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最初,开设数学课程的基本目的便是要引导学生学习丰富的数学知识,使其能够利用数学智慧去解决现实问题,确保学生可以形成良好的思维品质。从根本上来说,要想切实培养学生的思维品质与数学学科能力,就必须要引导学生实现自主学习,全面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保证学生可以真正实现长远发展。因此,初中数学教师便要积极构建以学习为中心的数学课堂,切实优化学生的数学学习状态。本文将从科学分析学情发展,调控课时目标;坚持实现先学后教,调控教学节奏;关联现实生活素材,实现数学迁移三个角度来分析初中数学教师应该如何构建以学习为中心的数学课堂。
关键词:初中数学、以学习为中心、课堂构建、策略分析
一直以来,相比较学生的自主学习行为,受人关注的便是教师的教学指导方法,因为教师承担着“传道受业解惑”的教育职责,也被看成是知识的代言人,是掌控课堂教学活动的直接负责人。在这种状态下,初中数学教师会根据自己的教学经验去组织课堂活动,而在“唯知识论”思想的直接影响下,教师会在数学课上单向讲解数学知识,忽视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无形中让学生养成了惰性学习习惯。对于这一现实问题,初中数学教师则必须要主动创建以学习为中心的新课堂,全面突出学生的主体学习行为,让学生通过丰富的有意义学习活动去总结学习经验,使其逐步学会学数学,从而切实优化课堂教学效益。
一、科学分析学情发展,调控课时目标
课时目标,是指一节课所要完成的教学任务,反映着课堂教学活动所应取得的教学效益。在过去,由于一直在增加课堂知识容量,所以初中数学教师很少会主动设计课时目标,争分夺秒地去讲解数学知识,学生也因此产生了机械学习行为,只能被动听从教师的指导,很难展现自己的主观能动性。因此,要想成功构建以学习为中心的数学课堂,那么初中数学教师便要科学分析学情起点,客观了解学生的数学认知发展潜能,合理调控课时目标,由此激励学生,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确保学生可以围绕课时目标自主设计课堂学习计划。如此,则不仅更易于突出学生的主体学习意识,还可切实改善学生的学习行为,使其学会规划、学会判断。
就如在“一元一次方程及其解法”一课教学中,笔者就及时与学生沟通,了解了学生对于一元一次方程知识的了解情况。其中,大多数学生都难以理解抽象的方程式,虽然他们曾经学习过简易方程知识,但是必须要在特定情境下才能判断具体的常量、未知量,结合具体问题列出方程式,缺乏解释方程概念、使用方程知识去解决现实问题的思维能力。对此,笔者就由此设计了具体的课时目标:在特定问题情境下列出方程式,解释方程式所代表的具体等量关系,由此探究一元一次方程的概念及其等式要点;复习合并同类项的知识,能够在一元一次方程中寻找同类项,学习移项规则与移项法则,据此确定运用移项法去求解方程解的计算方法,学会求解一元一次方程。如此,则可利用学生的现有认知结构去引导学生实现自主思考,使其积极迁移数学认知经验去探究一元一次方程的概念内涵,并且也要引导学生利用已有认知经验去分析移项法则,使其能够掌握求解一元一次方程的正确解题思路与解题顺序。如此,则可切实优化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可促使学生真正实现有效学习。
二、坚持实现先学后教,调控教学节奏
先学后教,顾名思义,便是先让学生实现自主学习,再围绕学生的学习效果去完善教师指导活动,由此改善师生交往模式,突出学生的主体学习行为,切实创建以学习为中心的数学课堂。如此,初中数学教师也可根据学生的认知发育规律去调控课堂教学节奏,促使学生根据个人认知规律去获取数学认识,实现有效学习。
