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在当前国家大力推动劳动教育背景下,本文论述了加强劳动教育的意义和实施途径,对高校实行劳动教育具有借鉴意义。
关键词:劳动,劳动教育,人才培养
劳动教育就是学习文化知识之外,有目的、有计划地组织学生参加日常生活劳动、生产劳动和服务性劳动,让学生动手实践、磨炼意志,培养学生正确劳动价值观和良好劳动品质。劳动教育具有树德、增智、强体、育美的综合育人价值,是学生成长的必要途径。 习总书记在全国教育大会上明确提出“要在学生中弘扬劳动精神,教育引导学生崇尚劳动、尊重劳动,懂得劳动最光荣、劳动最崇高、劳动最伟大、劳动最美丽的道理”,对劳动教育提出了新的时代要求。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曾大力倡导“手脑相长”,他将名字由“知行”改为“行知”,强调了“行是知之始”,通过实践才能获取真知。
现在很多独生子女在家里娇生惯养,而学校教育多关注学习成绩,导致劳动教育在学校中被淡化,在家庭中被弱化,造成现在不少大学生不想劳动、不会劳动、不珍惜劳动成果的现象。因此,对新时代大学生进行劳动教育,学习必要的劳动技能,形成良好劳动习惯,牢固树立“劳动最光荣、劳动最崇高、劳动最伟大、劳动最美丽”的观念,既是当前深化我国高等教育改革的应有之举,也是高校实现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必由之路。
高职教育是培养适应一线生产需要的技术技能型人才,更需要增强动手能力,磨炼工作意志、培育劳动情怀,对高职学生加强劳动教育可以使他们拥有积极的就业创业观,端正劳动态度,提升劳动技能,用劳动创造美好的人生。
1.将劳动教育纳入人才培养方案,贯穿大学生培养的全程
劳动教育不是一项简单的教学任务,它需要根据学生的身心发育规律,制定一个由易到难、由简到繁的渐进的学习体系,精心策划、合理安排,按照不同层次学生的发展水平,安排不同层次的教学内容,渗透家庭、学校、社会各方面,与德育、智育、体育、美育相融合,贯穿于人才培养的全过程。高校承担着“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劳动教育是培养大学生奋斗精神的重要途径。高校应该重视和加强劳动教育,将劳动素养纳入学生综合素质评价体系,制定评价标准,建立激励机制,组织开展劳动技能和劳动成果展示、劳动竞赛等活动,把劳动素养评价结果作为衡量学生全面发展情况的重要内容,作为评优评先的重要参考和毕业依据,作为高一级学校录取的重要参考或依据。
2.开设劳动教育课程
课程和实践是劳动教育实施的重要途径。整体优化学校课程设置,将劳动教育纳入中小学国家课程方案和职业院校、普通高等学校人才培养方案,形成具有综合性、实践性、开放性、针对性的劳动教育课程体系。
职业院校以实习实训课为主要载体开展劳动教育,建好配齐劳动实践教室、实训基地,建立相对稳定的实习和劳动实践基地;根据需要编写劳动实践指导手册,明确教学目标、活动设计、工具使用、考核评价、安全保护等劳动教育要求;加强对师生的劳动安全教育,强化劳动风险意识,制定劳动实践活动风险防控预案,完善应急与事故处理机制
职业院校以实习实训课为主要载体开展劳动教育,其中劳动精神、劳模精神、工匠精神专题教育不少于16学时。把劳动素养评价结果作为衡量学生全面发展情况的重要内容,作为评优评先的重要参考和毕业依据,作为高一级学校录取的重要参考或依据。
3.广泛开展劳动教育活动
劳动是联系知识与实际的纽带,单纯课堂理论学习,容易使大学生脱离实际、变成纸上谈兵。新时代加强大学生劳动教育要充分利用生活中的各种载体,让劳动教育走出教室,加大社会实践力度,引导学生走进社区、工厂、农村。
低年级的大学生,学校可以与公益性单位(如养老院、福利院等)合作,组织学生参加公益劳动、志愿服务、勤工助学活动等;对于即将毕业的大学生,可以以市场需求为导向,以提升学生适应社会能力为目的,多渠道推进社会实践基地建设;举办“劳模大讲堂”“大国工匠进校园”“大国工匠报告会”等劳动榜样进校园活动,发挥劳模精神、劳动精神、工匠精神对劳动教育的促进作用,通过“聆听劳模故事、观摩精湛匠艺、分享工匠情怀”等真实感受,让劳模精神、劳动精神、工匠精神在大学校园落地生根。
4.将劳动教育和专业课、创新创业教育结合起来
在专业课中适时适当适度融入专业劳动知识与技能、劳动纪律、劳动法、职业道德等内容,借助产教融合、校企合作以及职业学校资源,创建或共享劳动实践基地,引导大学生自觉劳动、科学劳动和创造性劳动;劳动教育与创新创业教育具有内在的一致性。一方面,创新创业能力是劳动能力的核心要素之一,劳动教育应融入创新创业教育的最新理论和实践成果,丰富劳动教育的理论和方法支撑。另一方面,劳动有利于智力与创造力的发展,掌握劳动观念、劳动习惯、劳动情感、劳动精神,懂得生产技术知识,掌握生活和劳动技能,使学生通过参与创新创业,将理论联系实际,在社会劳动实践中丰富学识,增长技能。
高等学校要注重围绕创新创业,结合学科和专业积极开展劳动教育,重视新知识、新技术、新工艺、新方法应用,创造性地解决实际问题,使学生增强诚实劳动意识,积累职业经验,提升就业创业能力,对于大学生而言,加强劳动教育,有利于培养大学生的劳动态度、劳动习惯、劳动技能和劳动品德,使其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从而培养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为将来走向工作岗位奠定坚实基础。
5.在家务事、身边事中培养劳动习惯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劳动是财富的源泉,也是幸福生活的源泉,是实现人的全面发展的根本途径。劳动创造美好生活,教育与学生的生活密切相关,所以教育不可避免地要在学生的生活中开展,从学生力所能及的引导学生从家务劳动入手,从身边事做起,让学生切身感受到生活就是劳动,劳动创造美好生活。引导学生从家庭、学校、社区、家乡做起,渐渐走出自己的生活圈子,服务于社会,激发学生的服务意识和爱国情感,提高学生对家庭对社会的责任意识。
参考文献
【1】张剑.新时代高职院校劳动教育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分析.辽宁师专学报:社会科学版.2019年第2期
【2】王海格.关于高职院校劳动教育的思考.知识文库.2017年第4期
作者简介:黄晓英(1969年-),女,重庆市人,教授,硕士研究生,主要研究方向为焊接、材料工程。E-mail:448766684@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