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家长言传身教对孩子身心健康的重要性

发表时间:2020/9/7   来源:《中小学教育》2020年第3月第9期   作者: 朱晓静
[导读] 家庭是每一个人的第一所学校,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孩子的身心健康受家庭教育的影响是最深的。当家长的教育方式改进了,孩子的成长过程中就少走许多弯路,使其早日向高品质的人生轨迹靠拢。
        【内容摘要】:
家庭是每一个人的第一所学校,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孩子的身心健康受家庭教育的影响是最深的。当家长的教育方式改进了,孩子的成长过程中就少走许多弯路,使其早日向高品质的人生轨迹靠拢。
【关键词】:
言传身教 儿童 身心健康
【正文】:
        现代这个社会,在许多家庭的教育中存在着多种方式的误区。这种误区在不同程度上阻碍着家庭功能的发挥,影响着孩子的身心健康和正常发展。而教育孩子是一门最大的学问,而且也是最难的学问,因为这个过程随着孩子的成长永远不会给你重新再来的机会。我们当家长的有重新选择工作环境的勇气和能力,却没有放弃孩子的念头和勇气,所以面对孩子的长成过程,我们面临的家庭教育任重道远。
一、侧耳倾听,打开孩子心灵的窗口
        好多家长总是抱怨自己的孩子不听话,跟孩子说上十几句甚至几十句也回应不到一句。其实这样的沟通现象不是一日形成的,究其原由可能是多方面的。
        原因一,在与孩子交流时不尊重孩子。有些家长喜欢把话说透说露骨,以为可以让孩子记牢。如“你再这样不好好读书,以后只能去扫大街,当讨饭佬。”这样的话几乎成了很多家长在教训孩子好好学习时的“杀手锏”。认为小孩子不太懂事,这样的话可以刺激他好好学习。其实,这样的办法收到的效果往往是最差的。我班上有一个叫小健的孩子,因为入小学前家长对他没进行多少学前的学习指导,开学的前一个月一直无法适应小学生活,孩子的爸爸妈妈以为孩子偷懒,一看到他作业没做好,就不问青红皂白先狠狠地批评一顿再说,这样的批评责骂不但没让孩子进步,孩子反而吵着不想学习了。他的父母非常着急,多次来找我寻良方,想对策。经过几次平等对话后,才知道孩子看到其他同学比他棒,心里感到难为情,担心自己跟不上,最后选择自我放弃的方式来回避与其他同学的竞争。打来了心结后,他妈妈每天鼓励他,从细微处找他的闪光点,慢慢地,他的字端正了,动作也快起来了,人也变得越来越自信。与孩子交流最好的办法就是听听孩子的心里话,调整教学方法,在孩子不知不觉中让其从心底里接受。
        原因二,关心过度,什么事都不放心。现在的家长们几乎把所有的生活都围着孩子在转,因此孩子基本不用动脑思考自己的问题,久而久之,孩子就封闭在自我的小世界里,不再喜欢跟家长来讨论。遇到这种事情,家长应该信任自己的孩子,放手让孩子自己去解决问题,让孩子自己解决生活中的事,让孩子自主地学着做自己的事,遇到困难及时与家长沟通。为了扭转这样的现象,我从这学期开始,让孩子每天为家庭做家务事,自己能做的事尽量自己做,跟家长夸夸班上的好同学,同时提醒家长多鼓励或表扬孩子。大半个学期下来,家长们纷纷反应道,孩子在家中变得更懂事了,喜欢和大人抢着做家务事了,也喜欢缠在身边叽叽喳喳说一些学校里的事情,因为孩子的改变家里也变得更温馨了。
        原因三,过于严厉,吝啬对孩子的表扬。人都有一种追求快乐的本性,特别是孩子,他们更需要在快乐中成长。如果孩子总是受到其他人恶意地对待,他就会觉得世界对他不好,甚至会觉得活着没有什么意义。因为,要让孩子感觉到快乐,这就需要父母多表扬、少批评孩子。有些家长会认为“孩子的优点不说跑不掉,缺点不说改不掉”。比如:咱班上有个女孩子已经非常优秀了,一次考试又得了第一名,但是家长看了99分的试卷后不但没表扬,还批评道:“你看你!又考不到满分,再细心点不就100分了吗?”孩子本来考了第一名满心欢喜,结果反而挨了批,严重地打击了孩子的积极性。其实从孩子的心理角度来分析,他们渴望得到家长的肯定,如果家长能适时地表扬一下,孩子就能对自己更有信心,那么在生活中、学习中、与同学相处中都会充满自信。


