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我国文化发展历经几千年的洗礼,很多的传统文化被传承了下来,与新时代发展相结合,重现凸显出强大的生命力,会直接影响到生活的各个方面。小学语文在我国素质教育下,要求教师依据结合传统文化,开展教学活动,实施针对性教学,让学生能够进一步了解传统文化,丰富自身文化素养。小学语文作为学生学习语文的基础阶段,从这个阶段渗透传统文化更容易被学生接受。因此,语文教师应基于语文学科特征,积极推动融合小学语文教学课堂及优秀传统文化。
关键词:小学语文;传统文化;语文教学;融合
我国文化发展了数千年,直到现阶段仍传承着很多传统文化,这些传统文化的生命力较强,十分优秀,可积极影响我国文化发展及人才培养。我国传统文化博大精深,是学生学习知识的基础,是教育发展的前提。语文教师作为语言工作者,承担着传承传统文化的责任,通过采取有效的教学形式,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渗透中华传统文化,提升语文教学实质性,促进我国文化传承是很有必要的。
一、在传统文化教育中融入识字教育
在小学阶段融入传统文化教育是最为合适的,识字作为小学最基础的内容,教师在教学语文知识时,不仅要与生活结合,还要教学生会认会写课本中不认识的字,以《天地人》为例,语文教师应为学生讲解宇宙中最重要的元素为“人、天、地”,若仅有天地,而没有人,宇宙会缺少生机,人也会依赖天地精华,要学会与自然和谐相处,并为学生介绍“人”的字义,人是需一撇一捺互相支撑的,告知学生相互帮助是一种美德,在帮助别人的同时,自己也会感到快乐[1]。又如,“信”字的解释为:人履行自己的承诺就是信。明白人的根本是诚信。以古人习字的故事为学生介绍学习内容,告知其应写字要端正,就像做人一样,通过认识字理,帮助学生快速掌握写字的基本规律,并使其意识到字中到处都涵盖着古人的生命智慧和人生哲理。语文教师在识字教学中应做好课前准备,通过搜集字谜,在课堂上开展猜字活动,将汉字的意境充分体现出来,初期阶段,教师要告诉学生猜字谜的方法主要包括两种,是意会法和组合法,前者是依据谜面意思去联想,例如:“四四方方两座城,大城之中藏小城”,就是“回”字,让学生通过类似的思考方式,记忆所学汉字;后者是加减拼凑字的部件或笔画,比如:“一个字,先张嘴,要想活,给他水”,就是“舍”字,告知学生:不同的字形有着不同的记忆方法,拓展自身思维,才能更好的记忆汉字。从而帮助学生加深记忆,调动学生识字的热情。
二、将课本中的传统文化印记挖掘出来
小学语文教材的主要特征为意境悠远、文质优美,很多课文中涵盖的人文内涵十分丰富,携刻着传统文化印记。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带领学生去理解、感悟文中蕴含的真善美乃至价值观,人生观。例如,在教学《晏子使楚》这一课内容时,教师带领学生阅读文章内容,学生在第一层了解后,会对故事内容产生学习兴趣,想要了解故事的前因后果,更通过晏子的性格特征、行为举止,去感受英雄人物不辱使命、不畏强敌、刚正聪慧、坚守国家尊严的民族精神,促使学生在学习语文知识的同时,了解我国传统文化,调动学生学习热情,提升教学效果[2]。又例如在教学《孔子拜师》这一课内容时,可为学生补充相关课外资料,如《论语》中的“三人行,必有我师”,带领学生感受儒家思想,学习尊师重道的礼仪,并以实事求是的态度面对师长。
教师在教学《北京的春节》这一课内容时,可通过整理收集资料,以故事的形式为学生讲解不同区域春节习俗、春联起源,并告知学生书法的发展历史。总而言之,在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要善于结合传统文化和语文知识,抓住良好的课堂时机为学生介绍传统文化,营造传统文化氛围,让学生深入感受我国语言文字的魅力,从而受到传统文化的熏陶。
三、积累学习素材,沉淀传统文化底蕴
(一)经典诵读,营造学习氛围
在传统文化教学中,经典诗文是精髓,也是学习语文的重要内容。朗读经典诗文可让学生在有节奏的阅读中,感受到祖国山河的壮丽,体会人情世故,从诗文中感受到民族韵味。小学语文课本中,关于传统文化的内容较少,因此,应始终坚持“少教多学”的学习原则,拓展课外阅读,但这项内容过于丰富,教师在组织和辅导时,应确保其层次性、计划性,依据学生所处年级,为其合理安排朗读内容。可推荐中低年级学生阅读《三字经》、《唐诗三百首》里相对简单的内容,推荐高年级学生学习论语、唐诗、宋词、诗经等较长的内容,可由教师统一安排内容,学生若有自己感兴趣的内容,也可以选择自己摘抄内容,于早晨或阅读课安排学生朗读,要求学生反复朗读所选内容,在熟练朗读后,完成背诵。语文教师还应给予学生鼓励,并告知其如何学以致用,将好的古诗词合理应用于自己的习作中,也可指导学生将自己所学的古诗词应用于生活中,比如:可在母亲节为妈妈朗诵《游子吟》,感恩母亲的无私付出;在端午节为家人朗诵《满江红》,对屈原表示缅怀;在重阳节为外地的朋友朗诵《九月九忆山东兄弟》,表达对朋友的思念,让学生在朗诵过程中潜移默化的获取情感熏陶[3]。
(二)持之以恒,言传身教
我国传统文化渊源流长,传承的过程较为漫长,需贯穿在学生学习语文的整个过程中,教师的言传身教在这里就起到了关键性作用。电视节目的高收视率,主持人必定是光彩亮丽、出口成章。而作为教师,对诗词、成语、名言名句的表达也会吸引学生,其作用是润物细无声的。因此,教师在开展传统文化活动时,应做好准备,确保一碗水端平,不断丰富自身文化知识,做好表率,引领学生共同学习传统文化。
(三)创建中华传统文化记录册
记录册中,对于我国传统文化内容的记录是不限制的,可由学生作为自编的百科全书,组织学生定期或不定期的互相交流,传阅,将自己喜欢的成语、诗词、歌赋经传、名言警句摘抄下来,也可将传统节日来源、民风民俗及古代文化、名人轶事收录到记录册中。因传统文化不仅于书屋收藏,也会于生活中流传,将传统文化底蕴更好地体现在课堂和日常生活中[4]。
四、结束语
总而言之,在教育事业发展过程中,国家、社会、学校都开始高度关注传统文化教育教学,随着逐年提升语文教学内容,应为学生挑选适合学生长远发展,涵盖传统文化内容及符合学生认知发展规律的教材,便于开展良好的语文教育工作。从教育角度来说,传统文化教育的主要任务是实践,教师可通过挖掘课本中的传统文化印记、积累学习素材,沉淀传统文化底蕴,有效结合语文知识和传统文化,增强学生对传统文化的了解,为小学语文教育中渗透传统文化奠定扎实基础。
参考文献:
[1]何英. 吟诵经典气自华——浅谈小学语文与传统文化教学的融合[J]. 小品文选刊:下, 2019(6):1-1.
[2]张小燕. 浅谈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渗透传统文化的意义与方法[J]. 教学管理与教育研究, 2019, 4(10):17-18.
[3]霍琴. 让语文课堂成为厚植传统文化的沃土 ——浅谈小学语文教学中弘扬传统文化的途径[J]. 明日, 2019(20):105-105.
[4]李敏娟. 浅谈小学语文教学中阅读与写作教学的融合[J]. 新作文:教研, 2018(12):98-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