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在深度贫困地区云南怒江,新时代农民讲习所发挥着新思想引领、劳动力转移培训、维护边疆安定团结等重要社会功能,成为助力脱贫攻坚的巨大引擎。然而,要实现当地农民讲习所的可持续发展,使其成为推进未来乡村振兴、推动农村全面进步的重要载体,还面临诸多难题,如讲习教员师资队伍整体素质有待提升,学员文化程度较低、年龄偏大,学习意愿和积极性不高,培训时间短,缺乏评价机制等。要克服发展障碍,必须建立起规范合理的管理、师资培训、激励和评价制度。
关键词:深度贫困地区 新时代农民讲习所 怒江实践
2020年是我国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战脱贫攻坚之年,深度贫困地区成为脱贫攻坚主战场。云南省怒江州地处中缅滇藏结合部,山地面积占全州总面积98%以上。作为全国“三区三州”深度贫困地区之一,毗邻中缅边境的怒江傈僳族自治州集“边疆、民族、直过、宗教、山区、贫困”为一体,是“三区三州”深度贫困地区的贫中之贫,全州4个县(市)均为深度贫困县,2017年末有16.4万建档立卡贫困人口,贫困发生率为38.14%,是全国平均水平的10倍以上。“新时代的农民讲习所,赋予它新的内涵,这是创新”,[[]]2017年10月19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参加党的十九大贵州省代表团讨论时充分肯定了毕节创办讲习所的做法。这一重要指示,也为深度贫困地区提升当代农民素质指明了方向。
一、云南怒江新时代农民讲习所创新实践
(一)怒江新时代农民讲习所成立背景及发展现状
2017年11月,怒江州委在认真学习领会习近平总书记这一重要指示精神的基础上,结合怒江州脱贫攻坚的实际需求,遵照讲习所创办的“六有”规范:即:有机构、有阵地、有讲师、有计划、有成效和有示范带动作用,在全州范围内兴办新时代农民讲习所,旨在向贫困群众宣传党的新思想、宣讲新理论、传授新技能,助力怒江州摆脱“素质贫困”。在2020年3月6日全国决战决胜脱贫攻坚座谈会上,怒江州委书记纳云德向习总书记报告:“怒江坚持‘富脑袋’和‘富口袋’并重,办好新时代农民讲习所。”怒江州新时代农民讲习所紧紧围绕学习宣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十九大等重要精神开展宣讲活动,突出“三必讲”(必讲“新思想”、必讲“好政策”、必讲“新生活”),引领群众感党恩、跟党走;突出“三要讲”(要讲“技术课”、要讲“文化课”、要讲“文明课”),带动群众富脑袋、富口袋;突出“三会讲”(会讲“土话”、会讲“真情”、会讲“实干”),联系群众同呼吸、共命运。讲习活动上接“天线”,下接“地气”,通过聚焦政策宣讲暖人心、强化技能培训提信心、激发内生动力振决心、增强感恩意识筑爱心、突出基层党建聚民心,成为了激发怒江峡谷“直过民族”脱贫致富奔小康,跨越发展走向新时代的强大引擎。
两年来,怒江州新时代农民讲习所在探索中发展,在协调中推进,在实干上下功夫,在不断总结摸索中取得了可喜的成效。2017年11月13日,州新时代农民讲习所、四县(市)新时代农民讲习所率先成立,由分管扶贫工作的副州长担任州讲习所所长。随后,全州相继建立了1921所讲习所,实现了州、县(市)、乡(镇)、村、组“五级”讲习所全覆盖,兼职新时代农民讲习员达426名。同时,还建立了涵盖了从机关干部、行业名家、技术专家、到致富能手、乡土人才等社会各界人士的新时代农民讲习所讲师库,在册讲师已达3269名。截至2019年12月31日,全州各级讲习所共开展宣讲培训12352场,其中政策宣讲8677场、文明道德宣讲1205场,技术技能培训1144场,其他类别宣讲1326场,宣讲受众达825123人次[[]]。
(二)怒江新时代农民讲习所的创新实践
由于成绩斐然,怒江州新时代农民讲习所先后荣获了“云南省2018年脱贫攻坚扶贫先进集体”“2019年云南青年五四奖章集体”和“怒江州2018年脱贫攻坚扶贫先进单位”“怒江州2019脱贫攻坚贡献奖”,被云南省委宣传部评为云南省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示范基地。孙春兰、武维华等党和国家领导人,曾先后到州讲习所视察,有多位国家部委领导莅临怒江州新时代农民讲习所检查指导工作。怒江新时代农民讲习所聚焦民心,助力脱贫,将讲习所打造成““宣讲所、培训所、致富所”,为当地社会经济发展做出重要贡献,发挥着以下几个方面的作用:
1.思想政治教育引领
