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类已进入信息时代,以计算机和网络为核心的现代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正在越来越深刻地改变着我们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工作方式和学习方式。信息技术已成为拓展人类能力和创造性的工具。它极大地拓展了人类生存和发展的空间。信息技术在教育领域的运用,将会改变传统的教育模式,转变教育观念,改革课堂结构,优化课堂教学。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我们一定要从实际出发,要适时、适量、适度的使用信息技术来辅助教学,以形象具体的“图、文、声、像”来创造教学的文体化情景,使抽象的教学内容具体化、清晰化,使学生的思维活跃,兴趣盎然地参与教学活动,使其重视实践操作,科学地记忆知识,并且有助于学生发挥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思考,使教师以教为主变成学生以学为主,从而提高教学质量,优化了教学过程,增强了教学效果。下面结合本人几年来的教学实践,谈谈自己对计算机与数学学科整合的一点看法。
一、小学数学学科教学的使用信息技术的妙招
(一)、激发乐中求学
传统的教学模式,教师依靠“一块黑板、一支粉笔、一本书”进行说教式的教学,媒体运用单一,学生容易产生疲劳感、乏味感。如何激发学生求知欲,调动其学习积极性,是教学成败的关键所在。布鲁纳说:“学习最好刺激是对学习材料的兴趣。”信息技术以其直观、鲜明的声、色、形等手段,能使教学情境变得生动活泼,从而调动学生的学习动机,引起他们对所学内容的注意和兴趣。动画是小学生最喜闻乐见的艺术形式,设计制作出包含动画的课件最容易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例如在上《几分之一》一课时,我们设计了“猪八戒吃桃子”动画。滑稽的人物,优美的音乐,诙谐的解说,成功地营造出了一种乐学氛围,使枯燥的学习变得轻松而易接受,为学生自主有效的学习奠定了基础。它比传统的手段激趣,效果要好得多。又如,在教学“圆的认识”一课时,我们利用信息技术动画设计了四个动物举行自行车比赛的画面,画面上小猴子的车轮是方形的,小猫的车轮椭圆形的,小狗、小兔的车轮是圆形的,让学生猜猜比赛的结果,最后谁能得第一?(小狗)为什么?(因为小狗的车轮是圆的),小白兔的车轮也是圆的,为什么它得了到第一呢?(因为小白兔的车轮车轴不在中间)。教师适时提问:为什么车轮做成圆的,车轴装在中间,跑起来就又快又稳呢?通过有趣的动画引入课题,一方面引起学生的兴趣,另一方面为学习新知提供了要思考的问题,诱发了学生探究新知的浓厚兴趣,迫切要求掌握新知的欲望也油然而生。给学生造成强烈的悬念,使学生疑中生趣,从而积极主动地学习新知识。
(二)、学习的螺旋上升
信息技术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可以把抽象的概念和不易操作的实验活动过程进行处理,生动、形象地展现在学生面前,使学生更容易理解。例如,相遇问题应用题的重难点是正确理解相遇问题中的数量关系和分析解题思路。在教学中先设置这样一道准备题:张华家距李诚家390米,两人同时从家里出发,向对方走去。张华每分走60米,李诚每分走70米。在运用计算机辅助教学时,可分以下几步进行:第一步,创设动态情境,帮助学生准确理解题意。用屏幕显示:张华、李诚两家用太阳表示并不断闪烁,当发出一声悦耳的响声后,张华、李诚分别从两家同时出发,相对而行,经过3分钟后两人相遇,这时又发出一声悦耳的响声,张华走的路程用蓝色表示,李诚走的路程用红色表示,屏幕底色是浅黄色,色彩清晰艳丽。这时教师提出问题:有几个人在运动?出发时间怎样?从哪里出发?出发后方向怎样?结果怎样?这样用计算机所具有的声、光、色、形的特点,创设动态情境,抓住“相遇问题”的关键,加深学生对“两地、同时、相遇”关键词的分析和领会,形象深刻地提示了事物的发展、变化与结果,使学生准确理解相遇应用题的结构特点,充分发挥计算机辅助教学的优势,为后面的例题教学清除障碍。第二步,观察、质疑,得出结论。利用计算机逐分逐分地演示两人走的时间与路程的变化情况,并质疑:(1)出发3分钟后,两人之间的距离变成了多少?(2)两人所走的路程的和与两家的距离有什么关系?从而使学生准确理解到:相遇时两人所走的路程的和就是两家的距离这一重要的数量关系。这样充分运用计算机辅助教学优势,适时启发、点拨,给予学生方法上的指导,引导学生思维活动“上路”,从而为后面的例题提供丰富的信息与表象。
