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信息技术高效课堂的构建策略

发表时间:2020/9/7   来源:《继续教育》2020年3期   作者:王雪峰
[导读] 通过分析目前高中信息技术课堂中存在的问题,有针对性指出构建高效课堂的障碍,并从认识层面、操作层面及评价层面三个方面给出了具体的解决策略,对构建高效信息技术课堂有一定意义。
        【摘要】通过分析目前高中信息技术课堂中存在的问题,有针对性指出构建高效课堂的障碍,并从认识层面、操作层面及评价层面三个方面给出了具体的解决策略,对构建高效信息技术课堂有一定意义。
        【关键词】高效课堂;信息技术教学;生成性教学
          高效的信息技术课堂是指教师依据普通高中信息技术课程标准,遵循信息技术课堂教学规律,营造一个健康和谐的课堂环境;教学过程中存在生成性教学,把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充分调动起来,使其主动融入到课堂教学当中,并在轻松的教学环境中提升信息技术素养。信息技术课有其以实践为主且课程内容更新较快的特点,针对该课的教学方法、教学模式仍处于探索阶段。研究信息技术课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解决策略,对构建高效的信息技术课堂有重要意义。
一、信息技术课堂中存在的问题
    1.认识层面有误区
          信息技术教师虽然大多是科班出身,但很多都是年轻教师,教学理论功底不扎实,对信息技术学科认识存在误区。有部分教师认为自己学科不参加高考,所以不用太追求教学质量, 甚至奉行“拿来主义”,直接用下载或买来的教学软件上课[1]。学生对信息技术学科认识不足,认为学习信息技术等同于学习计算机技术,目标定位在学习电脑和软件的操作技能,把信息技术课变成单纯的操作技能训练课。甚至有学生把信息技术课当成放松课,在机房玩游戏、聊天等。
    2.操作层面有欠缺
         许多高校教师和领导存在“技术万能”的思想,把信息技术当成基础学科,强调技术的教学,重视基础知识和基本技术技能的学习和掌握[2];甚至部分信息技术学科教师把某种特定技能或某种特定软件工具的教学作为信息技术学科教学的主要内容。
    3.评价层面有不足
         终结性评价主要是采取考试的方式,考试的形式单一,题型相对简单。考核标准和制度不是很健全,造成“说起来重要,学起来次要,考起来不要”的状态[3]。
         现存的评价现状很大程度上造成了该门课在中学普遍缺乏足够的重视,客观上也对学生学习该门课程的积极性产生了一定的负面影响。
二、构建高效信息技术课堂的策略
    1.正确认识新课改理念下的信息技术教学
         信息技术课堂的主体是学生,以学生为中心,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设计教学方案。课堂上经常会出现教师课前意想不到的情况,教师要运用教育机智挖掘随机生成的资源,及时总结,会给我们的课堂教学带来意外的收获,取得意外的成功。
    2.有效利用信息技术课堂的四十五分钟
         一节完整的课堂一般包括课堂导入,新课讲授,课堂小结三部分,每一部分都能达到高效,利用好课堂的每一分钟是构建高效课堂的关键。


         (1)课堂导入有针对性
         熟话说得好,“好的开始是成功的一半”。课堂导入有多种方法,根据教材内容有针对性的选择导入方法。针对课堂中一些理论性强的内容,可以采用故事引导法,选择典型的小故事唤醒学生好奇心;讲授电脑软件如Photoshop、Flash等内容时采用作品展示的方式导入,上课之前播放学生制作出来的成品,激发本班学生的创作欲望;讲授信息编程加工的内容时,考虑到学生未接触过这方面的知识,采用游戏引导法,根据教材内容和学生的实际,组织学生玩精心设计的游戏,在互动中将学生带入编程的世界[4]。
         (2)课堂组织灵活多样化
    课堂导入之后,接下来必须把握好课堂的节奏,教师要依据教材内容和学生实际做适当变通,选择合适的教学方法,灵活组织课堂的教学环节。
         首先要正确把握教材内容,运用学生感兴趣的话题,结合学生已有的知识,将信息技术与其他学科进行整合,在学生原有的知识基础上进行建构,利用好学生的最近发展区。
         其次选择合适的教学方法。信息技术教学中,为了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常用的教学方法有任务驱动法、自主探究、小组合作等。再次,教学形式灵活多样,实行分层和小组教学等多种教学形式结合,要求学生从问题解决出发,亲历用信息技术解决实际问题,鼓励个性发展,培养学生对信息技术发展的适应能力。
         (3)课堂教学强调生成性
         生成性教学要求信息技术教师不能完全按照教案的预设讲授,要依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和课堂随机事件,弹性预设教学情境,灵活设计教学流程,关注偶发性教学事件,及时调整教案,从而捕捉到有价值的信息,碰撞出有价值的思维火花。
         信息技术课堂中的“生成”是在师生互动过程中产生,教学过程是动态的、创造性的,师生通过内在体验和对话,共同创造出有价值的知识。课堂强调生成,最终实现师生的生命成长,这也是高效课堂追求的目标[5]。
    3.健全信息技术课堂评价机制
         对于基本技能课程的教学过程,激发学生的兴趣和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是课堂教学的首要目标。课堂评价机制也要围绕更好的实现该目标而建立。
         教学过程的展开可以采用课题驱动方式进行。教师的评价结果和学生互评的结果从不同维度反应了信息技术课堂的教学效果。课堂评价的目的是为了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学生的实践能力。因此,整个教学评价过程需要在融洽的氛围中进行。教师要以鼓励、激发性的教学方式与学生无障碍交流,使学生感受不到评价体系的存在。
参考文献:
[1]谢舒潇.高校信息技术课堂教学应用的困境与反思[J].现代教育技术,2007(4).
[2]程文才.中学信息技术课堂的问题与策略研究[J].教学管理,2011(5).
[3]张厚林.直面课堂问题行为,促进教学高效开展[J].中国教育信息化,2011(12).
[4]金友滨.中学信息技术课堂引课策略研究[J].科教导刊,2011(3).
[5]张爽.中学信息技术课堂生成性教学策略研究D].沈阳:沈阳师范大学,2010(5).
作者简介:王雪峰,女,山东省济南市历城一中教师;通信地址:山东省济南市历城一中;邮编:250015;E-mail:wxf-1220@163.com。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