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随着我国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信息技术课程在初中就已经开设了,但是学生的计算机技能仍然有限。信息技术课程的目的是为学生提供信息、信息传递、信息处理和信息应用,以解决问题,促进学生知识、技能和情感的全面发展。信息技术课程教学方法主要是教师应了解学生的实际情况,在信息技术教学中实施分层教学;以游戏为基础的学习,以改善学生的研究和合作学习;有必要利用学生游戏的性质来执行教学方法,并向游戏中添加教学内容,以便学生能够在游戏中学习知识,从而从本教程中获得最佳效果。在课堂上,我们需要以学生为中心,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培养学生,积极研究,提高学生的操作水平,才能实现有效的教学。
关键词:初中信息技术课;有效性;教学方法
一、教学效率低的原因
(一)学校的因素
教师是对学生影响最大的,发挥着重要的知识传递、引导学习作用,在传授过程中,教师起决定作用,学生有首要地位,学生对电子计算机的引进的反应不大,教师必须首先学会思考,问自己是否把自己的教学方法和学生的年龄、个人特征排在队伍中。教学是伟大的事情,应该给初中生真正的快乐,不是强制学习,有一种叫学习先学做人,即教学质量和教学者有着密切的关系。
(二)学生自身因素
刚刚步入初中的孩子们正处于12岁这个叛逆的时候,他们的心理还很稚嫩,在学习和生活中需要老师的正确建议。进入初中后,学生们学习了许多科目,如政治历史和生物,他们必须通过期末考试,让学生们有一点不舒服,给他们时间去适应新的环境。信息技术相对不那么重要。学校的压力占据了大部分课程时间,学生们将信息技术课程视为“放松课程”。由于信息技术本身不包括在最终评估中,学生很难认真学习这门课程。
(三) 家长和社会因素
尽管国家提倡改革素质教育,但应试教育仍然在家长心里不可改变,社会仍然对计算机课程持不好的态度,不管在大学还是在以后步入社会。许多现实社会的要求提醒许多家长和学生,高中的首要任务是学习中学科目,只有当成绩足够好时,未来才会有更好的发展机会。从社会发展道路来看,社会需要全面发展的人才,但没有好的成绩很难获得社会认可。这也是由社会氛围造成的。父母的概念是由社会决定的。学生的概念也来自家庭和素质教育改革。
二、趣味教学,激发学生兴趣
学习是智力因子和非智力因子相互作用和相互作用的复杂过程。兴趣所代表的非智力因子在教学中起着重要作用,可以说是了解知识成功的必须因素。只有在学生积极了解的基础上,学生才能通过学习认真反思,学习作为一种技能来充实自己,学生才会有更卓越的指标来实现有效的教学。因此,信息技术教师不仅要重视知识转让,还要重视培养和促进学生对教育的兴趣,在这个年龄段,初中生更加有活力,信息技术教师可以充分利用初中生的这些素质,实施游戏型学习方法,充分调动学生主动学习的积极性。游戏型教学方法侧重于一系列符合学生实际的任务的概念,通过对学习材料的深入研究,使学生能够充分利用周围的信息和条件进行研究和协作学习。
学生对科目的态度直接取决于他们与授课教师的关系。与他的授课教师关系融洽,自然而然会喜欢他教的科目。为此,教师必须确保教学和学生的关系得到改善,以便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使教师能够真正深入学生的心中,师生关系不仅仅是知识的互动,还涉及到情感和心灵的互动。为此,教师既要了解学生,在乎学生,相信学生,又要引导朋友与学生,认知和能力的交互,使教育真正成为一种主动吸取的活动,让它当然可以从师生的密切关系中被看不见,让学生感受到教师的能力,鼓励学生从教师那里积极地获得知识。
很多人对玩耍带有色眼睛,尤其是学生经常想玩的表现,将来会毁了他们的前程和命运。结果,很多家长试图缩短学生的玩耍时间,迫使他们进行各种学习。事实上,玩耍还可以帮助学生集中注意力,加强学生的学习主动能力。教师应该运用一种基于教学内容的方法来学习游戏,前提是要有良好的理解得到意想不到的学习效果。在教学中,教师应改变传统态度,努力运用游戏方法实现学习目标。在游戏学习模式中,教师必须始终把游戏作为完成游戏中教育内容的所有学习活动的主线,使学生在游戏中学习各种知识,实现学习目标,提高教学效率。由于计算机知识是涵盖数学、视觉艺术、电影和电视等许多学科的高度技术性和操作性学科,而且初学者经常遇到困难,教师应仔细分析教材,将知识点的讲解融入游戏中,提高学生学习兴趣。
三、通过团队合作的方法使学生主动学习
无论是在社会上还是在学校里,人们都需要团队。通过在信息技术领域学习信息技术,我们还必须逐步促进初中生的合作精神。在课程中,我们可以将学生分成小组,将学生分成多个小组,并阐明培训的内容,例如,制作报纸、制作贺卡和编辑报纸。在这些特定的学习过程中,通过研究学生自己来享受一组接一组的学习。由于素质教育的重点是培养学生,所以课程的设计不仅要为学生提供基本的理论知识和实践,还要促进合作精神。教师一定要比学生更了解学生的需求、心理和性格。学习小组可以缓解学生的心理压力,帮助他们积极思考,创造和谐的学习环境,协调学生之间的关系。合作研究是一种新的学习方式,而传统的基于引入原则的教学方法背离了以学生为中心的原则。在这种情况下,我们必须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并鼓励他们寻求知识和解决自己的问题。填鸭式教育只传授知识,而我们教授吸取学习的方法,所以在教学过程中,教师的主要目标应该是促进学生主动学习和适应社会的变化。
信息技术学科具有很强的操作性和实践能力,该学科的特点决定了信息技术框架内学习和应用的结合,使学生在实践中能够提高对理论知识的理解,并将其转化为能够在实际设计中灵活运用理论知识的操作技能和创造力。因此,要实现有效的学习,就必须将理论学习与实际操作相结合,理解与掌握实践中的基本点,学习转化为学生自身的实践技能。教师不主动更新知识,而是给学生更多的实际动手的机会,教师还将知识的与动手操作结合起来,更改学生的理解;同时,学生在个人上手中更透彻地理解知识,更好的应用知识。在课外作业环节,它还允许学生亲自动手,为学生组织更多的个人行动学习。通过研究图形混合,学生可以为他们的父母、朋友或老师设计一张欢迎卡,或者帮助制作本课的宣传页。这些责任具有可操作性,更有利于学习;与此同时,从学生的热情中获得更多的感悟,为他提供了更广阔的课程空间。
四、结语
信息技术课不仅是教,同时也是学。科学、有规律的课程和教师的授业细致是好的方向。在21世纪的发展中,新的信息技术课程还有很长的路要走,教师需要积极探索教学策略,以便课堂教学能够随着时间的推移而发展,为学生提供真正的帮助。
五、参考文献
[1]林建伟.初中信息技术课程中如何实现有效教学[J].学周刊,2016(22):164-165.
[2]李敏.初中信息技术课程如何实现有效教学[J].学周刊,2016(25):188-189.
[3]李金霞.初中信息技术课程有效教学方法的研究[J].成才之路,2015(35):29-30.
[4]韩麟.新课改下初中信息技术课程有效教学初探[J].中国信息技术教育,2014(20):89+91.
[5]赵国强.初中信息技术课程有效教学方法的研究[J].中国信息技术教育,2014(18):133-134.
安聃,1983年,女,汉,河北省新乐县,锦州市实验学校,大学本科,中学一级教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