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情景教学法是素质教育背景下衍生出的一种新型教学方式,本文主要基于现有的工作经验,从三个角度阐述情景教学法在高中地理教学中的具体应用,以期为其他学者的研究提供新的视角。
关键词:情境教学法;高中地理;应用
引言:
高中地理主要分为自然地理和人文地理,自然地理相对抽象,尤其是高中地理必修一要学习《宇宙中的地球》、《地表形态塑造》等内容,如果教师直接讲理论知识,学生不容易理解,此时需要借助情境教学法,加强学生的理解和掌握。人文地理贴近生活,教师通过创设生活情境可以使学生加强对知识的应用,提高知识迁移能力。总之,在高中地理教学中借助情境教学法,可大大优化高中地理教学效率。
一、创设情境做好课堂导入工作
情境导入是教师在讲课之前通过营造的情境,让学生对知识点产生兴趣,进而在学习的过程中能够运用探究性的思维去接受和吸纳教师所讲解的内容。教师在进行情景导入的时候一定要紧密贴合教学目标,并结合情境提出针对性的问题,容易激发学生的好奇心,激发学生主动探索地理知识[2]。比如《地球的运动》这节课主要讲解地球的自转、公转问题,以及自转、公转所产生的影响有哪些。教师在讲《地球的运动》时,首先可以先给学生播放一段关于“宇宙”、“行星”的视频,并提出让学生观察“宇宙中的行星有什么特征”。学生的注意力马上被视频中绚丽多姿浩瀚无垠的宇宙所吸引,提高课堂兴趣。通过观看视频,不仅可以让学生感受到宇宙的震撼,了解地球在宇宙中的具体位置[1],而且对行星的特征有了直观的认识,有些学生说“行星很多,显得地球很渺小”,还有的学生说“行星都是不断运动的”,通过给学生提问,可以进一步引入“地球为什么会运动,地球怎么运动以及地球运动的结果是什么”等相关问题。再如,在讲解《大规模的海水运动》时,引入故事情境:美国纽约的富豪,写好遗嘱,放进漂流瓶,扔进大海,被英国的小男孩捡到,幸运获得巨额遗产。进而提出问题:在美国海岸投下的瓶子怎么就不远万里到达了英国海岸?利用故事创设教学情境,设置悬念,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二、课中创设情境引导学生参与
高中生的学习压力较大,课业任务繁重,部分教师只顾完成教学计划,没有给学生提供参与课堂的平台,进而背离了素质教育的教学目标。其次,学生长期处于被动听讲的状态,已经习惯在课堂上保持沉默,因此参与的热情比较低。再加上课堂参与是要以地理知识为基础的,很多学生没有时间在课前预习地理知识,因此也无法参与到教师的课堂中。所以高中地理教师要在讲课过程中创设情境,供学生讨论,让学生参与。
比如在学习《中国的地质灾害》时,教师先按照教学计划给学生讲“为什么会发生地震”、“世界上的地震带有哪些”、“地震带是怎么形成的”以及“中国处于几个地震带上”。当学生了解基本的地质灾害相关信息时,教师就可以给学生创设可以讨论的情景[3]。首先,教师先给学生播放“唐山大地震的视频”、然后再给学生播放“近期唐山发生5.1级地震的视频”,让学生讨论“为什么唐山地震,北京、天津、辽宁以及河北其他地区都有震感”、“此次5.1级的唐山地震中,地震波是怎么传播的”,同时怎么看待专家所说的“此次5.1级的唐山地震,是1976年唐山大地震的余震”这个问题。通过引入“唐山地震”的相关情景,可以让学生运用所学的地质问题解决现实问题,能够让学生感受到地理知识的实用性。
三、情境要贴合学生的日常生活
高中地理必修一主要是自然地理的内容,但是高中地理必修二以及其他选修教材所涉及的都是人文地理内容,都与人们的日常生活息息相关,甚至学生也参与其中。因此高中地理教师在创设情境时也要创设一些生活中的情景,让学生可以运用现有的知识进行分析[4]。比如在学习《人口的数量变化》时,教师就可以问学生“是不是大家都参与过人口普查呀”,“人口普查的时候都问了什么问题啊,需要配合什么啊”,通过“人口普查”这个问题,可以让学生在内心思考“为什么要进行人口普查”,“如果不进行人口普查会有哪些后果”。再如,在学习《城市内部空间结构》时,教师可以问学生,“大家都是住在市里还是郊区”,“有没有到市里或者郊区去玩过”,“市里和郊区的差异有哪些”。通过这些问题可以引出城市的空间结构以及城市服务功能等相关问题。
四、结束语
情境教学法是将理论化的知识情境化,让学生通过有趣的情境学习地理知识。高中地理教师在运用情境教学法可以在课前、课中等环节合理的引入情境,让情境教学法发挥最大效用,进而提升高中地理教学效率。
参考文献:
[1]庄楚金. 情境教学法在高中地理课堂教学中的运用研究[J]. 新课程评论, 2019, 000(004):P.86-92.
[2]熊孟辉. 情景教学法在高中地理课堂教学中的应用[J]. 中学课程辅导(教学研究), 2019, 13(002):126-126.
[3]满振. 情境教学法在高中地理课堂中的有效运用摭探[J]. 成才之路, 2019, 594(02):35-35.
[4]黄琳. 高中地理情境教学策略研究[J]. 中学英语之友:外语学法教法研究, 2018(2): 146-1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