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提要】赏识教育是世界著名的六大教育方法之一,它秉承“没有教不好的孩子,只有不会教的老师!”这一理念,诠释教育的本质是生命的教育、是爱的教育。本文作者结合工作实践,列举实例来阐述实施赏识教育的体验:赏识,是孩子健康成长的基石;赏识,是激励孩子创新潜能的源泉;赏识,是尊重孩子,平等对话的艺术。文章旨在推崇“热爱生命,赏识人生”的教育新理念,呼唤教师回归心态、调整思路、尊重个体,切实为孩子健康积极发展奠定基础。
【关键词】赏识 尊重 自信 创新 体验
【正 文】
美国心理学家威廉?詹姆斯说:“人性中最本质的渴望,是得到别人的赞赏。”孩子的成长过程离不开家人及老师的欣赏,但赏识不是单纯地表扬加鼓励,它包含欣赏、赞美、肯定之意,更是理解、尊重、信任孩子的一种理念。赏识孩子的行为结果,以强化孩子的行为;赏识孩子的行为过程,以激发孩子的兴趣和动机;创造环境,以指明孩子的发展方向;适当提醒,增强孩子的心理体验,以纠正孩子的不良行为。因而教师必须客观公正地评价每一位孩子,关心、理解他们,关注、赏识他们,尊重、认可他们,让他们在教师正确的引导下健康、积极地发展。
体验一:赏识,自信成长的基石。
自信是一个人对自身能力、自我发展的肯定。教师适当的赞赏、适时地肯定,让孩子对自己有了正确的认识,体验到自我存在的价值,从而树立起乐观向上的心态,积极参与到活动中,获得愉悦的情感。
首先,要因地制宜地创造机会,让孩子体验成功,建立自信。成功对于任何人来说,都是一件令人欣喜的事情,尤其是孩子,更加渴望成功,并且对成功的体验会更深刻。然而,由于个体差异,并不是孩子想成功就能取得成功,也并不是孩子做什么事情都能够取得成功,失败也会时常发生。因此,对于很少获得成功的孩子,老师要发现孩子的特长、兴趣,让孩子去做他擅长的、感兴趣的东西。例如:在主题活动《多彩的秋天》中,老师引导幼儿用彩泥制作来表现秋天水果的丰富多样,但有部分幼儿表情沮丧、不肯动手,原来这些孩子平时动手能力较为落后,不会操作。老师便为他们另外准备了一些水果模具,示范操作方法,鼓励孩子借助模具用糅、搓、按压的方式,来尝试完成操作。不一会儿,这些孩子便乐呵呵地举着自己的作品让老师欣赏,孩子一脸的自信和高兴。给孩子目标定得低一些,或者给孩子安排一些简单的事情,如此孩子便能获得成功的体验,从而克服自卑的心理,不再退缩、害怕,而是勇敢上前,学着尝试,这样就能够增加孩子更多的成功机会,孩子各方面的能力得到锻炼的同时,促使孩子向更高的目标迈进。
其次,要不失时机地予以肯定、赞赏,给予孩子源源不断地动力支持。怎样才能让孩子感受到我们的赞赏之意呢?其实做法既简单又巧妙:一个暗示的眼神,一句鼓励的话语,一次轻轻的抚摸……都会在不经意间发挥着奇妙的作用。老师用敏锐的眼光去观察、发现,挖掘孩子身上的新亮点,用具体的事例让孩子意识到自己的进步。如:“思颖,你帮小朋友找椅子啦,好样儿的!”“小志,今天是你自己穿衣服、穿鞋子呀,真能干!”“喵喵,这是你画的吗,真漂亮!”孩子们沐浴在这种爱的语言里,无限地舒展自己的个性,不再感到拘禁,尽情地享受生活、学习的快乐和美好。千万别吝啬你的溢美之辞,一定别忽视你的举手之劳,在幼儿的心里,老师的语言就是一片天,老师的赞美就是他们行动的兴奋剂。
体验二:赏识,灵感创新的源泉。
心理学家威谱·詹姆斯研究发现:一个没有受过激励的人仅能发挥其能力的20%-30%,而当他受过激励后,其能力是激励前的3-4倍。因而在学习过程中,赏识的存在至关重要,它如同一把金钥匙,让创新的灵感潺潺流淌。
在一次美术活动《圆圈的联想》中,我出示一组大小、颜色不同的圆形,让孩子们先观察想象。
