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在当前大思政背景下,教师需要转变自身的德育理念,将德育知识与大思政内涵相融合,且通过不断学习、积累来促使自身德育管理能力提升,结合学生德育学习现状有效地开展德育教学活动,在具体实践中使自身德育管理能力得以发展。本文主要对大思政格局下教师德育管理能力发展的必要性分析,并提出大思政格局下如何有效地发展教师德育管理能力,希望促使学生思想道德品质提升。
关键词:大思政格局;教师德育管理能力;发展
引言:
在当前多元文化共同发展的大环境下,使学生自身的道德判断、行为选择等受到一定的冲击,学生思想道德出现滑坡的现象。而学校作为德育教育的摇篮,教师作为学生思想道德品质培养的主要传授者,且学生思想道德水平受教师德育管理能力的影响,因此,培养教师德育管理能力具有一定的必要性。
一、大思政格局下教师德育管理能力发展的必要性分析
(一)教师德育管理能力发展与大思政理念相适应
众所周知,教师德育管理能力指的是在德育教学中,能够对学生德育问题进行感知、处理以及反思所具备的能力,学生思想道德品质的形成受教师德育管理能力的影响,当前新课标所提出的德育目标需要教师德育能力来实现,即社会需要哪种人才,教师就发挥自身的德育管理能力来培养社会需要的人才,在大思政格局下,要求教师具有一定的德育理论知识、实践经验,充分理解德育内涵,然后根据社会需求培养所需人才[1]。反之,如果教师德育管理能力比较弱,对德育思想领悟比较浅显,则无法将真正的德育思想传达给学生,且学生无法从教师的言行举止中感受其道德品质,导致德育目标无法落实于实践中,因此,在大思政格局下发展教师德育管理能力具有一定的必要性。
(二)教师德育管理能力对学生思想品质产生一定影响
由于教师德育能力对学生思想道德品质产生直接影响,在学生德育培养过程中,教师自身道德修养、言行举止以及人格魅力等学生道德品质发展产生一定的影响,透过学生思想道德品质可以反映出教师德育管理能力,并且教师德育管理能力不仅对学生当前思想道德发展产生影响,而且对学生后期思想品质形成带来一定影响。另外,当前高校教育中依旧存在重智力、轻德育的现状,所培养出的人才思想品质与社会道德标准相背离,因此,在大思政格局下,急需发展教师德育管理能力。
二、大思政格局下如何有效地发展教师德育管理能力
(一)更新自身教育理念
在当前应试考试大环境下,教师依旧重视“教书”,一定程度忽视了“育人”,导致所培养的人才在思想道德品质方面滑坡比较严重,与当前所提出的构建“大思政”育人格局相背离,不利于学生与社会发展相融合。针对这种现状,可以通过发展教师德育管理能力来解决这些问题,要求教师不断更新自身的教育理念,能够将育人的理念融入到教学各环节工作中,树立以学生为本的教育观念[2]。另外,在提升自身思想道德品质的基础上进行育人,比如教师可以通过多种渠道获取思想政治教育知识,拥有丰富的德育知识,结合自身的教育经验对思想政治观念进行优化,且能够根据思想政治教育特点对自身教育工作不断总结、反思,进而促使自身德育管理能力提升。
同时,为了实现德育目标,可以尝试以学生的角度来设计、开展德育教学活动,结合学生认知、思想品德行为等特点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促使学生德育教育工作效率的提高。另外,在德育教育过程中,教师可以为学生提供与自身平等的地位,在拉近师生距离的同时,可以促使学生自我约束能力提升,且教师拥有宽容之心,将其落实于思想政治教学中,让学生在感受教师心胸宽广的同时,能够以包容之心对待他人。
(二)提高教师自身道德能力
由于道德发展能力作为教师德育管理能力发展的前提,教师只有先提高自身道德能力,才能有效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对于教师德育能力培养,可以从以下方面入手:首先,由于德育内涵会随着时代发展而被赋予新的内涵,教师可以从自身道德认知角度出发,不断将新的知识、新内容融入到德育教学中,且以丰富知识为依托开展德育教学活动。
其次,在当前多元文化发展的环境下,学生思想道德品质、行为等会受不同程度影响,在道德判断、行为选择方面存在一定难度,而教师作为德育教育的主要传授者,在自身道德能力提升的基础上,能够积极引导学生对道德的判断和行为的选择,且以充足的知识、道德素养来判断社会发展的局势,因此,教师可以尝试培养自身预测未来社会发展趋势的能力,能够以敏锐洞察力来认知社会变迁,在实际德育教育中能够有效解决学生面临的各种道德问题,在提高自身明辨是非能力的基础上,学会拒绝社会中各种不良诱惑[3]。
最后,以道德行为角度来说,在当前新的道德价值观发展环境下,教师可以尝试建设新的道德风尚,以高尚道德情怀来处理师生关系,以自身的人格魅力来吸引学生的尊敬、爱戴,并且教师要以身作则提高自身道德修养,用自身规范言行对感染学生,以达到大思政格局下学生德育教育的目的。
(三)在掌握德育教学方法的基础上促使德育管理能力提升
众所周知,教师对德育方法、技能的合理运用,可以反映出教师德育管理能力的水平,因此,教师可以尝试在德育教育工作中不断对其德育工作进行总结和反思,进而促使自身德育管理能力的提升,具体可以从以下方面入手:首先,教师可以根据学生兴趣爱好、性格特点以及学习习惯等来开展德育教育工作,在提高德育工作效率的同时,凸显出德育教育应有的效力,比如将调查法、陶冶教育法等多种德育方法相结合[4],根据不同性格的学生选择差异化的德育方法,使不同学生思想道德品质得以培养。
其次,教师可以充分利用资源进行道德渗透,比如教师根据学生学习中行为习惯来收集多方面的资源,将学生作为道德实践主体、道德认知主导者,尝试以角色扮演的方式来提升学生道德认知水平,让学生结合自身的生活经历对德育内涵有更深入的感悟。
三、结束语
在新课标改革的环境下,要求重视学生思想道德品质的培养,而教师作为德育工作的主要传播者,教师德育管理能力水平对学生德育知识掌握情况、德育思想感悟情况等产生一定影响,因此,教师要求不断提升自身道德素养来推动德育建设。
参考文献:
[1]王薪童.“大思政”格局下德育教育面临问题的分析[J].散文百家,2018(6).
[2]路培炎. \"大思政\"下的高校思想政治德育管理改革探索[J].产业与科技论坛,2019,18(004):260-261.
[3]侯卿.大思政教育背景下的高职德育教育实效性研究[J].汉字文化,2019(19).
[4]刘卫平.提升高校教师德育能力的途径研究[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09(19):89-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