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前言
《中国自闭症教育康复行业发展状况报告》数据显示,中国0-14岁孤独症儿童的人数预计将超过200万,超过30%的自闭症家庭都因为长期治疗而负债累累。除此之外,自闭症个体的家庭承担着来自经济、精神和社会等各个方面巨大的压力。
Dunn等对自闭症儿童父母的状况进行研究发现,自闭症儿童的父母比普通儿童的父母和其他特殊儿童的父母的压力要大得多,他们更容易遭遇婚姻危机和社会隔绝方面具有健康损害的问题[1]。自闭症家庭不仅面临来自于经济、情感、精神以及由于专业护理知识匮乏带来的内部困境,还面临着来自社会歧视以及支持系统缺失和教育匮乏以及医疗系统不健全的外部困境[2]。
自闭症儿童家长面临的压力主要有经济压力、家庭不和的压力、精神压力以及心理压力[3]。在日常生活中,带着孩子进出公共场合的时候,会不免地遭受其他人的异样眼光,孩子的不听话等等都影响牵动着父母的情绪,这些都可能造成特殊儿童父母心理压力,当无法正确处理压力时,就容易引发许多心理健康问题。
二、理论基础
1.家庭抗逆力
抗逆力是个体在逆境中出现的心理协调和适应能力,是克服不利的环境去面对困难的能力。家庭抗逆力是家庭部分与环境相互作用的结果[4]。家庭抗逆力理论是改善整体家庭的沟通过程,表达自己的情感直到最后解决问题的过程。心理压力的介入过程中,如果自闭症儿童家长面对压力时能够采取家庭成员之间的沟通,更加全面的了解自己家庭的沟通方式,就能形成积极的抗逆力。
2.社会支持理论
社会支持理论强调人在社会环境中的感受,重视个体对周围环境中的资源的利用[5]。该理论认为人和环境中的各种系统是相互作用的,认为个体通过广泛利用社会资源可以改善生活状况;并可通过制定一系列的行为模式,实施相应的干预行动,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个人适应性问题,为个体的成长和潜力发挥提供支持。
3.自我效能感
自我效能感是指个体对执行某一特定任务达到预期结果的能力和自信心的推测和判断[6]。班杜拉(Bandura)对自我效能感的定义是指“人们对自身能否利用所拥有的技能去完成某项工作行为的自信程度”。他认为,由于不同活动领域之间的差异性,所需要的能力、技能也千差万别。
4.理性情绪疗法(ABC)
理性疗法是由美国心理学家阿尔伯特·艾利斯(Albert Ellis)于20世纪50年代创立的。艾利斯认为:人的情绪和行为障碍不是由于某一激发事件(Activating event)直接所引起,而是由于经受这一事件的个体对它不正确的认知和评价所引起的信念(Belief),最后导致在特定情景下的情绪和行为后果(Consequence),这就称为ABC理论[7]。
三、团体需求现状调查
通过对重庆师范大学特殊教育系实践基地共20名家长逐一、分散性地进行个别访谈,了解了目前0-10岁自闭症儿童的治疗现状以及自闭症儿童家长的压力来源,在查阅相关文献的基础之上,采用开放式问题对儿童家长进行提问与了解,具体结果见表1 。
四、建立团体及其目标
(一)团体辅导设置
1.团体名称
释放压力,正确面对负面情绪
2.团体目标
?整体目标:提高自闭症儿童家长面对负面情绪的能力、缓解压力,从而提高其心理健康水平。
?具体目标:培养成员积极的情感能力和积极的认知能力,帮助其提高处理负面情绪的能力,缓解压力和焦虑情绪,培养积极合理的认知方式。
3.团体性质
本团体属于成长发展型团体,以成员的发展为主要目标;团体成员社会身份层面划分属于同质群体(均为自闭症儿童家长)。
4.团体时间和次数
本团体共分为六个单元,每周一个单元,一次45分钟,共6次。
5.团体对象
0-10岁自闭症儿童家长约20名,共同特点是在性别、年龄、学历比例上尽量保持平衡,且都具有主动参加团体的意愿。
6.团体进行场所
封闭、安静的活动教室,有可以移动的椅子。
(二)团体设计总方案
参考文献
[1] Michael E.Dunn, Tracy Burbine, Clint A.Bowers, Stacey Tantleff-Dunn.Moderators of stress in parents of children with autism. Community Mental Health Journal, 2001. 37 (1): 39-52.
[2] 童露. 社会支持视角下社会工作介入自闭症家庭的研究--以合肥市T机构为例[D]. 2016.安徽:安徽大学.
[3] 张可心, 赵阳, 邓伟, 等. 自闭症儿童家长负性情绪的成因及干预方法综述[J]. 统计与管理, 2014(9):108-109.
[4] 李冬卉, 田国秀. 逆境中的生长:一例自闭症儿童的家庭抗逆力研究[J]. 华东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8, v.33, No.146(01):49-57.
[5] 秦秀群, 彭碧秀, 陈华丽. 孤独症儿童父母的社会支持调查研究[J]. 护理研究, 2009, 023(019): 1725-1726.
[6] Tsang SK, Hui EK, Law BC. Self-efficacy as a positive youth development construct: a conceptual review[J]. The Scientific World Journal. 2012:1-7.
[7] 李鸣. 合理情绪疗法(上)[J]. 临床精神医学杂志, 1997, 007(001):47-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