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历史课由于需要学生记忆大量的历史时间节点和相应的历史事件,并通过历史事件掌握其留下的考古意义、人生哲学和社会价值,因此,难免给学生形成枯燥、乏味的学习印象。基于此,在积极响应新课程改革和素质教育的基础上,本文分析了信息技术在历史教学中的应用方法,希望可以丰富多彩的课堂和课下教学活动,呈现出历史教学趣味盎然的一面,让历史教学更加高效。以下就是笔者的几点历史教学粗浅分析,希望可以对同仁具有一定参考和借鉴意义。
关键词:初中历史;信息技术;教学方法;高效课堂
素质教育倡导“以生为本,全面发展”,新课程改革提出,改变传统机械、枯燥和单调的教学现状,让学生做历史学科学习的主人,凸显学生在历史学习中的主动性和主体性。由此来看,传统的教学模式已经无法满足当前的教学现状,我们迫切需要融合现代信息技术教学理念,基于此,本文展开了对信息技术与中学历史教学的融合分析。
一、改变教师对“信息技术教学”的认识和看法
其实自实施新课程改革之后,历史教师以及各个学科教师对信息技术教学已经有了很大程度的提升,也尝试过相应教学策略的改变,但从近期的历史教学实践来看,部分教师对“信息技术教学”的理解依旧停留在浅层的阶段。比如,有的教师认为“信息技术教学”其实就是“多媒体电脑操作”,再具体一些就是制作PPT幻灯片然后播放PPT幻灯片,但在笔者看来, 播放幻灯片演示文稿仅仅是信息技术教学模式中的一个组成部分,除此之外,微课教学、电子白板教学以及通过信息技术与学生家庭方面取得教育联合等,同样属于“信息技术教学”的范畴。所以,作为中学历史教师,我们要避免“一叶障目”,不能仅看到信息技术教学的冰山一角就停滞不前,这样会让我们损失了一大片“青葱绿色”。为了改变教师对信息技术的看法,一方面,学校管理者要积极开放网络学习平台,让教师通过网络平台进行自主提升,另一方面,学校还可以组织关于“信息技术教学”的经验交流会和座谈会,让教师在培训中形成新的观念和看法。
二、应用信息技术,激发学生历史学习兴趣
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实施历史学科教学,可以帮助激发学生历史学科学习兴趣,而众所周知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它在现代教育信息教师快速发展的今天,不仅让课堂教学手段变得更加直观多样,更让声音、图像、文字等信息合理的结合在了一起,形成了形象、生动的教学氛围,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更符合当代青少年的认识喜好和学习特点,故而,可以帮助提升历史学科教学的有效性。
而从目前的教育形势来看,我区的教育局已经对全区开放了信息网络平台,这使得我们中学历史教师不仅可以在平台上获得更多的历史学习资料,同时也可以利用平台建立起师生学习的互动,如:在平台布置学习任务、发布作业,把制作的历史学科课件、微课等资料放到平台上,让学生对课上没有掌握好的知识课下再进行回顾消化;另外也可以在平台上放一些名师的视频课,让学生通过同课异构的教学,更好的掌握所学的知识。在2020年疫情期间的线上教学活动中,除了直播的形式,我们就充分利用了信息网络平台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因此,我们对信息网络平台的应用常态化,不仅能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还能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而从实践的角度来看,教师通过网络化的自主学习,确实提升了很多,对历史各项教学资源的掌控能力也越来越强,比如,在教学指导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上册《第二课,原始农耕生活》时,教师就可以首先利用多媒体计算机给学生在大屏幕上播放一段影视视频资料《疯狂的原始人》,让学生可以通过视频动画的方式看到早期原始人的服饰、外貌和生活方式,更享受到观看动画的乐趣,为接下来导入新课《原始农耕生活》,让学生了解早期的“刀耕火种”文明是如何形成的,激发学生深度学习本课的兴趣。