因此,初中数学教师要积极组织先学后教教学活动,促使学生积极思考,使其全面展现自己的数学认知能力、实践操作能力与逻辑推导能力,引导学生及时完成数学抽象、数学建模任务,切实完善学生的数学学科素养,让学生真正实现长远发展。
就如在“相似三角形的判定”一课教学中,为了让学生切实实现有效学习,真正创建以学习为中心的数学课堂,笔者就引导学生画出了相似三角形,通过这一动手实践行为引导学生阅读了相似三角形这一数学概念,初步更新了学生的数学认知结构。接着,笔者就将本班学生分到6人小组内,使其合作探究相似三角形的判定定理,使其利用三角尺、量角器等工具去测量相似三角形的边长、角的度数,使其通过合理分工去总结相似三角形的图形特征,由此推导相似三角形的判定定理,归纳数学结论。如此,本班学生则可充分展现自己的数学学习智慧,有利于切实改善学生的数学思维品质,使其能够切实实现有效学习。接着,笔者就引导各小组展现了探究思维、探究结论,使其全面顺利了判定相似三角形的思维推导过程,使其使用数学语言去概括相似三角形的图形结构特点,以便切实优化学生的数学学科能力。在此过程中,笔者会一直耐心倾听,在黑板上记录各小组所提出的有效观点,然后会适当纠正各小组的数学表达方式,让学生积极分享数学学习结论,也会针对各小组的认知盲区进行合理指导,完善探究结论,补充数学符号,确保学生可以真正实现有效学习。如此,则可切实优化师生互动模式,有利于切实改善学生的数学思维品质。
三、关联现实生活素材,实现数学迁移
从起源来看,每一个数学知识的发生都是伴随着一定的生产生活实践活动,最初是为了解决人民群众的现实需求,所以数学知识本身就与现实生活有着密不可分的关联,应该引导学生在现实生活中迁移数学知识,促使学生真正实现长远发展。因此,初中数学教师要积极关联现实生活素材,利用生活资源去引导学生迁移数学知识,让学生积极进行实践探究,从而切实优化学生的数学认知能力,综合发展学生的数学学科能力。
在沪科版初中数学教材中,有多个单元结尾环节都设计了“综合与实践”栏目,目的便是要让学生及时将数学知识迁移到现实实践活动之中,由此实现知行结合,让学生有效建构数学知识。因此,笔者也会充分利用教材优势去组织数学实践活动,让学生积极应用数学所学,全面整合乡土资源,以便进一步拓展学生的自主学习形式,使其真正实现有效学习。就如在“综合与实践 浪费水资源现象”一课教学中,笔者就提前设计了调查任务,即学生要统计生活社区内一年内的用水量,积极调查各个家庭的用水情况,由此搜集现实数据。在此基础上,笔者就引导学生自主选择统计图去描述水资源的使用情况,让学生学会观察统计图,使其及时进行数学探究,让学生自主分析水资源的浪费问题。如此,则可切实锻炼学生的数据分析能力,有利于优化学生的统计意识,保证学生可以真正积累有效学习经验。在此基础上,笔者还会对学生进行环保教育,让学生客观了解世界上淡水资源的应用情况,希望学生形成爱惜水资源的正确意识。
总而言之,在初中数学教学过程中创建以学习为中心的数学课堂可以切实优化学生的自主学习意识,有利于改善学生的数学学习行为,使其及时积累有效学习经验,确保学生可以真正实现有意义学习。因此,初中数学教师要始终围绕学生的自主学习需求去组织课堂教学活动,既要根据学情起点去设计课时目标,也要引导学生及时参与数学探究活动,使其积极展现自身的数学智慧、思维品质,再以丰富的生活化数学改革活动去引导学生迁移数学知识,确保学生真正实现长远发展。
参考文献
[1]米雪.学法指导对初一学生数学学习成绩影响的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8.
[2]樊璐瑛.初中生数学学习力提升策略研究[D].西南大学,2018.
[3]周桂杰.自主探究,让初中数学教学更精彩[J].学周刊,2016(09):2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