(三)、学习方式的转变
目前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接受性学习仍然是十分普遍的学习方式。而信息技术的引入和广泛应用,无疑是注入了时代活水,它蕴藏的教学资源是浩如烟海。通过Internet,可以为学生提供丰富的自学资源,可以极大限度的突破书本是唯一学习资源的限制,利用各种相关资源来丰富封闭的孤立的课堂,最大限度地扩充教学知识量,使学生跳出只学课本内容的局限性。从而开阔视野,发散思维,听百家言语,看百家思想。例如,在教学《统计》这一内容之前,我采用放手让学生先自学课本,自己再上网查找一些自己感兴趣的数据。然后,在课堂上进行小组讨论、交流,有的学生还下载一些相关题目考同学、考老师。这样,学生带着“任务”主动、积极地进行自主学习学,拓宽了学习视野,改善了接受性学习的方式和渠道,我们想如果这样长期坚持下去,学生的自学能力一定会得到较大的提高。
(四)、效率反馈及时
在学生做完练习题后,计算机可以将正确、错误的评价以及提示、指导、建议等信息及时反馈给学生,对学生解题的不同做法可以通过网络在屏幕上显示出来,可以使学生很快的了解自己的做题情况。教师也可以从中了解学生的情况,对成功者利用计算机及时反馈优点,予以表扬,使学生体验成功的快乐。对于做错的学生及时给予纠正,鼓励他们下次认真动脑。
二、小学数学学科教学使用信息技术的巧招
1、巧妙应用现代技术
在教学中有些问题可以用黑板、实物、或一句话就可以讲清楚的,而有些教师却使用计算机,此时的计算机辅助教学便显得多余。有些教师用一个课件贯穿课堂始终,一旦原先的教学设计出现意外,就束手无策。有的教师事先明知道采用课件后教学质量并没有明显的提高,却把它作为门面来装饰,为用而用,不求实效。
现在的课件多是侧重于教会学生知识,把教材内容中抽象的化为形象,理性的化为感性。把一切抽象问题都形象化,不利于培养学生抽象思维能力;一切都形象化了,学生抽象概括的能力就可能下降,而数学又是一门特别需要抽象思维能力的学科,抽象能力的削弱不利于数学的再学习。有些教师甚至用计算机来代替基本的教学活动,如实际观察、直观感知、基本运算、逻辑推理等,显然不利于学生多种能力的培养。
3、巧妙的恰当的运用
许多课件的制作过于追求外观精美,课件表面看能激发学生的兴趣,而事实上它们只会分散学生的注意,“众多的动画,美妙的音响”这些不仅不能增强教学效果反而干扰学生的思维,干扰课堂教学,削弱课堂教学效果,使教学效果大打折扣。
4、教学中的熟能生巧
计算机作为辅助教学应用与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但计算机基础知识与技能的掌握还需要一个较长的循序渐进的过程。多数教师的计算机基本操作能力还欠提高,他们不能分解地取出课件中有得于自己教学的“课件碎片”进行“加工组合”,做公开课时课件自己不能制作,由于教师计算机操作能力低,所以不能象手中的粉笔、小黑板、幻灯一样得心应手,游刃有余的去使用,就不能真正体现课件的强大的生命力和无可比拟的优越性。
5、弥补欠缺的巧妙
合理的网络课件或工具平台欠缺,使“课程整合”本身难以系统化,显得零敲碎打。若教师自己制作课件,往往是这个教师采用的“个体式”操作,它具有耗时多、规模小、效益低的特点。这样的课件难以转化为日常的教学资源,无疑是智力与财力的双重浪费。并且只能适应个别教师使用。
总的来说,计算机与小学数学课程整合无疑将是信息时代中占主导地位的课程学习方式,必将成为21世纪学校教育教学的主要方法。因此,我们应积极倡导和探索计算机和小学数学学科的整合,充分发挥计算机的优势,克服弊端,真正体现出计算机辅助教学不可估量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