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养高阶思维 打造精致课堂 —基于“高阶思维”培养的深度教学初探

发表时间:2020/9/7   来源:《中国教师》2020年第9期   作者: 姚莉静
[导读] 为适应时代发展的要求,培育有较强学习能力、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多元化人才,在小学语文课堂中,对学生的高阶思维能力的培养就显得尤为重要。
       【摘要】为适应时代发展的要求,培育有较强学习能力、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多元化人才,在小学语文课堂中,对学生的高阶思维能力的培养就显得尤为重要。在语文课堂中,我着重从识字方法、课堂提问和读写训练方面培养学生的高阶思维能力和语文素养。
        【关键词】高阶思维;小学语文课堂;深度教学
        “所谓高阶思维,是指发生在较高认知水平层次上的心智活动或认知能力。它在教学目标分类中表现为分析、综合、评价和创造。高阶思维是高阶能力的核心,主要指创新能力、问题求解能力、决策力和批判性思维能力。”
        我们知道小学生在智力、思维和行为等各方面尚处于启蒙阶段,而且他们对外界的刺激反应较强烈,有足够的培养潜力和发展空间。针对这一特点,在语文课堂中,我注重从以下几方面入手提高学生的语文高阶思维能力,从而打造语文的高效深度课堂。
        一、识字教学,促学生高阶思维的发展。
        一年级学生需要认识的汉字较多,识字教学历来是低年级语文教学的重要任务之一,也是对学生进行思维训练的重要环节。我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授之以“渔”,在识字教学中,针对不同的汉字特点采用不同的方法,如加一加,减一减,偏旁归类识字法,图文对照法等等,除此之外,为了让他们在识字的过程中不仅能感受到识字的乐趣,同时还能提高学生的高阶思维能力,我通常运用以下几种方法:
        (一)情境导入法
        为了激发学生的识字乐趣,在学新字之前,我会通过给学生们讲关于汉字的故事、猜字谜、编儿歌等方法,引出生字的学习,大部分学生能够展开想象的空间来猜想和想象,从而极大地发展了学生的联想记忆思维。
        例如,在一年级上册《秋天》一课导入时,我出示字谜“一边是红,一边是绿,一边喜风,一边喜雨”,学生一开始猜的五花八门,思维的火花在课堂中不断迸发出来,在我的引导下根据特点猜出是“秋”这个字,引出了对“秋”这个左右结构的会意字的学习。在这个简单的猜字谜过程中,学生进行了深度思考,同时促进了他们思维的深度发展。
        (二) 因字赋形法
        依据低年级学生想象力丰富,形象记忆尤为突出的特点,我在教一些象形字的时候,经常会调动学生的视觉器官,让学生观察、想象和发现字的形状像什么,把字和具体事物联系起来记忆,既增加了识字的趣味性,又有利于学生更快地记住这个生字。
        例如,在教学一年级上册第五单元《大小多少》一课时,我采用因字赋形的识字方法,出示生字卡片“鸟”,让学生想象它与鸟的形状哪些地方很相似,学生在我的启发下,马上想到了很多,有的说上面的撇像鸟头上的羽毛,有的说上面的撇像鸟的嘴,中间像鸟头,有的说点像鸟的眼睛,还有的说竖折折钩像鸟的身体,横像鸟站在树枝上。我为学生们丰富的想象力而惊叹。接着出示了“鸟”的汉字演变过程(如图),让学生更直观地看到了这个象形字的演变由来,于是也就更加深了对这个字的认识。学生对汉字的形象思维能力也不断提高。
        (三)字理识字法
        字理识字法也是由汉字的特点决定的,因为大多数汉字都是表意文字,每个汉字背后大都含有一定的文化意义,也就是含有不同的字理,可表达一定的意思。学生在了解了这个汉字饱含的意义后,会对汉字有更深刻的记忆。
        例如,在教学一年级上册的《雨点儿》一课,学习“半”这个汉字时,我出示“半”的汉字演变过程(如图),让学生观察,学生发现金文和小篆的“半”,上面原来是个“八”,意思像是“分”,下面原来是“牛”;合起来表示把一头牛从中间分开,也就是“一半”,表示“在……中间”。学生观察了字形,理解了它的意思后,对“半”这个字的认识和理解也就更深刻了。

