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创业训练指导教师指导缺失成因探析

发表时间:2020/9/7   来源:《中国教师》2020年第9期   作者:张荣杰
[导读] 效。本文拟结合实践调研,就指导缺失的成因进行深入分析,以期为更好地解决这个问题提供一些借鉴。
        摘要:创新创业项目的开展,是一个师生互动和协作的过程。这种互动和协作主要通过指导教师的指导工作来体现。当前,在高校创新创业训练中较为普遍存在着指导缺失的情况,极大地影响到了创新创业训练的实效。本文拟结合实践调研,就指导缺失的成因进行深入分析,以期为更好地解决这个问题提供一些借鉴。
        关键词:创新创业;指导;缺失
        创新创业训练着重培养学生的创新性、创造力和创业能力,是高等学校不断更新教育观念,改革人才培养模式、教育内容和教学方式的重要探索路径。在创新创业训练中,学生的主观能动性的发挥固然重要,但限于知识结构和思维能力,仍然离不开专业的指导和点拨。目前,高校创新创业训练中存在着指导缺失的情况,严重影响了项目的进展和成效。要改变这一状况,首要因素是要对创新创业指导教师指导缺失成因进行深刻的探析。
        笔者在西部某高校对参与创新创业训练项目的师生300余人,就创新创业指导教师指导缺失的状况,进行了问卷和访谈。通过数据分析和访谈资料的整理,笔者对于这一状况有了更为全面、深入地了解和认识,结合已有文献,梳理出了创新创业指导教师指导缺失的成因,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一、指导教师和创新创业训练项目匹配度不高。
        目前许多高校都建立了创新创业指导教师库,里面包括指导教师的研究领域、联系方式等详细信息。但是,大学生在申报创新创业训练项目之时,仍倾向于找熟识的老师。这种现象较为普遍,调查问卷即是例证。在西部某高校72名参与创新创业训练的同学中,其中46人选取的指导教师是专业教师,13人选取的是基础课教师,5人选取的是辅导员及其他人员。这其中,只有12名同学选取的指导老师是之前不认识的,占比仅为16.67%。创新的灵魂在“新”,新技术、新方法的探究必须以专业知识为依托。基础课老师、辅导员及其他人员,在这些方面是有所欠缺的,匹配度较低。部分专业课老师做为指导教师所指导的项目,也存在和自己研究领域相距过大的现象。低匹配度会导致一些指导老师难以对项目给予指导,造成事实上的“指导缺失”的局面。
        二、师生缺乏互动、交流不充分。
        在创新创业项目中,学生和指导教师之间的交流是信息传递、指导活动得以进行的基础。当前丰富发达的通讯技术手段,为师生之间的交流提供了可靠的技术支持。师生交流的方式多样、渠道畅通。但这些并不意味着师生信息交流充分、互动良好。笔者在西部某高校通过问卷调查发现,交流方式排在前三位的是发电子邮件、电话和面谈,比例分别为32.44%,27.57%和20.24%,微信、QQ及其他方式占19.75%。学生明显更倾向于电子邮件这种不用面对面、亦无需语音实时互动的交流方式,面谈这种最直接、最高效的方式则只能排在第三位。QQ、微信适时交流方式虽然在学生群体中最为盛行,但在请教指导教师问题、与指导教师交流之时,学生却较少使用这些方式。
        这一调研结果,在高校中比较具有代表性。新技术手段的不恰当应用,仅仅是丰富了交流的方式,并没有加深交流的程度,甚至于还大大压缩了面对面、适时交流互动的时间。交流不深入、缺乏互动,必然影响到创新创业训练指导工作的效果,以致出现指导“缺失”的局面。
        除了技术原因,师生双方,尤其是学生不及时、主动请教和汇报项目情况,也是交流不充分的一个重要因素。在西部某高校,关于交流频率的调查中,以每个月联系一次作为参照。72名调查对象中,联系指导教师的频率低于每月一次的有52人,占到了总数的72.22%。在20名联系频率高于每月一次的调查对象中,有问题随时请教、经常指导教师联系的仅有9人。这个数据反映出学生在交流中的表现较为消极,缺乏主动性。此外,也有部分指导教师对于所指导的项目听之任之,很少主动过问。师生之间缺乏密切的联系和沟通,教师不知道学生在项目进展中有哪些问题和困难,指导工作也就无从谈起。


