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中华传统文化植根孩子心田

发表时间:2020/9/7   来源:《中小学教育》2020年第3月第9期   作者:谢桂芳
[导读] 小学语文课程标准中提出:“认识中华文化的丰厚博大,汲取民族文化智慧。体贴今世文化生活,尊敬多样文化,接收人类优异文化的养分,进步文化品位。”统编语文教材充分凸显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地位,在语文教学中刮起了强劲的“中国风”。统编语文教材从不同角度、不同侧面增加了传统文化元素
        【摘要】小学语文课程标准中提出:“认识中华文化的丰厚博大,汲取民族文化智慧。体贴今世文化生活,尊敬多样文化,接收人类优异文化的养分,进步文化品位。”统编语文教材充分凸显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地位,在语文教学中刮起了强劲的“中国风”。统编语文教材从不同角度、不同侧面增加了传统文化元素。
   
        【关键词】 诗词    教材   书法   阅读    传统文化
        
        2018版小学语文课程标准中提出:“认识中华文化的丰厚博大,汲取民族文化智慧。体贴今世文化生活,尊敬多样文化,接收人类优异文化的养分,进步文化品位。培植热爱祖国语言文字的情感,增强学习语文的自信心,养成良好的语文学习习惯,初步掌握学习语文的基本方法。认识中华文化的丰厚博大,汲取民族文化智慧。” 顺应这一目标,统编语文教材充分凸显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地位,在语文教学中刮起了强劲的“中国风”。统编语文教材从不同角度、不同侧面增加了传统文化元素。那么如何让传统文化植根孩子心田呢?
一、品鉴诗词——播撒传统文化种子
        诗是最美的语言,中国古典诗词的美是多层次、多方位的,从小培养学生对中华诗词的兴趣与爱好,积累背诵古诗词,能提高学生审美情趣与文化品味,提升学生的写作能力。统编版教材更是加入了大量的古诗词,可见其分量之重,意义之深远。
1.以兴趣为切入点,撒播诗词种子。
        兴趣是孩子学习最好的老师。我以兴趣为切入点,在学生的心里撒播诗词经典的种子。中午午餐过后引导学生欣赏经典古诗文,观看《经典咏流传》《诗意中国》《中国诗词大会》等,通过直观的手段,让学生接触经典古诗词,感受到古诗词独特的魅力。每天的诗词盛宴,激发了他们的兴趣,慢慢地很多孩子自发地诵读诗词,目的是在下一次的欣赏中,也跟着选手一起答题,每每答对后那欣喜与自豪之情又带动了更多的同学加入到诵读的行列中。有了这些基础,我引导学生自主选读古诗文,这一内容的选择完全顺意孩子的兴趣:绝句、律诗、诗经《论语》《老子》等。没有规定,只要感兴趣即可。利用每天的课前三分钟以“我的擂台我做主”的方式展示,可谓是“百花齐放”。学生在吟诵和聆听中,感悟经典古诗文的魅力。在学生有了兴趣之后,我还与学生一起编写一本版本教材,诗词文化的种子就这样慢慢地生根发芽了。
        2.利用课堂阵地,品诗词盛宴
        教材是最好的引子。教学古诗词时,我采用多种形式的读,通过读理解诗意从而为阅读兴趣提供更多的“愉快积累”。当诵读内容中包含有故事时,延伸开来,讲给学生听,让他们在喜闻乐见的、形象的故事中走进古诗,感到其中的味道。有时是即兴的诗配画,感受“诗中有画,画中有诗”,进行古诗意境的再创造。学生对古诗的理解和生活经历、体验,将古诗的意思画出来。为促进小学生对经典诗词的进一步理解,开发孩子的想象力和动手能力,培养学习兴趣,传播传统文化。
        对诗词有了一定的了解后,我开始教学生吟诵经典诗词。记得那天我吟诵了《诗经?蒹葭》。刚唱完,孩子们就给予了热烈的掌声。于是我告诉孩子们这就是吟诵,并开始教他们吟诵《诗经?木瓜》。没想到10分钟下来,孩子们就学会吟诵《诗经?木瓜》。他们还兴奋地告诉我这样的方式更容易记住诗词。后来,我开始引导他们学习古诗的吟诵,引导他们用手势来确定音的高低。渐渐地,每天一诵时,有的孩子会用自己的吟诵方式在课间与同学交流,课间朗朗的吟诵声飘荡。路过的老师,总会问他们,你们怎么总是在唱歌呀,准备搞什么活动呀。他们总会大声自豪地说:“我们在吟诵!”
3.结合生活,享受创作诗词之美。
        “要遣词造句了,我冥思苦想,眉头紧皱,心里毫无头绪。

