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德育教育是基础教育的重要内容之一,开展德育教育,不仅可以规范学生的道德行为模式,还可以帮助学生培养良好的道德品质,进而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再加上当前农村地区留守儿童居多,在德育教育方面更是表现出较高的要求。因此学校应该认识到德育教育的重要性,明确当前德育教育存在的问题,通过积极探索和创新改善现有德育教育模式,以此有效提升德育教育的质量,促进学生的健康成长。
关键词:小学生;德育教育;策略
对于小学阶段的学生而言,素质教育是当前需要关注的重要内容,德育教育作为素质教育的关键要素之一理应引起重视。由于长期受到传统应试教育的影响,德育教育没有发挥其应有的作用,当前形势下,学生素质的培养不能局限于智育教育内容,还应该深入贯彻德育教育的内涵,只有这样才能从根本上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为其他形式的教育奠定思想基础,同时也能有效促进农村地区留守儿童健康成长[1]。
1 加强小学生德育教育的重要作用
实施德育教育,学校应该综合考虑小学生的身心发育特点以及素质教育的基本要求,将涉及德育教育内涵的要素融入政治素养教育、行为规范教育以及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教育等具体内容中,以这样的方式推进德育教育,不仅可以有助于培养学生健全人格的塑造,同时也有助于其良好思想品德的形成。农村地区留守儿童属于较为特殊的群体,由于家庭教育的缺失,较容易使之出现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偏离的现象,由此可见,对之进行必要的德育教育具有较为积极的意义。
具体而言,首先,加强小学生德育教育,有助于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加强小学生德育教育,要求学校应该严格按照《小学生守则》和《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开展教学实践活动,这些文件也是充分体现了小学生应该达到的基本道德和行为规范的要求。随着德育教育实践活动的不断深化,学生的文明礼貌行为就会得到规范,同时学生在潜移默化中也能够逐渐养成艰苦朴素、勤劳善良等良好的思想道德品质[2]。
其次,加强小学生德育教育,有助于培养学生集体主义和爱国主义情感。当前,很多小学在推进德育教育时,都把集体主义作为其中的重要内容,学校通过常规化的教学实践有针对性地对学生进行集体主义教育,同时还专门设置和安排大量的集体活动,让学生在集体的氛围中强化团队意识和协作精神,以此突出集体荣誉感的重要价值,引导小学生从小树立良好的集体主义观念。新形势下,由于很多小学生属于独生子女,学校有针对性地加强集体主义教育显得很有必要。除了强调集体主义的作用之外,学校还可以在集体主义教育的基础上突出爱国主义教育的内涵,通过各种类型的爱国主义教学素材的应用,激发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怀,引导其构建与国家共荣辱、同命运的理想信念。
最后,加强小学生德育教育,还有助于引导其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处于身心发展关键时期的小学生,由于其思想发展还不够成熟,特别容易被不良信息和观念所影响,因此,学校应该以德育教育为基础,培养其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引导其分辨善恶美丑,以正确的观念和视角看待不同的社会问题和社会现象,逐步形成健康、积极、向上的心态[3]。同时,加强小学生德育教育,还能够帮助其提高应对挫折和抗打击的能力,强化其坚毅的意志品质的培养,以便在将来的学习和生活中更好地克服各种困难。
2 加强小学生德育教育的策略
为有效改善当前小学生德育教育存在的问题,应对德育教育予以高度重视,且充分把握农村地区留守儿童居多的特点,灵活应用各种德育教育策略。
2.1 提高德育课堂的教学效果
对于小学阶段的学生而言,加强德育教育,仍然应该以德育课堂为主体进行贯彻和落实。因此,加强小学生德育教育,应该首先提高德育课堂的教学效果。教师在开展德育教学的过程中,应该充分利用各种教学资源,通过科学、合理的教学设计,探索和创新与学校实际情况以及学生身心特点相符合的德育教育教学方式,以此深入挖掘德育教育内涵,为学生打造高效的德育教育课堂。
