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教研是教育和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教研方法的创新会影响教育质量,改进教学和研究方法是教师和专业发展的必然选择。有针对性的教育和研究是基于对教学和教育问题的准确教学和研究。本文通过教育和研究模式的改革将实现学校教育和研究的转型与发展,以促进学生平衡教育和全面发展。
【关键词】靶向教研;教研模式;教学质量
教研是教育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教研方式的创新影响教育教学的质量,改进教研方式是教师能力与专业发展的必然选择。2019年《教育部关于加强和改进新时代基础教育教研工作的意见》文件的发布说明了教研工作在提高新时代基础教育教学质量中起到了关键支撑作用,且对教研工作提出了新的要求。这是一种以提高教师专业素养、构建高效优质课堂为目的,以团队式教研为助推,以开展研究型团队建设为基础,以教研基地校为引领,充分发挥网络教研和学科工作室的作用,致力于提高区域教研、学科教研、校本教研质量和实效性的一种教研新思想、新模式。
一、提供课堂教学展示平台,优化教学研究
在靶向教研理念下,为常规传统的教研活动注入新的生机。研究表明,教师专业技能是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关键。为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就必须提升教师专业技能,通过搭建全市课堂教学展示平台,确立“落实立德树人、聚焦核心素养提升专业能力”活动主题,深入开展靶向课例研究。
二、强化教师成长研修平台,助推教师专业成长
以调研的方式找准提高各层次人员专业素养的途径,实施多层面全方位的靶向培训。通过学科工作室、三支教研团队建设和专项培训提升教师专业水平,助推教师专业成长,学科工作室建设是提高教师专业水平的主要途径。
学科工作室紧紧抓住课堂教学的重点和难点问题,聚焦课堂教学实践和研究,以问题研究为载体,引领学习、实践研讨、搭建平台、提升能力。以不断提高教学研究水平为工作室建设的基本追求,以切磋、提高、探索、总结为途径形成各自的教学特色或风格为工作室成员的核心价值,发挥工作室的引领辐射作用,成为教师专业发展的摇篮、教研活动的基地,交流互动的平台。通过一系列前瞻性的专题研究,进一步提升小学语文、数学、英语、科学、思品、综合实践和特殊教育学科的教学质量,创新教学方法,提升教师专业水平。
三支学科教学研究团队建设包括学科专家研究团队、学科卓越研究团队和学科骨干研究团队。学科专家研究团队,由学科教研员和兼职教研员组成。团队成员具有扎实的学科专业知识,较强的教学和研究能力,积极开展前瞻性研究,组织实效性活动,进行发展性引领,指导教师专业成长,切实成为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有力支撑。学科卓越研究团队,由教研员、校长和教师、优秀学科骨干教师、部分杰出青年教师组成。研究学科发展趋势,分析学科现状,制定学科发展规划;聚焦课堂教学实践,紧紧抓住课堂教学的重点问题,依托问题研究,引领学习、实践研讨、搭建平台,以结对帮扶实现教师全面能力提升;总结实践经验,建立学习发展资源信息平台。学科骨干研究团队,由学科卓越研究团队的核心成员领衔,由骨干教师、优秀青年教师组成。通过连片教研,主题教研,网络教研等多种形式,形成一支互动的学科教师教学研究队伍。树立一批长期从事本学科教学、注重教学改革与实践、教学方法先进、教学经验丰富、教学水平高、教学效果好的先进教师典型。
充分发挥各级骨干教师在教育教学中的辐射引领作用,使区域学科教师均衡发展,促进教育教学质量的全面提升。
三、夯实基地建设引领平台,推进典型引路
以基地教研为载体,以问题解决为靶心,开展有效教研。基地建设引领平台主要通过搭建小学全学科教研基地学校和单一学科教研基地的形式展开,着力解决如何提高小学教育教学质量的核心问题和各学科的教育教学具体问题,这两种教研基地也是靶向教研精准教研的真正体现。
小学教研基地学校的建设,是为了建立教研基地总结校本研修经验。包括纵向和横向两种方式,纵向是采用联合指导方式,指导教研基地探索校本研修策略与方法,深入研究专业人员如何引领校本教研,如何解决教研培训中的实际问题等;横向是组织学校教师建立研究平台、完善资源库建设,为课程改革、教师成长、教科研成果孵化提供良好平台。
加强学科教研基地建设,形成学科教学研究制高点。学科教研基地建设旨在树立学科专业典型,形成学科教学研究团队,全面提升学科教研基地教师的专业能力,探寻教师专业成长路径,探索学科育人有效途径。每位学科教研员根据学科特点、教研需要、课题研究等,学校作为学科教研基地和课题实验基地,进行蹲点研究、指导和服务。创新校本教研策略,深入指导课程实施、课堂教学研究、学业质量测评、作业设计与命题,指导家庭教育、引导家长配合学科教育教学等,促进以学校为单位的学科内涵发展。
四、创设区域现场交流平台,推广育人经验
区域教研水平的高低,直接影响全市教研工作的质量,区域教研队伍的建设是落实三级教研的重要保证。以教研部门为主导,教师进修学校为主体,开展区域现场教研活动,展示区域教研的优秀成果,交流经验,评估调研区域教学发展现状,诊断反馈教学问题,提出改进建议,推广“生命化课堂的实施”、“依托学科研修团队促进教研工作转型”等靶向教研的成果。坚持加强和改进集体教研活动,常态深入基层学校,及时跟踪反馈、跟进指导,服务学校教育教学工作。各学科教研员在拨亮闪光点的同时,发现、解剖具体问题,引领参与教师专业成长。
五、优化网络教研共享平台,放大教研功效
新时代网络教研放大了教研功效,组建的各学科工作室分别建立了网络博客,全市专兼职教研员建立了学科教师QQ群、微信群,部分开通了UMU、YY网络教研室。教研员定期组织主题活动月和专题周,通过经验介绍、专题讲座、教学录播、集体备课、说课、课例分析、主题汇报、团队研讨等方式开展网络教研活动,有效地促进了教师专业素养的提升。
六、结语
经过多年的实践,靶向教研模式促进了教师的专业发展,促进了研究团队的发展,并提高了教育和研究中心的校本培训水平,通过区域教育和现场教研以及在线教育研究,提高了校本教育、区域教育和学科教育的质量,并从各个角度促进区域教育的有效发展。
【参考文献】
[1]何成刚.坚持、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基础教育教研制度——《关于加强和改进新时代基础教育教研工作的意见》解读[J].基础教育课程,2020(01):21-27.
[2]丁钢.中国中小学教师专业发展状况调查与政策分析报告[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