片段一:
师:能告诉我,最让你钦佩的人是谁?说说你的理由。
(有效提问分析:在导入新课时,巧妙提问,创设问题情境,将学生置身于问题研究的氛围中,激发学生的求知欲,促进学生主动积极地探求知识。)
生:我最钦佩的人是航天英雄杨利伟。他驾驶着“神舟五号”飞船升入太空,又能安全返回地面,他最伟大了!
师:吃苦耐劳,勇攀高峰,一百个佩服!
生:我最佩服运动员桑兰,她战胜病魔,为国争光,真是巾帼英雄!
师:这样顽强的毅力,怎不让人叹服!
生:我最佩服2008奥运会上单腿完成女子10公里马拉松游泳赛的南非残疾运动员杜托伊特,惊人的毅力让我钦佩。
师:身残志坚,谁敢不服气!
生:我最佩服我爷爷。他是老红军,当年爬雪山过草地,立下汗马功劳!
师:同学们敬佩的大多是名人。有一位叫章武的作家,他对一位偶然相遇的普普通通的扫路人产生了深深的敬意!想了解事情的经过吗?今天我们就来学习——《扫山路的老人》(板书课题。)
片段二:
师:在我们眼中,天游峰又高又险,扫起来太难了,太累了。老人觉得累吗?从哪看出?
(关键内容处提问:围绕重点、难点来提问,有助于引发学生深入地解读文本,把握文本的深层意蕴)
生:“不累,不累,我每天早晨扫上山,傍晚扫下山,扫一程,歇一程,再把好山好水看一程。”他说得轻轻松松,自在悠闲。
师:自己读一读这句话,思考:你体会到了什么?
(效果一般的提问:可在问题精简的情况下,让提问更明确。)
(生认真地读了起来,一会儿,一只只小手举了起来,信心十足的样子)
生:老人扫石阶其实非常辛苦。课文开头说天游峰是武夷山的第一险峰,共有九百多级石梯,像一根银丝从空中抛下来。可见要扫这么陡这么险的山是多么不容易啊!
生:天游峰一上一下一千八百多级,常常使游客们气喘吁吁,大汗淋漓,甚至望而却步,半途而返。可是老人每天都要一级一级扫上去,再一级一级扫下来。他扫的时候还弯着腰,十分辛苦。
生:他虽然很累很累,却说‘不累,不累’,而且说得轻轻松松,自在悠闲,从这儿可以看出他很乐观,很开朗。
生:老人扫一程,歇一程,再把好山好水看一程,可见他非常爱天游峰,爱这儿的山山水水,不愿意离开这里。
生:我想到我们的教室和包干区就那么一点地方,有的值日生就怨声载道,老人要扫一千八百多级石阶,还没喊一声累。他真不简单,我敬佩他!
师:同学们都开动了脑筋,讲得非常好。看第十自然段,说说老人为什么会说得轻松自在?
(无效提问:课堂提问流于形式,不能引起学生的深入思考。)
生:扫了20年,习惯了。
生:我读了课文后想,老人觉得不累,是因为他喜欢他的工作,喜欢天游峰。
师:是啊,老人把自己喜欢的感情融入其中,不觉得累。(板书:喜欢),带着喜欢的感情读。
师:这个问题揭示了一个小秘密——老人对天游峰的爱,对扫路工作的热爱。
……
师:(动情陈述)老人热爱山里的生活,他愿与大山为伴,“我”被老人的话深深地感动着,于是紧紧握住他的手,说出了一句话,如果是你,你会怎样来说这句话呢?
(在蕴含文句处提问,帮助学生更深层地理解人物的个性特点。
)
生:(因紧张而略微有些生硬):30年后,我再来看您!
师:(走到学生面前,亲切地说):相信自己,你一定能行,再试一试!
生:(这次很有感情)30年后,我再来看您!
师:说得真不错!谁愿意和老师一起试着说给大家听一听!
(设计问题情境,角色互换,实现情感的共鸣,达到真正意义上的感悟。)
(学生情绪高涨,小手如林,纷纷要求和老师合作。)
师:(轻步来到一位学生面前,像老朋友似的紧紧握住他的手,忘情地说)30年后,我再来看您!
生:(激动得小脸绯红,脱口而出)30年后,我照样请您喝茶!
师:(朗声大笑)哈哈哈哈!……
(教室里随即响起了孩子们清纯悦耳的笑声,那笑声似飞瀑玉浪翻滚,又仿佛和煦的春风拂过远方的田野。)
片段三:
师:“这充满自信、豁达开朗的笑声,一直伴随我回到住地。”谁来谈谈对这句话的理解?
(效果一般的提问:可让学生主动质疑,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
生:笑声怎么可能随着我回到住地呢?我认为这笑声其实就是指老人的性格。
师:什么性格?
(在关键处追踪提问,有利于突破难点。)
生:充满自信、豁达开朗的性格。
师:“自信”应该能够理解吧,“豁达开朗”是什么意思?联系整篇课文想一想。
生:“豁达”应该是大度吧?
师:对!联系老人说一说。
(有效提问:抓住关键词提问,一石激起千层浪。)
生:老人在那么危险的石阶上扫路,工作量那么大,那么累,已经退休了,可他一点都不在乎,不去计较。
生:“豁达开朗”就是乐观。这么险,这么苦,他都不抱怨,默默地奉献着,而且说自己呼吸的是清爽的空气,还有花鸟作伴,自己舍不得走。没有乐观的精神,谁会这么做呢?
师:精彩呀! 正因为老人有这种豁达开朗的心胸,他才会在这武夷山的第一险峰上风里来,雨里去,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地辛勤劳作。正是这种平凡而又伟大的品质深深地打动了作者的心,也让我们接受了一次难忘的心灵洗礼。我想,大家肯定也有很多的想法,把自己的想法写下来好吗?
(由拓展处设计提问,面向全体预设开放性的问题)
(生写感受。)
师:咱们来交流一下。
生:俗话说:“干一行,爱一行。”《扫山路的老人》这篇课文,我才真正理解了这句话的意思。
生:读了《扫山路的老人》我懂得了:人不能太计较自己的得失,不要老是抱怨什么,而要脚踏实地,一步一个脚印地好好工作。
生:既来之,则安之!
生:自信快乐生活,踏踏实实做人。
生:乐观一些,生活永远都会对你微笑!
理想的课堂是充满自由轻松的氛围、孩子积极主动的参与,在互动中学习。在实施新课程的今天,构筑理想的课堂更是我们老师所要研究追求的。如果教师没有科学地理解和运用课堂提问,不仅会导致课堂提问有效性的降低,而且使课堂教学效果大打折扣。那么怎样进行有效的课堂提问呢?教师要做到精心设计课堂,抓住每个提问点。注重在关键内容处提问、在蕴含文句处提问、在关键处追踪提问等。
本文的教学设计,我抓住几个主要问题,适时、适度地巧问妙点,引导学生感悟隐藏其中的深刻内涵,使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更透彻,对人物形象的把握更准确,发现和鼓励学生的创新精神,同时也进行较好的语言和思维的训练。一个课堂环境的随时变化,使实际的课堂提问活动表现出更多的独特性和灵敏性,教师只有从根本上形成对课堂提问的正确观念,才能在实践中发挥课堂提问的灵活性与有效性,让课堂风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