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民间艺术启蒙的大班幼儿绣艺创作与运用研究

发表时间:2020/9/7   来源:《中国教师》2020年3月8期   作者:陈晓丹
[导读]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中指出:要充分利用社会资源,引导幼儿实际感受祖国文化的丰富与优秀,激发幼儿热爱家乡、热爱祖国的情感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中指出:要充分利用社会资源,引导幼儿实际感受祖国文化的丰富与优秀,激发幼儿热爱家乡、热爱祖国的情感。刺绣在中国至少有两三千年的历史,除了四大名绣,还有地方刺绣和民族刺绣,在我们生活中有广泛的运用,具有独特的社会和艺术价值。在外来文化冲击下,孩子接触民间艺术少,我们应该给予孩子更多的机会体验中国民间艺术的博大精深。
        不同于成人利用钢针和丝线在精布上刺绣,幼儿绣艺是指在丰富感知欣赏的基础上,用针、线、珠子、绒球、纽扣、布条等丰富的材料在经纬密度较低的绣料上进行穿刺,从而表现自我的活动。本研究将通过欣赏——实践——创造的过程,和孩子一起走进绣艺世界,开展民间艺术启蒙教育。
        
一、发现与欣赏绣艺艺术
         1.刺绣物品的发现与收集
        从孩子的前期经验入手,从生活中的点点滴滴出发,调查幼儿是否关注过生活中的绣艺作品,如胸口的小花,发夹上的蝴蝶等,引导幼儿发现生活中的绣艺,收集绣艺物品到园交流分享,激发幼儿对绣艺的兴趣。
         2.绣艺老人的谈话与表演
        请孩子问问自己的家人,什么是绣艺?针线怎么绣?孩子在与家人的交流中感受文化的传承,萌发对手工艺人的敬爱。同时,邀请技艺精湛的手工艺人来园讲讲刺绣的方法并进行表演。
         3.绣艺展馆的参观与欣赏
        与孩子一同前往中国丝绸博物馆和刺绣博物馆看一看栩栩如生的绣艺作品,听一听绣艺背后的有趣故事,摸一摸凹凸不平的绣艺技法,闻一闻经典独特的中国气息,感受一场名副其实的精神文明大餐和物质文化盛宴。
        绣艺作为民间艺术载体,发挥着文化传递的重要功能,是中国民族文化的宝贵财富。孩子发现与欣赏生活中绣艺作品,感受中国民间艺术的博大精深,对绣艺产生兴趣。
   二、操作与实践绣艺活动
         1.穿针引线的习得与使用
        帮助幼儿学习穿针引线的方法,将线穿到针孔内打结,也可以使用穿针器等其他工具辅助穿线。不同于成人使用钢针和丝线,我们将以塑料针和钢制钝针为主,确保孩子的安全性的同时又具有一定的穿刺能力,同时也将丰富线的选择,可使用丝线、缝纫线等细线或毛线、棉线、珊瑚绒线、布条等粗线,有效帮助幼儿快速完成作品,获得成就感。
         2.基本针法的掌握与运用
        刺绣技法有平针法、回针法、豆针法等,我们将采用小组指导、师徒结对等方法帮助幼儿掌握了解基本的技法,并学习如何根据不同的需要灵活选择针法。
         3.简单绣艺的操作与提升
        引导孩子设计创造,在麻布上画下图案,用塑料针或钢制钝针和粗线进行穿刺。经纬密度较低的麻布和粗线,有助于孩子看清针线的走向,练习不同针法,降低刺绣的难度。
         4.创意绣艺的表达与表现
        在掌握了简单刺绣后,幼儿可以设计创造特色刺绣,比如可以将纸、泥、布、绳等美工区常见的材料都绣到布上。我们还可以根据孩子的需求提高难度,逐渐从用经纬密度低的粗布过度到经纬密度高的精布,使作品更加精致、丰富,亦可选择珠子、绒球、亮片、纽扣等材料丰富趣味性和层次性。幼儿的加入从材料、元素等多方面让民间艺术得到创新,使传统的手工绣艺焕发出新的生命力。
        在操作与实践绣艺活动的过程中,我们致力于打造轻松愉快的氛围,引导幼儿在主动学习中探索,在自由探索中发现。进行绣艺活动评价时,不应局限于刺绣作品是否精美,更应该关注整个活动过程,包括幼儿在活动中的专注程度、持续时间,材料使用种类,同伴合作互动,作品表达诠释等方面。自我评价、同伴评价和教师评价还可以反作用于幼儿的活动,帮助孩子更好地理解绣艺的内涵。
         三、设计与打造绣艺环境
         1.班级环境的布置与呈现(幼儿创设)
        班级环境不只是将已有的绣艺作品做陈列和展示,而是让幼儿真正参与进来,让绣艺喜闻乐见,成为班级的点缀与装扮。孩子将讨论需要做怎样的环境,怎样做环境,哪些物品已经具备,哪些物品仍需完成,如何进行分工合作,以幼儿为主体创设一块真正属于幼儿的天地。
        这样的环境对幼儿民间艺术启蒙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是一位孩子们亲自“请来”的民间艺术家。另外,设计与打造环境的过程也是幼儿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旧问题解决产生新问题的过程,幼儿在幼幼互动、师幼互动、物幼互动中得到发展,班级环境在思维碰撞中得到完善。
        
        前苏联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儿童的智力在他的手指尖上。”这种刺绣模式突破了传统单一训练式的刺绣教学,在活动中为孩子提供了充分的自我表现、自我创造的机会,孩子们相互交流,相互学习,不知不觉中提高了手眼协调能力,促进了手部小肌肉的发展,增加了有意注意的时长,帮助幼儿建立文化自信,弘扬民族精神,成为幼儿民间艺术启蒙的重要内容。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