接下来,教师再用PPT幻灯片的方式,给学生观看整个课堂学习的结构和板书,然后,让学生结合教师给出的历史重点知识脉络去阅读教材,并且在教材中标记出重点、难点,如此,则可以有效的避免历史教材阅读的无效性,提高历史学科课堂教学的效率。
三、结合信息技术,培养学生时空观念
培养初中生的历史时空观念,是历史教学中的一项重点内容,它也是历史学科核心素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它具体指的就是学生对事物与特定时间和空间的联系进行观察、分析的观念。以往历史教师培养学生历史时空观念的方法,多半是停留在理论指导的阶段,教师口语重复一次又一次,但并不能起到什么效果,反而会给学生留下“碎碎念”的印象。相比较之下,如果教师采用信息技术的教学方式,比如结合微课视频,给学生讲解关于历史时间的名词,如世纪、年代、中期、中叶、上半叶等,那么,学生在听历史教师讲解某些历史故事的时候,才会将记忆和思维定格在那个时间点。对此,教师可以在微课视频中稍微进行举例论证,比如拓展“分期的方式”,如史前、古代、近代、现代;先秦时期、秦汉时期、魏晋南北朝时期、隋唐时期、宋元时期、明清时期;半殖民地半封建时期等,每出示一个时期,教师播放视频显示该历史时期的一个代表人物,如先秦时期出示人物苏秦、张仪;秦汉时期出示秦始皇、汉高祖;隋唐时期出示杨坚和李渊等,为了深化学生对每个历史阶段的系统理解,教师更可以在出示相关人物的基础上,启发学生思考这个人物都做过哪些重要的历史事件,并且对当时的历史,乃至中国整个历史具有怎样的意义和价值,如此,通过这样的方式,则可以有效培养学生的历史时空观念,提升学生历史学习的综合效率和质量。
四、检索多元历史信息,辩证看待历史事件
在基于信息化的网络技术支持下,中学历史教师还可以多检索一些历史教材中未曾涉及到的“外史”、“野史”和“民间杂谈”,这些历史资料虽然不如正史具有更多的可信度,但由于贴合民间生活,因此,更容易给学生理解和参考,另外,学生在分析这些“野史”的过程中,更可以促使学生思维的发撒,让初中生形成辩证思维,学会去客观、公正的看待某些问题。正所谓,“兼听则明,偏信则暗”,就是这个道理。比如,在中国的近代史上有很多的思想家、革命者想要尝试通过变法和革新的方式去改变疲弱的中国,如义和团运动、太平天国运动、维新变法运动等,但大部分最终都以失败告终,而这些“运动”中涌现的一些人物,如洪秀全、康有为、梁启超和魏源等给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但历史教材中对于这些人物并没有太多的描述,比如“公车上书”的“康梁”二人,可以说他们是维新变法的发起者,但据相关历史资料记载,在受到清政府的镇压之后,康有为却仓皇逃避到了日本,且生活作风方面更令人所不齿,所以,从某些方面来看,一方面他们有变法图强的决心,而另一方面,是否也意味着他们对“革新”事业的信仰不够坚贞呢?这一点教师可以通过提供参考资料,以供学生自己去感悟和参详,让学生学会辩证的去看待历史问题。
综上所述,初中历史教学是学生学习历史知识的一个重要门户,对此,教师定然要引起高度重视,为了激发学生的历史学习兴趣,提升历史学科教学效率和质量,构建趣味、高效课堂,本文从信息技术在教学中的应用角度入手,试着分析了信息技术与历史教学进行融合的方法,希望可以对一些志同道合者有所帮助,改变传统落后、单一的历史教学模式,让历史教学掀开崭新一页。
参考文献:
[1]郑萌. 小学信息技术课程中基于微视频的差异教学实践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18.
[2]张阳.中学语文教学中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J].文学教育(下),2016(10).
[3]刘宝军,吴琼.初中历史教学中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J].教育理论与实践,2014,34(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