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道德与法治作为初中重要的课程,对于培养学生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具有重要的作用。教师在进行道德与法治教学时,要意识到该课程的重要性,并且要立足于当前教学的实际,教学过程重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实现教学形式的多样化,为学生创造生动形象的课堂,促使学生更好的参与到教学中,促进道德与法治教学工作顺利开展,进而提高《道德与法治》教学效果,促进学生实现全面发展。
关键词:初中;道德与法治;理论;实践;教学
一、教学过程重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初中《道德与法治》作为初中重要的课程,通过开展道德与法治教学,有助于培养学生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及世界观。道德与法治学科有着较强的实践性,该课程注重与社会实践相互联系。从传统道德与法治教学的角度来讲,部分教师过于注重理论部分知识的讲解,往往忽视了其实践部分内容,导致理论与实践想脱离,并且也没有与现实进行有效的联系,只是单纯的进行课堂讲解,虽然这种教学模式实现了教育教学的目标,但仍然存在一定的局限性。基于此,教师在进行道德与法治教学时,要立足于当前教学的实际,积极转变传统教学观念,创新道德与法治教学模式,在保证当前教学工作的基础上,要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将理论知识真正意义上渗透到具体实践当中,这样才能够确保二者之间的相互渗透。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明确道德与法治教学目标,立足于学生当前,着眼于学生的发展,将课堂理论应用到具体生活中,围绕学生关注的社会热点组织教学,从而是感情态度价值观目标落实到位。
二、实现教学形式的多样化
在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想取得教学效果最优化,则需要注重创新教学模式,注重教学形式的多样化。只有保证当前方面的工作,才能够激发学生的兴趣,促使学生更好的参与到道德与法治教学中,这样才能够保证教学工作的顺利进行,同时也使得学生的主体地位得到很好的体现。基于当前这种情况下,教师要明确道德与法治教学形式,并不是单纯的进行案例分析,也不是停留在讲解故事情节,而是要注重回归生活,引导学生进行实践,这样才能够使得学生更好的掌握道德与法治教学内容。例如教师在讲解“知法于心、守法于行”时,为了学生能够更好的掌握这部分内容,教师可组织学生搜集生活中的案例,或者社会时事热点新闻等,然后对这些案例进行梳理,与课堂教学内容进行相结合,这样不但能够强化学生对知识的理解,而且还有助于提高学生实践能力。
总而言之,教师要引起足够的重视,做好课内外知识的衔接工作,为学生创设更多实践的机会,提升《道德与法治》课程教学效果,强化对学生的德育教育。
三、倡导“自主、合作、探究”式教学理念
根据新课标规定,教师在开展《道德与法治》教学工作时,在保证学生获取相关知识的基础上,要鼓励和引导学生进行独立思考、合作研究,通过《道德与法治》课程设计,为学生提供更多交流的机会,使得学生合作探究能力在学习过程中逐渐形成。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教师要认识到合作学习的重要性,并且能够根据当前教学的现状,以及学生的具体实际情况,合理划分小组,并且要为各个小组安排相应的教学任务。例如教师在讲解“感受生命的意义”内容时,教师需要根据所要讲解的内容,预先设计相应的问题,然后由各个小组带着问题进行探讨,由于学生之间的理解能力存在较大的差异,这就要求学生进行合作,并且小组内的成员要勇于发言,能够积极参与到讨论中,实现优势上的互补,最后根据学生的最终讨论情况,总结和归纳生命的意义。通过合作学习模式的实施,不但能够增强学生的合作意识,而且还有助于提高教学质量。
四、注重教材知识点的整合
随着新课改不断推进,《道德与法治》教材内容发生了相应的改变,教学内容的增减变化,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学生对于知识的获取。基于当前这种情况下,教师要根据形式的变化,以及学生的个性特点,对《道德与法治》教学内容进行整合,教师要从整体局势出发,针对部分较为陈旧的资料,或者教学案例而言,需要将其及时更换掉,尽可能的选择具有代表性的案例。针对教材的顺序而言,此时教师可根据教学的需要,以及教师自身逻辑思维对教材顺序进行调整,为学生提供全新的学习内容,满足学生的学习需要。
结语:综上所述,在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过程中,通过该课程的开展,不但能够增强学生的法制意识,而且还有于塑造学生健全的人格,帮助学生培养正确的三观。教师要认识到《道德与法治》教学的重要性,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做好教学指导工作,同时还需要做好课程整合工作,鼓励学生主动探究,确保道德与法治教学顺利开展,进而提高学生的道德素养。
参考文献:
[1]张明香.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设计探微[J].中学课程资源,2017(09).
[2]马燕萍.浅谈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中的情感教育[J].青少年日记(教育教学研究),2018(02).
[3]赵丽平.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中自主学习方式初探[N].发展导报,2018-06-22 (0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