        为孩子营造一个温馨的家庭成长环境,与孩子建立朋友式的交流模式,可以有效地打开孩子心扉,排解心中的困惑,树立其信心,阳光般地成长。
二、潜移默化,良好习惯早养成
        所谓教育,就是有计划地感化孩子。所以做家长的,我们要事事想在孩子前面,为孩子预设成长的空间和过程,既要想清如何引导孩子向好的方向发展,又要考虑到孩子面临挫折如何面对。作为家长重视孩子成长的过程,在日常生活中细水长流,养成一个个良好的习惯。那么,怎么才能培养孩子良好的习惯呢?我国著名的教育家陈鹤琴先生就曾这样说过:“做母亲的最好只有一只手”。意思是要让孩子在生活的潜移默化中养成优秀的习惯,而不是“包办代替”。著名学者孙云晓也建议家长,培养孩子的好习惯用“加法”,克服坏习惯用“减法”。如:刚上学的孩子坐不住板凳是非常正常的现象。一位细心的妈妈观察写作业的儿子,一会儿喝水,一会儿又撒尿,不到一个小时竟然折腾了四、五次。这位细心的妈妈看在眼里,却没有急于求成,而是在第二天孩子写作业时给提了个建议:坐下前把该办的事办好,我看你写作业时出来三次完全可以。这一次孩子完成作业果真少出去一次。以后在妈妈这样耐心地训练下,孩子最后终于做到了能集中精力把作业写完。在这个过程中,家长不仅帮孩子克服了不良习惯,更重要的是保护了孩子的自信心。
        此外,在培养行为习惯方面,家长还要注意自己的言行,必须从细、从严抓起。而作为家长更应该注重自己的言行,起到模范的作用。以责任心为例:我们当父母的必须清楚教育孩子是自己的责任,我们没理由推给父母、公婆,甚至老师。“没时间、没方法、没精力”全是给自己找的理由,比无知的孩子说自己没学好是因为同学影响更可笑,也更可悲。如果生活中的父母是个推卸责任的人,那么你的孩子也会养成不负责的习惯,甚至是个自私自利的人。
三、理性培养,扶植广泛的兴趣爱好
孩子在成长的过程中,会对许多他未接触过的事物产生兴趣,这种兴趣会成为孩子学习的动力。作为父母不但不应当扼杀孩子的兴趣,反而应该善于发现、积极培养孩子的兴趣。因为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没有兴趣的话,很难做成一件事。
当孩子把新买的小汽车拆得七零八落时,家长可以和孩子一组装;当孩子一直缠着你问这问那的时候,家长回答不了的问题可以跟孩子一起查阅、请教别人;当孩子把自己搞得灰头土脸,在丁丁当当做点小东西时,家长可以看看有没有什么好的方法可以帮助孩子。在这些兴趣的带动下和家长大朋友的鼓励、协助下,孩子将来很有可能成为一名机械师、建筑师、科学家……
也有些家长把自己的梦想全寄托在孩子身上,想想自己小时候没机会学这学那,于是看见同事的孩子学拉丁舞参加演出了,明天也带着孩子去学舞蹈;看见邻居的孩子学画画得了个奖回来,第二天也带着孩子到美术培训中心去学画……慢慢地,孩子的课余时间被唱歌、跳舞、绘画、书法、钢琴等各种艺术训练时间占据得满满的,根本没有自己自由支配的时间。渐渐地,孩子失去了对生活的激情,甚至生活的兴趣。一个理性的家长,既要让孩子学得充实,又让孩子玩得开心,不妨利用业余时间跟着孩子学一学,既感受孩子学才艺的辛苦,又用行动去感染孩子培养兴趣爱好会让人一生受益无穷。
        “人生小幼,精神专利;长成以后,思虑散逸;固须早教,勿失机也。”古代学者颜之推的话道出了家庭教育的重要性,家长对孩子近距离的言传身教更有利于对孩子身心的培养起到潜移默化的作用。而教育方法的正确与否对孩子品德和心理成长有直接而重大的影响。

【参考文献】:
1.孙云晓,《好孩子好习惯》,漓江出版社,2006年
2.李振霞,《母爱似水》,少年儿童出版社,2005年
3.杜雯,《农民子女教育手册》,中国农业大学出版社,2005年








作者:朱晓静
联系地址:浙江省绍兴市柯桥区中国轻纺城第二小学 联系电话:13575557975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