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小学阶段是学生们语文学习、语文素养形成的关键阶段。在传统的语文教学中,教师将关注的重点放在如何完成教学任务上,学生们被动地学习知识,学习兴趣不高,课堂教学效率得不到提升。如何提高语文教学效率,让学生对语文学习产生浓厚的兴趣,是广大语文教师需要积极探索的问题。
关键词:小学语文 ;课堂教学 ;效率
引言
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一直以来都是广大教育工作者追求的目标,在小学语文课堂上,教师要充分考虑小学生活泼好动的特点,采用更具有特色的教学方法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主动参与教学活动。教师要有效地整合教学三维目标,考虑学生对知识的需求,让课堂变成学生遨游知识的海洋,保证课堂教学获得最大效益,推动教学活动朝着既定的方向发展。
一、巧借多媒体,营造良好课堂氛围
小学生们年纪小,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十分有限,更易于接受直观形象的事物。在传统的课堂教学过程中,受到教学条件等因素的影响,教师所采用的教学方式十分单一,无法给学生们提供直观、形象的教学情境,整个课堂教学显得十分单调、枯燥,效率不高。所以,教师在实际教学过程中,要科学应用多媒体,营造利于学生们学习的环境,丰富课堂教学内容。将传统的以教师板书的方式以视频、图片、文字等多种形式呈现出来,吸引学生们的注意。如:在教学小学二年级语文《黄山奇石》这篇课文时,我借助多媒体导入新课,播放有关黄山的风光短片,让学生们观看、欣赏,并让学生们说出看到了什么。在讲到黄山奇石时,我让同学们抓住其中比较典型的几处景点来介绍,并用多媒体图片演示讲解,让同学们说出自己的感受。在此过程中,同学们都表现得非常积极:“仙桃石”“猴子观海”“仙人指路”“金鸡叫天都”……同学们讲得非常认真。在同学们说出自己感受的过程中,我还借助多媒体播放与文章内容相关的音乐,让学生们在轻松愉悦的环境中学习语文,感受语文的魅力。
二、把握教学的各个环节,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兴趣是一种能使人们开展活动的心理特征,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可以引领学生共同探究学习的奥秘,主动参与课堂学习活动。在小学语文教学中,为了让学生高度集中注意力,教师在讲课过程中要投入更多的激情,在朗读中展现自己的情感,增加肢体语言来加强讲课的生动性。
与此同时,教师还要充分考虑课堂导入这个重要环节,采用具有趣味性的导入方法,激发学生“想学、爱学”的欲望,进一步调动学生主动学习的积极性,更好地开展辅助教学活动。比如在教学三年级下册课文《富饶的西沙群岛》时,为了调动课堂教学气氛,教师在课前导入环节就要做好准备,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望。在教学中,教师可以借助多媒体技术向学生展示一些西沙群岛的图片,也可以播放一小段海底世界的视频,让学生在优美的画面中集中注意力。为了进一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教师还可以引导学生主动朗读一些课文片段,在朗读过程中加入一些肢体表演,让学生更加兴奋地参与课堂学习。通过这种方法,学生就可以从画面中感受到西沙群岛的美丽富饶,增强学生的情感体验,让课堂充满乐趣,从而保证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三、因材施教,科学合理地进行分层教学
最好的教学就是教师可以根据每个学生自身实际的学习情况为他们量身定制教学计划,可是现实条件并不允许,也很难实现。但是在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实际学习情况进行合理的层次划分,为不同层次的学生设计更加符合自身情况的学习计划和任务安排,帮助学生更加科学地学习。不给基础较差的学生施加过多的压力,同时对于学习速度快的同学可以增加一些任务,加深其对知识的学习和理解。要真正做到因材施教,避免大锅饭的管理,使每个学生在自身的基础上稳步提升,从而有层次地提升小学语文教学效率和教学质量,构建小学语文高效课堂。
四、注重课后练习,提高教学效率
在完成了课堂学习之后,教师也要关注到课后的作业环节,通过有效的作业布置让学生通过高效率的做题来巩固在课堂上学习到的知识。教师需要提出一些总结性的知识内容,让学生能够了解知识之间是如何产生联系的,实现温故而知新。这种高效的作业布置方式以及课后练习能够有效地提升课堂教学的实际效率。对于课后作业的布置,教师也要遵循多样性的原则,不仅可以布置习题,也可以将课外阅读作为作业,让学生带着思考将自己的阅读结果在下一堂课中分享出来,这也是提高效率,帮助学生完善语文核心素养的有效方法。
结束语
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是每位教师不懈的追求,为了进一步实现这一教学目标,在教学活动中教师要采取有效的教学方法,在提高教学效率的同时帮助学生掌握更多的语文知识。同时,在教学中教师也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开放性思维,挖掘学生的学习创造力,引导学生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
参考文献
[1]李婧.浅谈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效率的提高[J].科学咨询(教育科研),2019(11):149.
[2]辛丽霞,段文君.探析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效率的提升策略[J].课程教育研究,2019(45):43-44.
[3]]成秀丽.关于提高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效率的策略研究[J].科学咨询(科技·管理),2019(10):1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