        三、指导工作难度大,指导教师被动“缺位”
        当前学生思维活跃,眼界开阔,在申报创新创业项目时,往往选取最前沿的新技术、新领域。在创新项目中,一些项目设定的目标极具突破意义,这其中面临的难题是人们长期以来试图解决而难以解决的,可资借鉴的前期成果少,技术难度大,甚至于超出指导教师的能力范围。 现如今,学科交叉、融合已成为创新项目中的一个主要“创新点”。这需要多学科的知识、技术手段和思维方式。不同学科之间,虽然从思维模式和方法论角度来讲,有很多共通之处,但是具体到知识和方法,则跨度大,难度高。这对于长期专门从事某一学科领域科研的指导教师来讲,无疑是一个大挑战。指导教师如果不围绕着项目主动学习、提升,将很难给予学生有效的指导,从而出现指导不足、不力,甚至于指导缺失的状况。
        相较于创新项目,创业项目带来的挑战更大。“互联网+”、“大数据”等概念火热,学生的创业项目大半围绕着这些展开。互联网技术、数据平台、电商模式等给大学生创业提供了便利,一定程度上降低了创业的门槛,为创业项目的飞速壮大提供了可能。与此同时,瞬息万变的行业形势,激烈的同质化竞争等也加剧了创业的风险。此类创业项目会不断面临新的情况和无法预料的困难,这些问题的解决有赖于对瞬息万变的行业动态的持续关注和深入了解。指导教师很难保持长期的关注,加上创业项目中还存在资金风险和获益预期等复杂因素,给指导工作带来的很大的困难。不少指导教师力不从心,被动“缺位”。
        四、指导教师时间、精力有限
        创新创业项目指导教师绝大多数是专业课、基础课老师。这些老师不仅要完成教学任务,还要进行实验、科研、撰写学术论文,进行学术交流等活动,工作内容多,任务繁重。指导学生开展创新创业项目,无疑加重了这些老师的负担。
        在开展创新创业项目指导工作之时,指导教师要面临新兴交叉学科、新技术等方面的种种问题。即使指导教师平时注重学科知识融合、关注科技前沿最新动态,但仍有许多问题在其认知范围之外。这就需要指导教师根据项目情况,有针对性地搜集信息、资料,积极进行思索和探讨,以便为学生提供有效的指导。这个过程,要耗费大量的时间、精力。学生的项目和指导教师的专业领域差距越大,这种情况就越严重。时间和精力,成为了摆在创新创业训练指导教师面前的一大难题。一旦无法统筹兼顾好各项工作,指导教师就很容易出现“指导缺失”的情况。
        除了以上四点主要原因,有些指导缺失源于学生固执己见、不听建议,有些则源于指导教师的不负责、不作为。但这些仅是极个别现象,不属于原因范畴。通过对于创新创业指导教师指导缺失的探析,我们可以透过现象看到背后的深层次原因,从而为改变这种状况提供有益的借鉴。
        参考文献:
        [1]马贺.协同创新视角下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的实施研究——以南京工业大学为例[J].黑龙江教育学院学报,2018,37(07):19-21.
        [2]张莉,尹龙,谢红燕,鲁啸军.基于创新创业能力培养的“五位一体”实践教学模式研究[J].实验技术与管理,2018,35(04):186-188+198.
        [3]曾淋.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的实践分析[J].知识经济,2018(08):150-151.
        作者简介:张荣杰(1984—),男,河南洛阳人,讲师,重庆交通大学土木工程学院辅导员。
        本文为重庆交通大学 2016-2017 年度教育教学改革研究课题“创新创业训练指导教师角色履行现状及其队伍建设研究”(课题编号:1603015)结题成果。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