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整一融:幼儿园主题下教学活动项目化之旅 朱林凤

发表时间:2020/9/7   来源:《中国教师》2020年3月8期   作者:朱林凤
[导读] 我园前期实施项目教学法试图转变教师的教授式的教学方式,我们发现课程中主题下的部分教学活动依然不太符合幼儿的学习方式和特点
         【摘要】:我园前期实施项目教学法试图转变教师的教授式的教学方式,我们发现课程中主题下的部分教学活动依然不太符合幼儿的学习方式和特点,教授式非常明显,为改变此现状,我园致力于研究幼儿园主题下教学活动的项目化,通过一整一融的措施,较好地推进了主题下教学活动项目化的实施,同时提升了幼儿、教师的能力,为提高幼儿园保教质量夯实了基础。
         【关键词】:幼儿园 主题下 教学活动 项目化
        
        一、研究缘起
        (一)主题下教学活动项目化是落实《指南》、《纲要》、《课改意见》精神的有效途径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中指出“幼儿园应利用各种教育资源,共同为幼儿的发展创造良好的条件。幼儿园教育应尊重幼儿的人格和权利,尊重幼儿身心发展的规律的学习特点,以游戏为基本活动,保教并重,关注个别差异,促进每个幼儿富有个性的发展。”《指南》也指出“要理解幼儿的学习方式和特点,最大限度地支持和满足幼儿通过直接感知、实际操作和亲身体验获取经验的需要。重视幼儿的学习品质。”浙江省教育厅于2017年11月发布了《关于全面推进幼儿园课程改革的指导意见》,明确指出“确立儿童发展为本的课程定位。幼儿园课程要为幼儿身心全面发展提供所需的关键经验,为幼儿的终身发展奠定基础;幼儿是课程的主体,要充分关注幼儿个体的兴趣需要,支持促进每个幼儿在原有水平上的发展”。主题课程的项目化学习,就是期望通过主题课程融合项目教学的特征,最大限度的支持幼儿的直接体验,关注幼儿的个别差异,更好地支持幼儿的个性化学习,是真正落实《指南》、《纲要》、《课改意见》的有效途径。
        (二)主题下教学活动项目化是推进幼儿学习与发展、弥补和丰富现有教材内容的有效载体
        虽然我园开展了项目教学的研究,但是主要课程仍以省定教材华东师范大学的《完整儿童活动课程为主》,有些教案本身不是很合理,但是我们发现教师依赖教材以预设课程为主,教师更关注教什么,忽视幼儿的兴趣、需求,无视幼儿在生活中的经验建构、问题、困难等课程资源;幼儿的学习方式更多的是接受式学习,较少在直接感知、实际操作、亲身体验中建构经验、发展思维品质。   
        例如大班《大中国》主题下的教学活动《各组人民手拉手》,整个活动教师先带领幼儿观看各民族代表性的图片和视频等,然后教师提问:维吾尔族女孩子的头发有什么特别的地方?喜欢在草原上骑马的是什么民族?哪个民族经常用哈达来表示对客人的欢迎?幼儿本身比较缺乏对民族的经验,观看图片后一问一答的方式也缺乏学习的趣味性,也不利于幼儿深入了解与体验,不符合幼儿在游戏中学习、直接经验中学习的特点。教案未能从儿童的立场、儿童的视角去建构和实施课程;如此以“教为中心”的教学范式是“小学化”的,不符合幼儿的需要,不适合幼儿的天性。
        主题课程项目化是指幼儿园教育中在开展教材主题时融合项目教学方式、体现项目教学五大特征,使主题课程实施更符合幼儿为主体,让幼儿从被动接受经验转向主动地建构经验,真正落实“幼儿是课程的主体”,从根本上助推幼儿的学习与发展,提高教师的专业素质,促进本园教育质量的提升。
        二、一整一融:幼儿园主题下教学活动项目化之旅
        一整一融是指有效整合原来的主题审议机制,整合教学活动学习目标,融合项目教学的五大特征。根据原有教材的主题,结合本园的资源,探索主题下教学活动项目化的实施策略,从而构建有效的推进幼儿园主题课程程项目化的操作方式和路径,促进幼儿园转变以教为主的教学范式,主题下教学活动项目化实施途径见下表1。
表1.主题下教学活动项目化实施路径图

        (一)整合主题审议制,遴选重组教学内容,确定项目化内容。
        1.整合主题下教学活动项目化的主题审议机制
        主题审议是保障主题下教学活动项目化质量的有效途径,因此我园在原本的课程审议制度中整合了主题下教学活动项目化的审议机制,在实施中通过主题审议、集体研讨,有助于教师更好地理解和把握主题下教学活动项目化,确保教学活动的开展更符合幼儿的学情,主题审议经过以下步骤:
        
