将德育渗透于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具体措施

发表时间:2020/9/7   来源:《继续教育》2020年3期   作者:包婷婷
[导读] 在现代文明社会背景下,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渗透一定的德育教育显现出一定的时代必要性。
        【摘要】 在现代文明社会背景下,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渗透一定的德育教育显现出一定的时代必要性。本篇文章主要从必要性、现状以及具体措施几个方面对文本课题展开了分析。又于结语中对我国学生品德培养未来展开了美好的憧憬。
        【关键词】德育教育 小学语文教学 文学素养 全面型人才
       
        随着时代的发展、社会的进步,全面型发展人才越来越受到重视和需要。所谓全面型发展人才即需要人们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并相互结合、相互促进。学习语文是培养人才的重要途径,也是培养人们文学素养的重要方面。同时,在小学学习阶段不仅是文学素养塑造的重要阶段更是德行塑造的重要阶段。因此,在这样的时代大背景下,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渗透一定的德育教育就显现出一定的必要性并体现出积极的时代意义。
        一、将德育教育渗透于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必要性
        首先,小学学习阶段是人们人格素养形成的重要阶段。这一阶段的教育对于一个人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塑造起着关键性的决定作用。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如果只顾教授给学生基础的语文知识,然而却不重视对其进行德育教育,对学生进行优良品德上的塑造和培养。那么即使这个学生能够打好语文学习的基础,形成高的文学造诣,然而其德行有亏,那么这对这一人的成长发展都是没有任何有力作用的,对于语文教师来讲,也没有在真正意义上完成教书育人的任务。
        其次,对学生进行必要的德育教育可以对小学生语文的学习起一定的积极的促进作用。具体来讲,进行德育教育无非是对小学生尚未成熟的心理进行某些方面上的正确引导。因此,就可以使学生在学习中避免某些心态或者方法上的误区,以提高小学生学习语文的效率和水平。另外,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是对学生品德进行内化的潜移默化的影响。在某种程度上、在某些方面上可以提高学生对文学的感知力,从而从内在方面提升学生在语文学习方面的能力。再有,学生有良好的品德,在完成语文学习时就可以实现这位学生的全面持续发展,对于学生的成长来说是十分有利的。
        综上所述,语文教学与德育教育二者之间是相辅相成的关系,应当在教学过程中将二者有机结合,着力培养全面发展的高素质人才。
        二、我国小学语文教学现状
        1.学生学习兴趣不足
        传统的小学语文教学课程都是比较枯燥乏味的,趣味性不足,难以引起学生对小学语文的学习兴趣。另外,较之于其他课程而言,语文的学习内容相对来说具有一定的难度和理解上的深度,这更加容易打消学生对小学语文的学习积极性。因此,长期以往学生在小学语文学习方面的表现大多是动力不足、兴趣不高。学生在语文课堂上难以积极融入到语文学习当中,更无法从中获取一定的德育培养。
        2.课堂气氛不够热烈
        在应试教育的大背景下,教师对学生在课堂上的要求是比较严格的,总是要求学生遵守课堂纪律,而这些所谓的纪律总是不可避免的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学生学习积极性、主动性的发挥。另外,小学生刚刚从幼儿园阶段过渡到小学学习阶段,小时候的活泼天性依旧存在,一时难以适应小学学习生活这种严格沉闷的气氛,严重影响了学生学习小学语文的效率。这样的课堂学习氛围禁锢了学生的学习思维,使其难以自觉主动地从语文学习中获得德行培养。
        3.轻视语文素养的培养
        同样在我国传统应试教育的时代大背景之下,学校教学往往过于注重对固定基础理论知识的传授,而往往忽视对学科素质的培养,这点在小学语文的教育中表现尤甚。小学语文老师只顾向学生传授课本上的知识而不注重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以至于学生只知死记硬背,没有变通、拔高的能力,在面对有一定难度或者是需要一定解题技巧的语文问题时难以解答,这样的教育方式更加难以培养出具有深度思想的语文人才,更难以将语文教学与德育培养有机结合起来,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我国小学语文教育教学现状启示我们应当着力转变教育结构和语文教学方式,使其便于融入德育思想,从而使其更好地为提高学生的文学素养和道德品质服务。


