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信息时代的到来,为教育领域提供了新的硬件支撑。尤其是在高中语文教学中,微课由于其显著的应用优势颇受教育部门的重视。因此,对于微课在高中语文教学中的应用解析研究具有较大意义。基于此,本文首先阐述了微课在高中语文教学中的应用意义,再从丰富课堂导入环节、构建合理、科学的教学情境、发挥好微课在课堂总结上的作用三个方面分析微课在高中语文教学中的应用策略,以供相关人士交流。
关键词:微课;高中;语文教学
引言:
在新课程标准改革的社会历史背景之下,信息技术的日新月异,为微课在高中语文教学中的普及和运用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为了全面提高高中生在语文学习中的学习效果,授课教师应当结合教材资源、学生的认知水平和教学的实际情况,灵活地将微课运用在高中语文教学的各个环节中,帮助培养出具备综合素质的应用型人才。
一、微课在高中语文教学中的应用意义
微课在高中语文教学中的运用具有以下三点优势:第一,时间短、内容精悍。第二,形式丰富、趣味性强。第三,能有效地突出教学的重难点。这三点优势不仅能够克服传统高中语文课堂上“满堂灌”式照本宣科教学模式的缺点和不足,同时也符合学生的实际需求和社会对人才培养的要求。由于高中语文学科是一门综合性较强的学科,其涉及范围较广、学习难度较大,因此,教师必须深入的挖掘教材资源中符合学生性格特征和兴趣取向的内容,发挥微课在教学运用中的最大优势,增强学生在语文学习中的学习效果。另外,微课建立在互联网技术的基础之上,因此,微课的资源种类繁多、内容丰富。教师在高中语文课堂上运用微课,能够有效地提高上课效率,弥补在课堂上关于理论和实践教学上的不足,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主动性,提高教师的教学质量。
二、微课在高中语文教学中的应用策略
(一)丰富课堂导入环节
在高中语文课堂的导入环节利用微课的教学形式,能够为学生在课堂上的学习,营造和谐、融洽的课堂氛围,增强学生的课堂代入感,避免学生对语文学习产生排斥和恐惧心理。尤其是在学习难度较高的语文知识时,微课的运用能够有效地克服学生的人身经历和生活经验较少的不足,通过生动形象的视频播放、图文结合等形式,帮助学生在微课上对难度较高的知识点有所学习和了解,从而培养学生在语文学习上的自信心。
例如,在学习《林黛玉进贾府》这文章时,由于大部分高中生对当时的社会历史背景和封建家族的礼仪等不甚了解,因此,教师可以利用微课的形式,向学生突出讲授本课的教学重难点社会历史背景以及文章的情节、发展和线索,再结合影视资料,向学生全面的展示林黛玉进贾府的真实情景,再引导学生自主思考文章中各个人物的性格特征,帮助学生感受在封建时代背景下,地主家族的奢侈风气,提升学生在阅读文本时的理解能力。此外,教师也可以鼓励学生在课后阅读与“红楼梦”相关的文章或阅读名著,以此来拓宽学生在语文学习中的阅读视野[1]。
(二)构建合理、科学的教学情境
合理、科学的课堂情境能够帮助学生更快的进入上课状态,吸引学生的课堂注意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传统的高中语文教学模式在课堂情境的创设上较为缺失,导致课堂氛围沉闷,学生的上课激情不高,这在很大程度上也打击了教师的上课积极性。可见,在新时代高中语文课堂的新要求下,课堂情境的创设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因此,教师要挖掘微课在构建恰当的课堂情境的推动作用,增强学生的课堂体验感。同时结合学生的生活实际和经验,在课堂上让学生产生情感共鸣,使学生对课堂学习产生较强的认同感。例如在学习《鸿门宴》这一文言文时,授课教师可以采取微课的形式,帮助学生理解鸿门宴发生的历史背景、故事情节、人物性格的分析等,让学生在微课的学习中从多个角度解读《鸿门宴》这篇文章,攻克重难点,掌握文章中所表达的情感内容或折射出的文学价值和文学内涵。另外,教师还可以利用微课播放与“鸿门宴”相关的影视资料,或鼓励学生进行角色扮演,帮助学生在角色代入中牢记知识点,实践的环节也能有效的火雨课堂氛围,激发高中生在语文学习上的积极性和学习热情[2]。
(三)发挥好微课在课堂总结环节上的作用
由于高中语文知识的分散性较强,因此,在课堂的尾声需要教师对课堂内容进行总结环节。传统的课堂总结一般采用教师的简单讲述为主,无法加深学生的学习印象。因此,教师可以利用微课的丰富性特点,利用思维导图、树状图等形式,帮助学生构建完整的知识体系,发挥微课在总结作用上的丰富性,加深学生对课堂所学知识点的印象,使学生构建其自身的语文思维体系,以此来提升学生的学习效果。
三、结束语
信息时代为教育带来了极大的便利,尤其是维克的运用客服了传统教学模式的种种弊端。这就要求高中语文授课教师要灵活的运用微课在语文教学中的作用,从课堂的导入环节、教学情境的创设、课堂总结环节等方面入手,全面提升高中语文教学的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1]冉娟.试析微课在高中语文教学中的应用及启示[J].新课程(教师版),2019,000(001):129.
[2]蒋淑琼.浅析微课在优化高中语文教学中的应用[J].赢未来,2018(21):399-3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