        
        
        
        
        
             图1       主题下教学活动项目化审议流程
        2.遴选或重组适宜项目化的教学活动,有效整合学习目标
审议前的教学活动安排           
            审议后的重组安排
板块    教学活动名称                        学习内容            学习方式    组织形式





别    我的名字                独一无二的我    我的名字            建构式(项目化学习:讨论、考察、调查、表述、展示)    个别、
小组
            特别的指纹1                            独一无二的我                       
            特别的指纹2                            我很特别                       
            指纹会画画                            特别的我                       
            独一无二的我                指纹    特别的指纹1            建构式(项目化学习:讨论、考察、调查、表述、展示)    个别、
小组
            我很特别                            特别的指纹2                       
            特别的我                            指纹会画画                       
        选择适宜项目化的教学活动时,我们发现有以下两种情况:单独的教学活动项目化,整合教学活动项目化。主题中的教学活动,相对独立的可以单独进行项目化,例如主题《大玩家》中《欢迎来到建筑工地》是相对独立的,在进行项目化时我们只考虑对单个的教学活动项目化即可。但是有些教学活动联系是非常紧密的,项目化时要整合考虑,重新梳理脉络进行项目化,以大班主题《特别的我》中教学内容重组为例:
    表2              主题下教学活动项目化整合前后表
(二)教学活动融入项目教学五大特征
        1. 精准利用调查表格
        (1)支持幼儿自主设计调查表格
        教师根据教学活动目标、内容及幼儿年龄特征,可以提出关键性问题,与幼儿一起交流或者小组交流探讨,通过讨论梳理需要记录的内容,预测可能的答案,方便记录的方式,引导幼儿自主设计表格,鼓励幼儿设计多样、多元的表格,帮助幼儿呈现,而不是教师事先设计好表格让幼儿记录。 在《面点师来了》的活动中,幼儿自行选择图示设计调查表,他们用爱心表示喜欢的面点,用问号表示需要什么材料,用眼睛的图示表示制作过程。                图2    幼儿自行设计的调查表
        (2)利用调查结果助推幼儿自主探究与交流
        调查结束后,教师引导幼儿在空余时间可向父母、同伴、教师自由交流调查结果,教师在教师内设置相应的展示环境,幼儿可以自己随时取放,观察别人的调查结果,帮助幼儿熟悉、梳理主题相关已有经验,获取主题中新的信息和知识,帮助幼儿建构新经验或提出困惑,引发探究兴趣。                                          图3   调查表展示
2.多元支架提升讨论
        主题下教学活动项目化进程中,大部分讨论的主题是围绕教学活动目标的,是由教师发起的。教师首先要明确每一次幼儿讨论的目的,然后为讨论设计并适时提供多方面的支架,例如讨论的交流规则图示支架、问题图示支架、交流内容流程支架、教师评价支架等等,让幼儿讨论有实质、有收获,鼓励幼儿与同伴互相交谈、互相提问、互相评价,凸显幼儿是讨论的主体,提升讨论的有效性,因为幼儿讨论的质量是有差异性的,所以在进行小组讨论、小组发言时,教师要给予合适的评价,帮助幼儿掌握讨论和言的核心,提升讨论和发言的质量。下图就是主题《特别的我》中教学活动《名字的故事》中教师设置的讨论规则图示,讲述规则图示,而且每个小组都有图示卡,幼儿可以根据图示卡进行讲述、讨论。
        3.支持提升多元表述。在幼儿主题下教学活动项目化学习过程中,教师不仅要观察记录幼儿的学习状况,关注个体的探究进程,还要及时察觉幼儿的需求,鼓励其通过戏剧表演、画画、建构、设计图表、讲述等多元表达自己的经验、知识、问题、研究结果以及作出解释,提升幼儿表述表达能力,丰富幼儿的表达表述经验。例如在《各族人民手拉手》教学活动中,教师先让幼儿浏览部分民族的图片,激发幼儿的兴趣,然后引导自行去了解民族,然后想办法把自己了解到的民族服饰、美食、文化、住所特点展现给大家,有的幼儿利用图文讲解的形式,有的幼儿利用才艺展示的方式,有的幼儿利用手工艺制作的展示形式,多种形式的表达表述有效促进了幼儿的表现能力。      图5  幼儿展示自己制作的民族美食,收集服饰并打扮