一方面,学校应该有效发挥不同学科中德育渗透的作用,逐步拓展德育教育的范围,将思想品德教育与其他学科进行有效融合,积极发挥其他学科在推进德育教育中的优势,在潜移默化中渗透集体主义、爱国主义教育,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同时,学校还应该注重德育教育与其他素质教育内容的融合,将思想道德品质和人格的塑造通过不同角度的课程教育进行实现。
另一方面,为了更好地发挥德育教育的效果,教师还可以充分运用多媒体等现代化教学手段合理推进教学进程。教师通过多媒体工具的使用,向学生展示直观的德育教学素材,引导学生从教学素材中直接感知德育教育的内容。例如,教师可以精心设计德育教育相关的多媒体课件,在其中插入具有德育教育作用的视频、动画片段,或者是直接展示生动、形象的图片和文字资料,以此丰富课堂教学内容。因此,提高德育教育的课堂效果,还应该保持与时俱进的创新思想,充分运用新型教学手段和工具充实德育教育内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逐渐提升德育教育质量[4]。
2.2 有效拓展德育教育实践活动
除了采用课堂教学提升德育教育效果之外,学校还应该引导教师广泛开展德育教育实践活动,积极探索和创新德育教育的新形式和新方法,利用教学实践活动将德育教育的内涵进一步延伸,促进教学效果的提升。由于小学生年龄较小,其所能感受的日常生活环境比较简单,但是小学生往往想象力丰富,他们有着浓厚的兴趣去探索未知的世界,感受丰富多彩的生活元素,因此,教师可以在确保学生安全的条件下,经过学校相关部门许可合理安排德育教学实践活动[5]。例如,教师可以与学生一道去附近的养老院送温暖,与孤寡老人一起参与一些实践活动,并且精心制作小礼物送给老人。学生在参与实践活动的过程中,能够逐渐体会到家庭的重要性,同时在教师的引导下养成尊敬老人、孝敬老人的良好品质。又比如,教师可以带领学生到近郊的农场进行劳动,在学生在参与劳动的过程中感受劳动的价值,感受食物的来之不易,从而理解劳动者的辛苦,逐渐培养其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养成不浪费食物的良好习惯。
2.3 构建德育教育家校共育机制
从德育教育的要求来看,除了要发挥学校在其中的重要作用之外,还应该将德育教育的范围拓展到家庭教育层面。加强小学生德育教育,还应该构建德育教育家校共育机制,共同提升德育教育的效果[6]。因此,学校应该主动与学生监护人取得联系,在德育教育方面达成共识,深入贯彻和落实德育教育内容,提高德育教育的效果。在实践中,教师应该与家长保持有效的沟通和交流,引导学生家长理解德育教育在子女成长过程中的积极作用,提高家长在德育教育中的使命感和责任感。尤其是针对留守儿童的监护人,应使之参与到对学生的德育教育中,逐渐改变以往传统的思想观念[7]。另外,学校还应该邀请家长参与德育教育目标和方针的制定过程,不仅要让家长充分了解学校的教育教学管理制度,还应该认识到家庭教育对学校教育的辅助作用,为家校共育机制奠定基础。
3 结语
总的来说,小学生还处于身心发育的初级阶段,很多方面还存在不足,因此,学校应该认识到德育教育对其发展的重要作用。作为德育教育的主要阵地,学校应该主动承担德育教育的主要责任,通过打造高效率的德育教育课堂,激发学生参与德育教育的兴趣和积极性;同时学校还应该合理安排社会实践活动,将德育教育与生活实际进行关联,让学生能够更好地接受德育教育内容,提高德育教育的效果。
参考文献:
[1]糜丽娜.从善如登 积小以为大——小学德育教育研究[J].新智慧,2020(11):53.
[2]董瑾.小学德育教育的困境及有效策略探析[J].考试周刊,2020(15):101-102.
[3]祁洁琼.基于家校合作的小学生德育教育探究[J].科学咨询(科技·管理),2020(02):160.
[4]韩丽君.核心素养视域下的小学生德育策略探究[J].课程教育研究,2019(23):70.
[5]陈世炜.新时期小学生德育管理工作有效策略探究[J].作文成功之路(下),2019(03):99.
[6]罗培珍.迈好人生第一步——浅谈小学德育工作的几点做法[J].当代家庭教育,2019(03):159.
[7]陈世宽.新时期小学生德育管理工作有效策略探究[J].人生十六七,2018(05):7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