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有效师生互动教师与学生能够产生意识形态影响。双方建立沟通联系,共同学习教育内容。当师生之间面对面交流时,教师能够有效知道学生的学习进度,了解学习的基本情况,学生能够紧跟教师的脚步。做到不脱离队伍。在热烈、向上的气氛下学生的潜在功能被有效开发利用起来,在教育的正向功能影响下学生能够实现个体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小学语文教学;有效互动;策略分析
前言:师生互动是优化教师的教与学生学的有效途径。当今社会处于知识爆炸的时代,在信息社会,我们只有不断调整自我教学模式才能避免与社会的脱节。传统的教学模式,教师高高在上,按照自己的想法推送教学内容,严重打击了学生的个人行为、限制学生能力提升。为学生个人发展,也为贯彻落实素质教育,教师应当进行反思,加大师生互动问题的研究与思考,积极进行路径探索以期解决现有问题。
1 传统教学模式下师生间存在的互用性问题
1.1 思维定势,未能关注学生
教师还未从传统的应试教育束缚中走出来,未能用全新的视角思考教育,教学方面具有绝对的领导权,这种师生关系是畸形的,不正常,最终导致课堂互动较为强硬,学生被动接受这一教育影响,但是却难以从内心中认可这一行为。长此以往,学生不愿意与学生互动。这是现有传统教育下的真实写照。这时我不禁想起自己的教学经历,在语文教学中我想要与学生互动,自认为我的努力下学生并没有参与互动的热情与激情。当时只认为是学生不配合我的教学活动。在这种情况下,减少了课堂互动的频率,即使有,也只是采用教师问学生答的这种方式。这样看来,原来是本人没有进入关注学生这一阶段,没有与学生保持自然平衡的关系,难以深入学生群体去了解互动的切入点,难以完成知识输入与输出。有效互动集是适时互动,这意味着教师应当有所思考,思考该教学阶段是否适合互动,采用何种方式互动。这是互动重点也是难点。若找寻的时间点不对,反而会得到适得其反的效果。
1.2 教师与学生难以建立和谐友好的有效互动
素质教育正在进行中并将长期推进,教师已经接收到了这一信息但是却难以在短时间进行做调整。本人真实感受到在学生互动上往往会心有余而力不足,具有互动交流的心却不知如何做起。自身曾为了做好工作进行努力,深入学生群体进行调查研究,研究发现在学生的眼中教师是不可接近的存在。一些学生反映有时会有想要去与教师互动的想法,但是却害怕因为问题回答错误受到其他人的嘲笑,害怕教师因此留下坏印象,由原有的尝试活跃到安于现状。甚至一些学生会认为教师根本不需要自自己去参加互动,怕自己只是自作多情。我不禁引发思考,难道自我在教学中没有摆出希望学生互动的姿态?这中间是出了什么差错会让学生具有这样的想法?本人是否在教学活动中过于高高在上,没有让学生接收到正确信息?我得到的答案是我已经被社会大环境所影响。
在应试教育下教师认为只有严厉的要求学生,才能够让学生规范学习、认真学习;只有做到控制学生才能够确保施加的影响能够促进学生发展;对个体做出行为性规范,才能够确保个体发展能够满足社会需求。教师长期处于在一环境下。逐渐变得不知道如何接近学生,师生之间已然出现矛盾,但是却没有及时解决这一矛盾,随着时间的发展逐渐恶化。教师与学生之间存在心理差异与年龄差异。就是有时想要改变这一现状却无从做起。外加上现有课堂互动具有局限性,教师仅向学生提供知识性问题,难以激发学生互动的激情。教师以学生的成绩作为评判标准。在教学活动中,往往带着有色眼睛看人,没有意识到有效的互动应该面对全体学生。由于教师做法不佳,导致与学生之间的关系逐渐冷淡,学习贫困生认为互动是成绩优异者与教师特有的活动,自己没有能力也不配参加。如此以来互动只是少数人的狂欢,但是随着时间的发展少数人失去了互动的激情,语文课堂犹如一滩死水,变得毫无生机。
2 实行路径探究,确保师生互动的有效性
新课程改革要求教师应当积极建立新型师生关系,进入关注学生这一阶段。