        (3)合理安排实地考察。根据主题下教学活动中选择有价值、符合幼儿兴趣的地点,结合本园、幼儿家庭的实际资源可以进行合理地考察,例如本园内有种植区、饲养区,本园周边有动物园、科技园、豆腐皮工厂、社区、公园等丰富的资源,均可为主题下教学活动项目化实施中提供考察资源,加强幼儿园外的学习。在大班主题《我想知道的》主题中,有两个教学活动是关于医院的,原本是看图认识医院,讲一讲医院的故事,但是医院病菌多,不适合考察,但是有位孩子的家长是牙科诊所的医生,而且大班有个孩子刚好掉了牙齿,就引发了去牙科诊所的考察活动,孩子们认真考察、采访,回来还讨论收集材料,重新设置了班级的小医院。
        (4)创设丰富展示环境。展示也是项目教学中非常重要的策略特征,在主题下教学教学活动项目化的研究中,我们也充分支持孩子的展示,合理布局场地,创造条件,为幼儿创设展示其学习经历和成果的平台和环境。例如班级中放置网格架,幼儿的调查表、考察表、美术作品都可以进行展示,环境中主题下教学活动项目化过程中讨论的计划,讨论成果的展示、表演等等都是展示的良好环境。例如在《特别的我》主题中,通过幼儿与教师的调查梳理,一同明白了人的特别之处有外貌、性格、本领等等不同的特征,展示自己的特别时,部分孩子就用了表演的形式。
 图7 幼儿的设计表展示                    图8  民族服装表演展示
三、主题下教学活动项目化的收获
        主题下教学活动的项目化实施中,虽然我们也有遇到困惑和瓶颈,但是同时也收获了不少经验,对幼儿、教师也有很大的发展。
        (一)对幼儿而言
        1. 主动的学习者
        在主题下教学活动项目化实施的过程中,幼儿真正成为课程的主体,学习的主体,在探索、交流、质疑、合作中学习,提升了幼儿的学习兴趣,主动学习,主动建构的能力。就像在《国庆节》中,幼儿先自己去了解国庆的含义、庆祝的方式,再通过自己欢度国庆的经验去讲述,孩子们亲身参与,观察并展示,而不是通过课程上观看视频图片通过一问一答来了解。
        2.促进幼儿各方面的发展
    主题下教学活动项目化融合了项目教学的五大特征,幼儿有更多的机会进行调查、团讨、实地考察、表述、展示,在教学活动项目化的过程中,幼儿深化来了认知、提升了技能,促进了社会性的发展等等,对幼儿的全面发展有着助推作用。例如孩子一开始讨论经常表述不好,但是有了图示支架、句式支架,绝大部分孩子能够说完整,表达清晰。
(二)对教师而言
        1. 转变了教师教学的理念
        在研究中,我们首先让所有教师学习了项目教学法相关书籍,铺垫教师的理论基础。在不断地学习和实践中,绝大部分教师的理念得到了扭转,特别是一些教了20多年的老教师。例如屠老师就非常感叹:“一开弄调查表怕孩子记录不好,觉得孩子怎么可能会设计调查表,现在真正放手了才明白,孩子是有能力的学习者,我们应该做好支持者、引导者、合作者的角色。”老师明白了更应该思考让孩子们怎么学,而不是怎么教。
        2.提升了实施课程的能力
        主题下教学活动项目化的实施中,我们通过案例研讨、主题审议、一课三研等等活动,一直关注主题下教学活动项目化的方案设计、评课研课、视频解析,清楚地剖析教师存在的问题以及改进的方向,每位教师参与滚轮式展示,一环一环改进,切切实实地提高了教师实施课程的能力,而不是依赖教材照搬照抄。
反思与不足:
        1.主题下教学活动项目化评价有待跟进,有利于更好地指导评价教师实施效果。
        2.由于幼儿年龄层次不同,主题下教学活动项目化的度是有差异的,需要适合孩子的年龄特征和学习特点调整,还有待后续跟进研究。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组织编写:《3-6岁儿童发展指南》.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10.9
2.《学前儿童语言学习与发展核心经验》.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周兢.2014.9
3.《小小探索家——幼儿教育中的项目课程教学》.【美】裘迪·哈里斯·赫尔姆著.南京师范大学.2004.4
4.《项目课程的魅力——应对当代幼儿教室挑战的策略和方法》.【美】裘迪·哈里斯·赫尔姆著.南京师范大学.2006.6
5.《开启孩子的心灵世界——项目教学法》【美】丽莲·凯兹.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7.10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