本价值为主,符合教育教学规律和学生成长规律的高效课堂,将基础核心课程知识迁移到专业基础、专业技能课程的教学中,作为一种价值引领贯穿整个教学过程,形成一种教学模式。把激发学生生命个体的价值展现和个性发展,作为基础核心课程教学改革的引领目标。
一是,教师把教材中抽象的知识点,用精准、高效的“教法”与生活现实、职业界相融合展现给学生,调动课堂师生互动的积极性,师生在教学中形成一个内在有机整体,提升教学效果。让学生切实领会知识内涵,树立正确人生目标,形成健全人格,打造健康人生,储备文化基础,铺就职业路径,拓展职业领域。
二是,教师要精心设计前后联系的各种形式的课型教案,根据产业需求的不同类型、不同层次的人才标准,优化课程内容,科学分层。同时也要关注学生的差异与发展需求,体现梯度、因材施教,形成知识结构,适合每个学生不同程度的发展需要。然后在课堂这个特定情境中目标明确、有计划、有组织、按步骤地实施教师教与学生学的双边活动,完成传授知识和技能的价值,奠定文化基础。
给学生种下实现人生效能的根,在学生未来职场延展、扩散,结出丰硕果实
三是,职业院校学生的个性、尊严和情感是很强烈的,基础核心课程的师生语言交流应该是有情感、有温度的,要以对话的模式呈现出内容,以激励的语言传达和沟通思想感情。心理学中讲到,当人的良好思想行为得到肯定和赞许时,能产生愉快的情感,焕发出积极性和主动性。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追踪着教师的讲、演行为,教学内容会在不知不觉中被吸收、内化、发展,起到随风潜入夜的效果。
三、加强师德师风建设,提高基础核心课程教学水平
基础核心课程价值体现的主要路径之一是教师。加强师德师风建设,坚定教师不忘初心的职业教育信念,培养教师师德素养与教书与育人的职业情操,具有重要意义。全面提高基础核心课教师队伍水平,关系到教学质量的高低。具有新时代意识的教师应以“生命创造者”身份,替代“知识传递者”身份,在教学活动中创造自己和学生的未来新生活。
教师是教育发展的第一资源,以有德之师育有德之人尤为重要。教育质量是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的重要基石。职业院校基础核心课程教师,首先要围绕“培养什么人”这个人才培养目标,对学校所开课程进行综合性考虑,形成完整的知识框架。在教学中理清知识脉络,在学生已掌握的知识基础上,把新知识经过自我创新的过程,变为切近学生生活易于理解的知识点传授给学生。教师的思维要面向未来,带动启发学生的开拓精神,把教师的精神能量转化成学生的精神能量。
其次教师应是一个具备丰厚的职业素养,追求持续发展的人,在帮助学生成长的同时不断发展和完善自己。教师的专业知识已经在上学时期获得,现在的学习应是从实践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三人行,必有我师”,同行之间互相学习可取长补短,师生之间互动交流是教学相长,备课过程向教材学习,教学过程是向实践学习。
再次职业院校基础核心课程教师,不要只关注自己所教课程的内容,还要分析各门课程在人才培养中的地位和作用,在“点”和“面”整体规划的基础上,进行单科课堂教学探讨。避免从单一学科角度关注某一节课的教学设计,偏离人才培养的教学重心,违背了与专业课形成合力共同培养专业人才的初衷。
探索符合学生专业技能和人才培养全过程相结合的基础核心课程教学方法,对提高职业院校教学质量,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人文素养、道德修养教育和专业技能教育是职业院校教育的两翼,要并驾齐驱高度融合。坚持以人为本,因材施教,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服务于学生的专业技能学习和终身发展的需要。让每一个学生健康成长,成为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高技能人才。
作者简介:王曼青(1966--),女,本科,教授,主要研究方向为职业教育中的人文素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