与此同时,学生的观察、理解思维能力也得到了很好的训练。
        再如,对于形声字的教学,我一般抓住形声字的构字规律引导学生去探究,如在学习《小青蛙》一课的“青”字时,通过母体字“青”与不同形旁的搭配,构成不同的字——“清”“请”“晴”“情”“蜻”,学生发现加上不同的偏旁,字的意思也发生了变化,从而了解了形声字“形旁表义、声旁表音”的特点。
        总之,通过一系列的识字方法教学,学生的形象思维、发散思维和逻辑思维能力得到了充分的发展。
        二、课堂提问,促学生高阶思维的发展。
        (一)核心问题引领思维
        如在教学《雨点儿》一课中,课文用拟人化的手法,通过讲述雨点儿从云彩里飘落下来后,大雨点儿和小雨点儿的对话,感知大地所发生的变化。为了启发学生思考,在初读课文前,我提出本课的核心问题——“大雨点儿和小雨点儿分别去了哪里?它们到的那里都发生了什么变化?”通过核心问题的提出,学生在读课文的同时理清课文脉络,明白了大雨点儿和小雨点儿去的不同地方,以及产生了不同的结果。进而追问,雨点儿为什么能让它们到的地方发生了变化呢?学生进行了深度思考,在小组讨论的过程中,明白了雨点儿从哪里来,它们与大自然之间有着怎样的密切联系。在这一环节中,学生的概括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得到了很好的训练,实现了深度学习。
        (二)有效质疑提升思维
        亚里斯多德曾经说过:"创造性思维从疑问和惊奇开始。"小学语文教学应注重培养学生的质疑思维,课堂中要给学生提供提问的机会。因为一个有价值的问题,必然要经历积极的思维过程。在《雨点儿》一课,对话中,小雨点儿说他要去有花有草的地方,大雨点儿说他想要去没有花没有草的地方。这点引起了学生的思考和质疑:为什么小雨点要去有花有草的地方,而大雨点儿要去没有花没有草的地方?针对这一问题,小组进行激烈的讨论:如果大雨点去有花有草的地方会导致花草都被淹死了,而小雨点去就能让花草更滋润。小雨点去没有花没有草的地方,水量不够,就不会长出新的花和草。在激烈的讨论后,这个看似矛盾的问题现象就变得那么顺理成章。回顾整节课,学生从多角度、多方面,进行了听读质疑、合作讨论质疑,学生在理解课文的同时,所提出的问题又逐一得到了解决。同时能够看出,学生提出问题与解决问题的高阶思维能力正在逐步提高。
        三、读写结合,促学生高阶思维的发展。
        教育家张志公提出:“希望学生扩大阅读面,只读一种类型的书是远远不够的,要博览群书,兼容并蓄。”是的,“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河”,多读书、多积累是自古以来语文教学的宝贵经验。因此,要想更好的提高语言水平,就要引导学生走出课堂,看到书本外的世界,丰富语言积累,进而发展学生的语言文字理解和运用能力,实现语文素养的全面提高。阅读是发展语文能力的基础,学生的阅读量上去了,语言表达能力自然会提高,思维也就更加清晰敏捷,写作的时候就会文思如泉涌。
        (一)群文阅读拓思维
在群文阅读教学中,我通常会根据文章主题、特点、体裁等,采用“1+x”的群文阅读教学结构,有效地呈现多篇相关文章。指导学生进行深度阅读,学生在大量阅读中提取信息,综合思考,在阅读指导课上,我会有意识地渗透阅读策略,培养学生比较、综合、概括和积累等阅读能力。例如,在学完《雨点儿》一课后,我推荐学生阅读金波的其他相关作品《如果我是一片雪花》、《我的雪人》和《雨铃铛》,在阅读指导课上,我指导学生按读书方法(如图)去阅读,读后在阅读分享课上交流分享自己的读书心得。在阅读、理解与表达的过程中,有效促进了学生语言的逻辑思维能力的培养。
        总之,通过课前学习新课标、钻研新教材进行深度备课,到课堂中的深度教学,不断启迪学生的创新、想象、发散和逻辑等高阶思维。“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在培养学生的高阶思维,打造深度语文教学的路上,我还将继续探索行之有效的方法,全面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实现培养学生高阶思维的语文教学模式。
        
地址:山东省威海市环翠区戚谷疃小区19号楼。 电话:13296311838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