        三、如何将德育教育渗透于小学语文教学当中
        1.培养学生健全人格
        毋庸置疑,只有帮助学生树立了正确的三观,使学生对自己的未来有了明确的目标和规划,他们才能自觉主动的接受人文素质的教育,着力提高自身的专业素质和综合素质,使小学语文教学中德育培养的渗入事半功倍。
        2.创设良好的人文环境
        所谓创设良好的人文环境,具体到对学生的教育教学上,就是创设轻松自由的课堂氛围,使学生自觉主动的接受学习,着力培养学生思考、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使学生能够将学到的知识灵活运用,并且在这一过程中可以使学生自觉主动地接受德育培养。
        3.对教学内容进行筛选
        在新的教学形式下,传统的、枯燥的知识就应该被淘汰、弱化了,而更应该向学生传授一些符合时代潮流,对学生的日常生活有指导意义的实用性知识。当然,这些知识要符合社会传统道德规范,并且可以在知识传授的过程中向学生渗透一定的德育思想。着力培养学生的审美意趣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帮助学生更好的生活和适应社会的发展,并且可以引导学生将所接受的德育思想应用于服务社会,服务他人的社会实践当中。
        4.加强师生沟通
        在以往的教学实践中,师生之间缺乏相应的沟通和交流,往往产生一些思想误解。比如说,学生认为老师过于强硬,不懂尊重自己的想法;而老师则认为学生过于幼稚、不懂事,难以理解自己的良苦用心。如此一来,难以实现师生之间的协作,大大降低了教育和学习的效率,更阻碍了教师将德育思想传授给学生。因此,在现代教育模式之下,应当加强学生与老师之间的沟通,让学生明白老师的良苦用心,主动的去学习,而不是被动的接受学习。也让老师明白学生的想法,使老师在教学过程中能够对症下药,有针对性的帮助学生提高自己的学习效率和学习成绩。同时,在师生的有效沟通当中完成德育教育。
        5.将小学语文教学与信息技术相结合
        除此之外,可以充分将小学语文教学与信息技术运用相结合,借此提高小学语文教学效率,使其更好的发挥对学生进行德育培养的作用。具体如下:小学语文学科教学的主导是语文教师。因此,语文教师的教学能力以及对信息技术的运用能力直接影响着小学语文教学状况。语文教师的职业素养以及专业素质应当达到一定水平上的要求。而在信息化时代背景下,就要求语文老师掌握相当的网络信息技术和运用多媒体教学的能力。一方面,教师可以利用自己所掌握的网络信息技术,将之应用到课堂教学当中。比如说,运用多媒体、课件等进行教学,这样一来,不仅可以提高课上教学效率,也可以在有限的时间和空间内教授给学生更多的知识。同时,可以利用多媒体、课件等向学生展示一些具有品德教育意义的视频、照片等,增强德育内容的说服力。另一方面,老师也可以通过运用信息技术,从网上寻找案例,使学生了解社会上发生的人民群众积极承担社会责任感的真实事例,真正的感化学生,使学生从中汲取精神养分,借此对学生进行德育培养。
        结语
        就目前我国教育发展现状来看,大多数教育工作者及教育机构都对德育教育与知识教学这一研究课题给予了高度重视。并在某种程度上和某些方面上得到了不同程度的落实。然而,德育教育渗透于小学语文教学当中的具体操作措施中还存在着一定的不足之处。但是,这更加说明我国小学生全面发展的未来有着更加广阔的发展空间和更加美好的未来。当然,这需要我们每一个人的共同努力,希望以广大教育工作者为主的广大人民群众能够将学生的品德发展与知识学习重视起来,并贡献出自己的一份力量。在日常生活中的每一件小事中都重视对自身思想品德的塑造和培养,营造良好的社会交往环境。
        参考文献:
        [1]孙映霞.新课程理念下小学语文教学渗透德育教育探究[J].黑龙江教育学院学报,2014(05):98~99.
       
        [2]戴睿.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德育渗透[J].教育教学论坛,2014(17):258~259.
       
        [3]宋贵.教书育人,润物无声———小学语文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的几点思考[J].中国校外教育,2014(05):57.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