认真思考自己的不足,不断尝试进行路径探索,从而采用合理的方式消除与学生的隔阂。让学生意识到教师的亲切的人,另外要树立学生的自信,让学生变得敢于互动、乐于互动。
2.1 深入学生了解学生需求
身为一名从事特殊工作的专业认识应当将教育现象或教育问题作为自己的教育科学研究对象,在研究中加强反思,加大客观事实分析力度,从而进行自我调整,确保自身能够抓住问题本质施加正确的影响,在科学的教育活动下让学生在互动中受益。热爱学生是建立新型师生关系的前提和关键,教师应当尽可能克服与学生的年龄差,走进学生了解学生真正的互动需求,教师可以采用问卷调查等方式消除双方面对面交流的尴尬,有目的、有计划的收集学生的需求,对学生的想法进行整合处理,最终用有效的互动回应学生,获取学生对课堂互动的认可感。
在多年的教学中我意识到学生是不以教师意志为转移的存在,学生是独立的个体,在不同的视角下思考方式具有差异性。教师不能够强制学生按照自己的设想去发展。应当给每一位学生互动的机会,鼓励学生提出自己的问题发表自己的看法。现有教育观念发生变化,由原有的寻找适合学习的学生到寻找适合所有学生的教学方法,确保教育公平,了解每一位学生的需求,尽可能地满足学生需求。
2.2 把握好互动时机
如何确保师生互动的有效性、如何掌握切入点提高互动质量是教师首要思考的问题,然而实际教学时间有限,教师应当将经历放在如何合理分配教学时间确保在合适的时间施加互动确保学习效率最大化上。教师需意识到时间宝贵,不容轻视,首先应当了解学生预习情况,教师可以在课堂开始前进行师生互动,提出本节课相关问题,给学生一定时间思考,鼓励学生回答问题。当教师提前走进课堂与学生进行交流之后就后发现自己在后期教学中有方向性指导,能够在授课过程中变得有话可说。课前互动是为了为后续学习活动打好基础,教师应当加大对课堂互动的关注与重视程度。例如在学习《江南》时教师可以询问学生是否去过江南,邀请学生说出自己的对江南的看法。在这样的方式下其他学生会进行角色代入,既能够确保课堂气氛活跃起来又能够引起学生的有意注意,当目的达到时教师在多媒体上播放相关风景图片。为确保语文课堂更具活力与生命力,教师可以完成互动延伸,从景色中走出来,联系当地物产特点与学生展开后续交流,在教师的口述与多媒体配合教学下学生在脑海中想象江南的景色,形成一幅幅生动的画面,在课堂互动下学生大脑处于兴奋状态,更利于知识接收,无论是理解能力还是想象能力都会有所提高。事实证明只有找准互动切入点才能够让学生真正参与到教学中,才能够最大程度的发挥互动价值,确保其有效性。
2.3 营造良好的互动氛围,让学生主动参与互动
教师应当分析教育因果关系,有意识地创设教学互动环境,确保学生具有加强的参与意识与互动意识。教师应当注意言语与表情,面带微笑与学生交流,从而让学生改变传统认知,学生面对教师就如同面对多年好友那样熟悉,个人行为不会被压抑,学生变得乐于沟通、乐于互动。学生反而会享受互动,主动要求开展互动。环境设置是一个好的开端,在活跃的气氛下学生与教师积极互动,教师为学生接触学习迷惑,形成一个良性的循环,确保教师与学生之间和谐、健康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3 结束语
有效互动是教师教育教学研究的重点与难点,教师应当掌握互动特征,从“关注学科”转向“关注人”,在合适的互动时机下施加正确的教育影响,做好有效互动。教师要从传统角色中走出来,对自己做出发展性评价,不断反思自我,将重点放在提升学生互动体验上,构建高效语文课堂,确保语文教育内涵。
参考文献:
[1]张洪江, 韩占文. 小学语文教学中师生之间的有效互动探究[J]. 生物技术世界, 2015(8):178-178.
[2] 孙玉梅. 浅谈小学语文教学中师生之间的有效互动策略[J]. 读与写(教育教学刊), 2017(10):1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