在怒江,新时代农民讲习所是一所农民的学校,更是新思想的宣传平台,扶贫要先扶志,要破解当地群众内生动力不足的难题,就是要把正能量、好声音传达到群众的心里,就是要使群众在讲习所里有更多的获得感,树立自立根生的志向。全州各级讲习员积极深入村寨察民情、访民意,采取“文艺轻骑兵、红歌进课堂”等形式,开展“讲好身边故事”“感党恩、听党话、跟党走”宣讲活动,通过院坝会、板凳会、火塘会,看视频、讲故事、谈心得体会、评成效,以及小品演绎、诗歌颂唱、政策解读等群众喜闻乐见的形式,确保群众听得懂、记得住、学得会,营造了干部带着群众一起干,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的良好氛围,讲习所成了群众和干部们新思想传播和交流的平台。
2.助力扶贫攻坚
怒江州自第一所讲习所建立以来,发展较快,全面覆盖整个自治州,为当地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发挥着重要的助推作用,形成以下特点:
(1)结合产业,以市场导向,开展各类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
怒江全州各级讲习所依托行业扶贫部门、各职业技能培训学校、发动各农科院所、林科所种养殖专家、致富能手到田间地头、生产一线,手把手开展怒江草果、砂仁、花椒、茶叶、蔬菜、中药材、林产业、特色养殖、中蜂养殖技术培训,结合地方绿色产业,提升农民农业种、养殖技能,进一步提高农民收入;遵循市场规律,比对市场热门岗位需求,开展缝纫、家政服务、建筑砌筑、烹饪等实用操作技能培训,切实提高农民工非农业转移就业率。
(2)讲习员多样化
为了让群众“听得进,听得懂”,怒江州在组建讲习所的师资队伍上狠下功夫,一方面选调熟悉国家和党的路线大政方针,政治理论素养高宣讲能力强的干部,另一方面让要求讲习员了解全州改革发展实际、有较强的生产实践能力。广泛吸纳社会各界专业人士,充分挖掘师资,实现讲习员身份的“多样化”,在着力筹建州新时代农民讲习所师资库的基础上,将师资分为“政策讲习员”“技术讲习员”“文明讲习员”三个类别,其中,“政策讲习员”一般由县(市)、乡(镇)、村各级党组织书记、第一书记、驻村干部以及各级领导干部担任;“技术讲习员”由农技能人、致富带头人、社会各界技术专家构成;“文明讲习员”由各级乡贤榜样、法治先锋、文明标兵等担任,到目前为止,怒江州政策讲习员达100人、技能讲习员200人(包括云南农业大学、中医学院专家38人)、文明讲习员200人,讲习员共500人。
[[]]自2017年怒江州讲习所创新以来,这些讲习员不断深入州县(市)各级机关、学校、部队、社区、企业、村寨、田间地头宣讲党的十九大精神和脱贫攻坚政策,开展技术培训和文明素质提升培训,全州建立了涵盖机关干部、行业名家、技术专家、致富能手、乡土人才的讲师库3269名,奋斗在脱贫攻坚一线的中、青年扶贫干部成为了讲习活动开展的主力。
(3)培训形式有创新
鉴于农民群众时间不固定、人员分散等现实困难,在讲习所开展长时间集中授课较为困难,怒江州新时代农民讲习所实行了较为灵活机动的课程组织形式,除了传统的“课堂式大集中”,还进行“互动式小分散”的讲习,将“集中讲习”和“流动讲习”相结合,把讲习课堂场所扩展到田间地头、农家小院,实现了讲习的“便民化,”[[]]除了“面对面”的讲习,怒江州讲习所讲习员们还并将线上学习和线下学习结合起来,将微信、QQ群等作为讲习载体,让农民群众利用闲时的碎片时间学习,通过组织形式的创新,较好地解决了传统培训一言堂,讲课形式单一等问题。
(4)注重培训的实用性、针对性
怒江州新时代农民讲习所非常注重讲习培训成效,坚持“实用、实际、实效”的原则,以市场就业为导向,旨在提高农民群众的农业技术能力和转移就业能力,面向市场设专业,面向岗位开课程,实现培训一人、学成一人、就业一人、带动脱贫一户。目前州所开展的保安员、厨师、电工、砌筑工、挖掘机培训班都是针对当前怒江州就业需求而开设的技能培训,毕业学员就业率达70%以上。为攻克易地扶贫搬迁堡垒,州讲习所全面动员贫困群众“挪穷窝”,举办了“易地扶贫搬迁‘尖刀班’”、易地扶贫搬迁安置点群众综合素质提升培训,助推安置点群众从“农民”到“居民”的角色转变,实现“搬得出、稳得住、能致富”的目标。
3.助推边疆繁荣稳定
怒江州总人口55.3万人,全州国境线长450公里,有1个二类口岸、5条公路通道、15个边民互市点、30余条人行步道,是云南省唯一既沿边又涉藏的州市,处于渗透和反渗透的前沿。境内多民族聚居,是全国民族族别最多和人口较少民族最多的民族自治州。全州29个乡(镇)中,26个属“直过区”,直过区人口占全州总人口的62%[3]。