突然一阵清风拂来,我顿时有了灵感,于是第一句诗诞生了:清风吹过摆衣裙。嘿,秋天有清风也有落叶嘛,于是第二句诗也成行……”
   “那天回到家,我兴奋地对妈妈说:“妈妈,我学会了吟诵,我来教你吧,现在我才知道诗不是朗读的,诗吟诵的。”妈妈很高兴,便跟着我一句一句地吟诵起来……”
         这些略显稚嫩、纯真童趣的话语都来自于同学们的《学习吟诵日记——心情话语》。小学语文统编版教材增加了大量有关传统文化的内容,诗词就是一个方面,这也是提高学生的核心素养。多读多写是关键,于是我把“用诗词书写生活”作为了另一个写作的训练,不用花孩子们太多的时间。在学习了《西江月?夜行黄山道中》后,我即兴写了一首《西江月?课间操》。孩子们听了,顿时明白写诗词与作文差不多,把自己看到的,听到的,想到的写下来就可以,也不是很难。我顺势引导他们了解“西江月”词牌名的特点,很快他们也有了自己的《西江月?课间操》。为了激发学生,我还隆重地把他们的诗词处女作整理出版了诗词词班报。
        从这以后,孩子们的写作热情空前高涨。课余,自发了解各种词牌名的特点,校运会他们写了《清平乐?校运会》。从隐贤山庄研学归来的途中,我的手上就收到了好几篇学生的诗词佳作。闲暇时光,孩子们也喜欢“涂鸦”。每每看到他们为自己写的诗词那兴奋自豪感,我都由衷地感叹中华传统文化的魅力。
二、研读教材——传承传统文化精髓。
        教材中有很多地方都有传统文化的影子。教师在研读文本时多了解相关的文化背景,教学时就能深入浅出、有意识地向学生渗透传统文化。在教学六年级上册第六单元“日积月累”“五行”时,我除了引导学生朗读背诵外,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要按照“金木水火土”的顺序排列,通过出示五种物质的图片,引导学生发现:金变成斧头,可以伐木,所以木怕金。木头变成水坝拦住了水,所以水怕木。水可以泼灭火,所以火怕水。火会燃烧物质变成灰烬,所以土怕火。这五行是我们的祖先考虑到它们之间相互害怕的关系排列的。由此,孩子们更有兴趣了,激发了他们对 “五谷、五音、五彩”传统文化的了解。
三、书法艺术——散发传统文化魅力
        统编教材叫入了书法课程,其目的不仅是为了让学生能够写得一手好字,更是为了向学生传授我国优秀的传统文化知识,让学生能够从中了解书法中的文化知识,并将其发扬光大。11册教材的第2、8单元还专门设立了“书写提示”。在教学时,我除了让学生明白书写要求外,还选取一些字让学生了解汉字的形体结构,使学生认识到汉字的构成规律,从中认识汉字的结构之美,这也是弘扬传统文化的一种形式。在11册 “艺术之美”这一单元中,我结合单元主题和口语交际《聊聊书法》,从王羲之的《兰亭序》引导学生走进书法国粹,激发学生对我国古代书法艺术的兴趣,同时,我调整了教学的顺序,把第八单元的“书法提示”也放在了这一单元来学习。王羲之、“颜筋柳骨”三位书法家的艺术风格进行对比。同时,我还多次从书写古诗词、制作诗词书签中,引导学生体会中国古典文化之美,这样即让学生体会到了古诗词的语言之美、意境之美,又激发热爱书法的热情。
         平时的字词教学,也不仅仅是为识字而教,更赋予汉字教学文化传承的使命,学生不仅学到知识,还受到文化的感染、思想的熏陶、精神的提升,丰盈了人文精神和审美情趣。
四、读整本书——提升传承传统文化能力
     语文教学其实是国学教育,是传统文化教育。语文教材所选的课文,教材中对整本书阅读所推荐的书目都可以说明这一点。整本书阅读要优于单篇阅读,这一点无可置疑。近几年,我结合教材内容开展了《西游记》《红楼梦》《水浒传》《三国演义》《史记》《论语》等经典名著的整本书阅读,通过导读课、汇报表演课等方式让学生在阅读中汲取传统文化的营养,获得人文素养的提高。
        另外,我还会结合传统节日,开展“诗配画”、诗词飞花令、诗词接龙等各种活动,让传统文化植根孩子的心田,感受中国传统文化的魅力。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