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创建和谐班级,要有科学化的管理方法,要尊重学生个性、充分发挥学生主体作用,要提升教师个人魅力,要信任每一位学生。这样才能培养出适合现代社会发展需要的全面发展的人才。
关键词:科学;民主;创建和谐班级
和谐社会需要和谐的教育,和谐的教育需要和谐的校园,和谐的校园由许多和谐的班集体组成。和谐理念经过两千多年的发展演化,已经渗透到了教育学等现代科学的多个领域。和谐班集体是一个有着强大凝聚力的、强烈责任感的集体,是一个能够促进学生的全面协调发展的集体,对于落实素质教育具有深远的意义。只有建立一个和谐的班级,给学生一片自由的天空,才能培养出适合现代社会发展需要的全面发展的人才。那么, 如何营造和谐班级氛围呢?
一、科学管理创建和谐班级
创建一个和谐的班级,要有科学化的管理方法。一个和谐完美的班集体管理应该确立科学的奋斗目标、管理措施、管理制度。在集体管理中制定出科学合理的目标,能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激发学生的斗志,达到最佳的管理效果。在接受一个新的班级时,班主任就可以设定班级共同奋斗的目标,如:“在我们朝夕相处的日子里,我们要营造的是这样一个集体,让生活在这个班级的人感到骄傲,让生活在这个班级以外的人感到羡慕”。要达到这样的目标,要分阶段循序渐进:首先要争夺“年级优秀班级”,接着争创“校级先进班级”,然后努力创建更高层的优秀班级。这样就使班级目标构成一个有机整体,环环相扣,互为因果,牵一发而动全身。
“校有校纪,班有班规”,开学初,班主任应该和班干部一同制定班级中所有制度。比如:班干部工作职责、纪律要求、作业要求、考勤制度、卫生值日、奖惩制度、图书角借书制度等等。而且要形成书面稿张贴在教室里,向全班学生和任课老师公开。有了这些制度,我们的工作开展起来就会有条理,有保障。
成立班委会,负责班级各项制度的制定和执行,对班级的日常工作进行具体控制和管理。还可以形成监督机制,主要负责班委会成员工作情况进行监督与督促,在班里形成监督与反监督的氛围,学生受班干部的管理,班干部的工作受同学们的监督,给全体学生创设一个既是管理者,又是被管理者的组织情境。
二、民主管理创建和谐班级
在班级管理中教师要尊重学生个性、充分发挥学生主体作用。在教育管理方式上,千方百计地创造条件让学生主动参与班级管理,让学生人人有机会展示自己的风采,发表自己的意见,全员共同决策参与班级管理。传统的班级管理方法往往由班主任指定班长、班委、组长、课代表的角色分工,这明显阻碍了学生自我发展的潜能。因为作为一个独立的社会个体,每一个学生都渴望被认同、被尊重、被重视,每一个人都渴望通过自己的努力达到理想的位置。
作为班主任要相信每个学生都有潜能,然后把学生的个性价值挖掘出来,尽量做到“班里的事,事事有人做;班里的人,人人有事做”。为达到这种班级的和谐状态,可以建立一种班级民主管理体制。先把一个班的同学分成若干学习小组,每组4-6人,组员要考虑性别、个性、兴趣等差异的搭配。选出小组组长,负责本组的管理工作。组里其他同学可以提岀合理建议,一旦小组全体学生通过,具体便由该同学和小组长合作执行。全班可以每周评出几个优秀小组,对连续评为“优秀”的学习小组在全班进行经验推广。这种班级管理体制是开放的、民主的,有利于学生的自治和创造力的培养,而且人人有机会锻炼,展示自己的才华。
班会是班级和谐管理最具活力的平台,也是展示班干部组织、沟通等能力的场所,更是全体同学展示个性、独立、创造最生动的舞台。班会活动形式可以采用个性化模式:知识新闻性的,讨论交流性的,表演技巧性的都可以,这样既可挑战同学们想象力和创造力,又可让学生学习生活社会化。把这些活动组织的权力交给学生,班主任只作为班级的一员,在组织过程中和结束后给以适当的建议。这样能促进了班集体文化建设,学生的自我管理意识也会明显提高,人人以小主人自居,心甘情愿地自我约束、自我管理。整个班级就会洋溢着一种民主、自律的学习生活氛围。
三、提升魅力助和谐班级发展
为人师表是师爱的重要体现,一位高素质的教师,必然是一个具有渊博知识和良好修养的人。教师只有以身立教,为人师表,才能确立自己在教育中的地位。因此,凡是要求学生做到的,教师应该首先做到。无数经验证明,身教重于言教,“不能正其身,如何正其人”“其身正,不令其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教师只有自己具备了良好的道德修养,才能有力地说服学生、感染学生,收到良好的教育效果。教师要想得到学生的爱戴,就要利用内在的人格魅力,努力完善自己的个性,自觉提高自身修养,扩展知识视野,提高敬业精神,提升教育艺术,努力成为富有个性魅力的人。
四、尊重信任营和谐班级氛围
尊重和信任是沟通师生情感的桥梁。给学生以尊重,学生才能感受到师生的平等,才能感受到自尊的存在。著名教育家爱默森说:“教育成功的秘诀在于尊重学生。”优秀的教师不会高高在上,不会威胁或惩罚学生,他尊重学生胜过学生尊重他。教师只有尊重学生,保证每个学生在班级里有自己的位置,才能培养学生良好的情感和品德。教师尊重学生,要充分尊重学生的人格,努力创设平等、民主、和谐的课堂氛围。
教育教学实践证明,棍棒之下绝不会出现神童,只会压抑学生特长的发挥与发展。只有建立一个和谐的班级,放开学生的“手脚”,给学生一片自由的天空,正确地引导,科学地管理,才能培养出适合现代社会发展需要的全面发展的人才。
参考文献:
[1]叶澜著《新基础教育—关于当代中国学校变革的探究与认识》教育科学出版社
[2]陈孝彬《教育管理学》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