孩子们有的说像饼干、有的说像花朵,有的说像泡泡……“你们想象真是丰富,而且还说的都不一样呢,老师真替你们高兴!”我正表扬着,慧楠举手了:“老师,一个小圆接一个大圆,再添个三角形的帽子,就是一个雪人了!”我对慧楠的答案更是足足的表扬了一下:“楠楠想法很好,她是用两个圆圈来拼的,还想到了添画,这是一个好办法!”没想到又有很多小朋友得到启示:“老师,三个不同的圆形可以拼一只蚂蚁!”“老师,我可以拼小鸭和小鸡做游戏!”……孩子们的思路一下子打开了,想法也更新颖了,于是我赶紧发放材料,鼓励幼儿进行创作。孩子们兴致勃勃地绘画,呈现的作品内容丰富,各具特色,令人惊喜不已。
事实上,每个孩子都是一个灵动的个体,而教师的赏识、激励,就如同春日的阳光雨露,为孩子茁壮成长提供充足的养分。所以,赏识孩子,为每个孩子的内心世界打下亮丽的底色,孩子创新的灵感便会在这彩色底板上源源不断地闪烁生辉。
体验三:赏识,尊重包容的艺术。
教育的艺术就是使孩子喜欢听你所说的话,对你所教的东西感兴趣,乐意亲近你。要想真正地了解孩子,就要喜欢他们、尊重他们。正如我国教育先驱陶行知先生所说:“我们必须变成小孩子,才配作小孩子的先生。”
真正的赏识,首先是对孩子的尊重,即尊重孩子的成长规律、尊重孩子的个体差异、尊重孩子的意愿需要等等。这种尊重,体现在一日生活的细枝末节中:孩子表达不清时,我们要耐心的倾听、揣摩孩子想要表达的意思,适当帮助孩子完整地表达;孩子操作较慢,我们要耐心指导或等待孩子做完他正在做的事情;迎上孩子求助的眼神,我们要轻轻上前帮扶;面对孩子不情愿的表情,我们要懂得蹲下来询问……我们要做的,就是要有足够的耐心来倾听、足够的细心来观察、足够的爱心来引导。
真正的赏识,还是承认差异,允许失败或者犯错误。“人非圣贤,孰能无过”,不承认孩子间的差异性,不允许孩子失败犯错误,结果使孩子害怕失败,害怕犯错误,从而扩大差异性。当孩子来告状的时候,你有没有仔细听听孩子的心声?当孩子做错事的时候,你有没有给孩子辩解的机会?孩子操作出现问题,你有没有及时予以帮助、指导?……一个个问题考验着老师们,是否以一颗包容的心去善待每一个孩子,体贴他们的内心世界,关怀他们的情绪因素。
一次户外活动,孩子们正在玩老鹰抓小鸡的游戏。忽然,奥华向我告状:“老师,昊昊把小丫撞倒了,小丫在哭!”昊昊本来就是个调皮、好动的孩子,一定又是他不守规则乱跑造成的,我正这样想着,昊昊来到我身边,很委屈地说:“老师,小丫的发卡掉地上了,不捡会被踩坏的!”说着,他把一枚捡到的漂亮小发卡交给我。我顿时被昊昊的细心和爱心感动,安慰了小丫,我抚摸着昊昊的小脑袋:“其实你也被撞疼了,是不是?”“老师,我是男子汉,不能哭!”昊昊很自豪的说道。面对孩子的小矛盾、小纠纷,我们如果仔细倾听、给孩子辩解机会,你会发现其实孩子们调皮好动的表面还隐藏着让你意想不到的欣慰和惊喜。
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有一条著名的教育原则:“让每一个幼儿都抬起头来做人。”说的就是对孩子的欣赏和尊重。这种尊重,源于对孩子发自内心的关爱,激励他们的优点、宽容他们的失误,以博大的胸襟接纳每一个孩子,以持久的师爱点亮孩子心中快乐、智慧的明灯。
“教学的艺术不在于传授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鼓舞。” 幼儿期是人生中发展的初始阶段,幼儿最信任、最崇拜的就是自己的老师,我们对孩子的鼓励、欣赏将成为孩子最珍贵的童年回忆,也是孩子成长过程中最有力的支持。一句温馨的评语、一抹微笑的表情、一次关爱的抚摸、一个鼓励的眼神,在幼儿心里,有着不可估量的潜在力量。所以,作为幼儿教师,我们应该大胆尝试、积极运用赏识教育理念,为他们努力向上、超越自我、走向成功打下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3—6岁幼儿发展指南》 国家教育部出版
2、《幼儿教育》 山东教育出版社
3、《赏识你的孩子》 周弘著 广州科技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