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明确指出,小学阶段习作教学要求学生“能具体明确、文从字顺地表述自己的意思。能根据日常生活需要,运用常见的表达方式写作”。习作教学需要一个完整的支持系统,帮助学生在课堂特定的环境和有限的时间内构建语言文字表达的最初那几级台阶,让阅读与写作实现“透明对接”,促进学生写作能力的全面提升。笔者就统编语文教科书习作单元的教学方法谈一谈自己的看法。
关键词:小学语文;习作单元;习作教学;有效策略
语文是一门具有较强人文精神并且充满智慧的学科。新课改着重培养学生自主学习以及创新能力。语文是小学阶段学生学习的基础,对学生整体学习思想具有十分直接的影响。在很多小学生看来,写作的学习存有较大的难点,所以对写作缺乏学习的兴趣。小学语文教师在开展习作教学中也需要清晰地认识到当前习作的教学现状,从学生的实际出发开展习作教学。单元学习模式是一种新型的教学方法,教师需要在习作单元学习中提升自身的引导能力,为学生带来更多有效的习作课程,促进学生语文综合学习能力的提升。
一、语文教学的现状
1、教师的教学方式没有进行有效地创新
近几年,虽然我国教育事业的改革在不断地深化,但是受到应试教育的影响,一些教师的教学模式还是没有进行创新。在实际的小学语文的教学过程中,小学语文课程作为小学教学过程中的重要学科和内容,教师应该在课堂上不断地激发学生对语文学习的兴趣,不断地加强语文课堂的灵活性。但是,由于一些小学的语文教师在实际的语文教学过程中,还是用过去的老教学方法教学,这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学生的全面发展。
同时,这种固定和单一的教学方式不仅让教师对小学语文的教学内容没有进行有效地整合,更加地不利于学生对语文单元内容的理解和掌握。虽然现在的小学课堂都安装上了多媒体配件,但是由于部分教师觉得做课件麻烦,还是利用传统的教师方式对学生进行教学,这并不利学生对语文具体知识的理解和整合。
2、学生不能成为课堂教学过程中的主体
在新课改的背景下,它要求学生成为课堂教学过程中的主体。但是,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教师为了提高学生的成绩以及教学的效率,他们并没有让学生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真正的发挥作用,学生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依旧是被动的获取知识。这样的教学模式不仅不利于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还不利于学生的全面发展。同时,在小学语文的教师过程中,教师依旧是在课堂的教学过程中占主体地位,学生只能在台下对教师讲的内容进行记录,这样的教学模式虽然能在一定程度上提高教师的教学效率,但是并不能提高小学语文教师的教学质量,更加的不能提高学生对语文重点内容的理解和掌握。
二、小学语文习作单元的教学策略
1、多重角度,观动观静
观察是要有层次、有质感的。三年级学生是好奇的、爱观察的,但是缺少有目的的观察、有指导的观察。第五单元提供的《搭船的鸟》和《金色的草地》两篇课文对学生怎样观察做了细致的指导,让学生在朗读想象活动中把文字还原为观察,以感性的方式帮助学生初步体会观察的审美趣味。
《搭船的鸟》中对翠鸟的观察和描写是多重角度的。第二自然段是从静态角度描写翠鸟色彩之美,第四自然段是从动态角度描写翠鸟捕鱼动作
的轻快敏捷。
特别是翠鸟捕鱼的场景,时间极短,动作极快,用上了一连串动词“冲、飞、衔、站、吞”,这些连续动作的描写流畅、准确、传神。在教学完这一环节后,有一位教师随即在课堂上出示巴西龟捕食的视频,让学生仔细观察。学生观看完后,先交流自己观察到的巴西龟捕食过程中的动作。随后学生们把自己捕捉到的动作一一分享出来:撕、吞、盯、擦、仲、缩、睡、咬、爬等等。最后把这些词语分类,哪些是吃前的动作,哪些是吃中的动作,哪些又是吃后的动作。教师要求学生选一个部分写,用上这些动词,注意衔接得自然。
《金色的草地》中对草地的观察描写也是多角度的。草地早上是绿色,中午是金色的,傍晚又变成了绿色的,按时间先后次序对事物进行有目的的观察就是时序观察法。每个时间点观察到的草地颜色就是静态的角度了。
学生们长于描写静态的景物,因为静态的容易观察。静态景物有的还是脑海中已有的印象,靠着回忆有时也能写出来。动态的景物除了需要细致人微的观察能力外,还需要时间和耐心。有静有动,笔下呈现的景物才充满生命力。教师要
指导学生写好静态的景物,更要指导学生写好动态的景物。
2、依文习作,一课一得
习作策略单元,凸显“阅读铺路,读中学写”的理念,重在引导学生体会课文表达上的特点、学习表达方法,而在文本理解、积累语言方面则不做过多要求,让学生运用在阅读教学中发现和学到的表达方法进行习作。
《搭船的鸟》中,学生学习静态观察法和动态观察法以及连续动作的描写方法;《金色的草地》中学习时序观察法以及“提出问题”“发现原因”的表达技巧。阅读和学习课文中的表达方法,通过“交流平台”的讨论、交流,归纳梳理提炼方法,再通过“初试身手”初步尝试应用,然后借助两篇贴近儿童生活的习作例文《我家的小狗》《我爱故乡的杨梅》进一步感知方法。最后,在单元习作《我眼中的缤纷世界》中综合运用本单元学习所得,学写自己的观察所得,形成单元成果。
笔者分别针对两篇习作例文进行单元习作,指导学生用在阅读课文中习得的表达方法,也写两篇作文,一篇是“我家的小动物”,一篇是“我种植的大蒜苗”。“我家的小动物”这篇习作,笔者让学生观察自己家的某一种小动物,观察它的外形,活动时的动作。“我种植的大蒜苗”笔者更是提前让学生种了一些大蒜,每天观察,并用好“观察记录单”,记录大蒜每天的生长变化情况,还鼓励学生通过拍照、拍视频等方式记录自己观察中的发现。观察有了素材,表达有了方法,学生习作也就言之有法、言之有物、言之有理了。
三、结语
习作策略单元是密不可分的一个整体,从导语到阅读课文,从交流平台到初试身手,从习作例文到单元习作,让学生不断在学习中获得学习体验,不断进行心理经验的叠加,从而在一个单元的学习历程中来完成对一种或一项习作能力、习惯的培养。
参考文献:
[1]刘富贵.小学语文习作单元教学的实践探索[D]教师,2018.(35):65-66.
[2]李顺.单元整体下的习作教学策略[J].现代教育.2018,(13):21-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