怒江州新时代农民讲习所充分利用兼职讲习员中民族干部、乡土人才优势,多用本地民族语言开展讲习培训活动,大力宣讲党的民族政策、扶贫政策、法律法规、技能技术及文明礼仪,大力开展爱国主义教育。讲习员真情投入,真心付出,用脚步丈量民情,用实干赢得民心,走村入户成为了培训员、宣讲员,将党的政策方针传递给贫困群众,将技术技能、文明道德传授到了偏远贫困村寨,搭建起了干部与群众的“连心桥”,进一步凝实各民族手足相亲、守望相助,为祖国守好每一寸国土的共识,为怒江各民族团结进步和边疆繁荣稳定作出了新的积极贡献。
二、深度贫困地区新时代农民讲习所可持续发展路径探析
尽管怒江州新时代农民讲习所发展势头良好,产生了较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但由于长期处于深度贫困区,生存条件恶劣、、经济发展长期滞后、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薄弱、人力资源整体素质水平低,各类的教育和课程资源匮乏。现有的发展以“输血”型,外部支援为主,新时代农民讲习所在引导农民了解国家大政方针、维护边境民族团结稳定、防止当地脱贫农民返贫、激发脱贫的内生动力方面将应继续发挥其应有的职能和作用,而其本身是要实现可持续发展,成为推进未来乡村振兴、推动农村全面进步的重要载体,还面临诸多难题,如讲习教员师资队伍整体素质有待提升,学员文化程度较低、年龄偏大,学习意愿和积极性不高,培训时间短,缺乏评价机制等一系列问题影响了讲习所的长效发展,要克服发展障碍,必须建立起完善的制度机制。
(一)建立规范的管理机制
怒江现有1921所讲习所,数量多、覆盖面较广,建立规范管理制度是讲习所可持续发展的前提所在,在突出“六有”规范的基础上,完善讲习师资管理、课程管理、学员管理、教学管理、经费管理等各项制度,保障讲习所在规范的框架下,实现讲习有计划、有步骤进行,减少讲习的随意性和管理的散乱,保证讲习常态化和持续性。
(二)建立稳定讲师培训机制
解决好“谁来教”,是新时代讲习所面临的重要问题,怒江州村一级讲习员主要由县(市)、乡(镇)、村各级党组织书记、第一书记、驻村干部以及各级领导干部组成,大部分未经过系统专业培训,政治理论水平和知识储备较为欠缺,缺乏讲习经验和技巧。各村镇的讲习员理论专业水平参差不齐,影响了讲习的效果。因此建立常态化的讲习员培训机制,定期对其进行培训显得尤为重要,通过提升讲习员的业务水平和讲习技能,全面提高讲习质量和培训实效。
(三)建立契合市场需求和学员学习需求的课程开发机制
“讲什么”,即给农民讲习的内容显得尤为重要,怒江新时代农民讲习所一方面要开发契合市场需求和学员需求的“实用型”课程板块,另一方面应因时因地制宜,充分挖掘课程资源,针对不同年龄层次、性别、教育背景的人群进行具体的课程设置,如易地搬迁户,“农民”到“居民”的转化,适时开展提升居民素养的课程。针对非农业劳动力转移的人群,适时开设城市适应课程,网络、手机使用课程等。
(四)建立合理学习激励机制
怒江讲习所面临的一个突出问题是学员参与学习的意愿和积极性不高,要提高其学习的参与热情和扩大覆盖面,各级党委要在开办讲习之前进行需求调研,了解农户们的学习需求,充分掌握和分析影响学员不参与学习的原因,如一部分农户认为时间与农事冲突、学习没什么用处,不想承担学习费用等,在客观分析研判后,适时调整培训的时间和内容,通过减免费用、学习补贴奖励、推荐就业等方式对农户进行学习激励和推动。除对农户的学习激励外,由于讲习经费保障机制,导致讲习经费不足,讲习员大部分为兼职工作,缺乏必要的激励机制,影响讲习员的积极性和创造力。
(五)建立行之有效的动态考核评价机制
目前,怒江州共建立1921所讲习所,实现了州、县(市)、乡(镇)、村、组“五级”讲习所全覆盖,讲习所监督和评价机制建立显得尤为重要。为防止短时间“走过场”式的讲习和培训,提高讲习效果和社会认可度,讲习所应建立动态评价和监督机制,不单纯以讲习场次和人数作为依据,还应将学员的技能提升和就业能力、政府、农户满意度和评价、农户就业稳定性等列为重要讲习所的评价指标,通过建立职业资格证书或专业登记证书制度来鉴定技能培训的质量。
参考文献:
[1] 《习近平总书记在参加十九大贵州省代表团讨论发言》,2017年10月
[2] 怒江州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提供数据
[3] 宋媛,云南省怒江傈僳族自治州脱贫攻坚报告[J].新西部,2019(2-3月上旬刊):95
[4] 怒江州纪委.怒江:新时代农民讲习所“讲”出干部群众的新状态新风貌[OL]http://www.jjjc.yn.gov.cn/info-62-47560.html?from=singlemessage.2018年2月5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