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高考是检验学生综合水平的手段,之前的高考语文试题,都侧重对语文知识点的考察,但随着我国经济的迅速发展,带动了各行各业的繁荣,社会对人才的需求也在不断变化,也就意味着传统的高考内容不再符合为社会输送人才的标准。基于此情况下,我国教育部开始进行高考改革,要求高考语文能考察出学生全面的综合素质。也就要求学校的语文学科教学要从多方面提高学生的全面综合素质。提高学生全面综合素质最有效的手段就是增加学生的阅读量,通过对多类书籍的阅读,将量变变成质变,以此来全方面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量变到质变的过程并不是一蹴而就的,所以学校要从小培养学生的语文阅读水平,打下良好的阅读能力,从而提高小学生在语文阅读的学习质量与学习效率,使小学生在未来高级语文学习上打下坚实的基础,全面提高小学生的综合素质。本文重点以小学六年级语文阅读教学实践及注意问题展开相关分析。
关键词:语文阅读;教学;实践;注意问题
当前教师在进行小学语文的阅读教学时,往往采用单一化的传统式教学方式,以教师为课堂的主体地位,忽视了小学生的个性化发展,学生往往都处于被动接受学习的地位,同时教师在语文阅读教学往往纸上谈兵,忽视了课内实践教学对学生提高语文阅读水平的重要作用,采用单一化的传统式教学方式,不仅没有提高小学生在语文阅读上的学习质量,反而降低了学习效率与学习兴趣。所以,为了有效地提高小学语文的阅读水平,就要求教师采用合适的语文阅读教学方式,加强学生对语文阅读学习的理解能力,从而提高学生综合语文阅读素养。
一、目前小学六年级语文阅读教学现状分析
当前小学教师由于教学任务的压力,在进行语文教学时,只顾追赶教学进度,忽视课堂互动对学生语文阅读学习的帮助,同时教师在进行教学时,往往都自说自话,没有给予学生对新知识的消化与思考空间,所以导致小学生在语文阅读上的学习质量不高。随着新课改的加深,教师对语文阅读加大了重视,也采取多样化的教学方式开展语文阅读教学活动,但学生的语文阅读水平并没有明显的提高,教师在进行语文阅读教学时,只顾及到了开展的形式要多样化,却忽视了要想提高学生的语文阅读能力,需要教会学生在语文阅读上的学习方式和理解方式。还有部分教师在进行语文阅读教学时,只依赖教案和参考书,让学生在进行阅读理解时,只停留在表面上,没有引导学生进行深层次的挖掘,导致学生对语文阅读的理解较浅,在实际问题的解决中,也很难答对相关文章的理解性问题[1]。
二、阅读教学中需重视的问题
(一)明确课文作用与体位,结合学习重点开展教学
当前阶段的小学生逻辑思维与思维发散能力发育不成熟,且偏于感性化,多抽象的事物理解有不小的难度,教师在进行语文阅读的教学时,要把握好小学生这一特点,制定适合学生学习发展的语文阅读教学规划,梳理好语文阅读清晰的逻辑结构,便于学生可以直观的理解好文章的逻辑关系。现阶段使用的小学语文教材都是结合小学生的理解能力与接受能力进行编写的,所以具有很强的科学性,教师要明确教材在语文阅读学习中的主体地位,立足于教材展开语文阅读教学。
例如:在进行小学语文部编版六年级下册第二单元《鲁滨逊漂流记(节选)》的学习时,教师要把握好这篇文章的中心,也就是文章想让学生们明白的是什么?是让学生们通过对文章的阅读理解鲁滨逊在历经各种困难后的心态。在抓住核心思想后,教师要在课前做好充分的备课,教师在理解文章的全部内容后,按照文章的结构,将鲁滨逊与各种各样的困难进行连接,从而一一导出每一段困难后鲁滨逊的心态变化,在正式上课时,教师可以先带学生们进行通读理解文章的大致内容,再按照文章每个部分的内容,进行文章内容的架构,在鲁滨逊遇到困难时,教师可以让学生转换身份,体会每一阶段鲁滨逊的心情,从而与学生一起完成文章的逻辑结构图。一步一步的引导学生完成对整篇文章的理解[2]。
(二)指导学生进行默读、朗读
小学六年级的学生马上就要进入初中的学习,也就进入到了学习的新高度,但小学生在小学期间的学习能力,决定了能不能与初中的学习进行良好的对接,所以,小学语文的教师要充分发挥引导性作用,教授学生在语文阅读上的基础学习方式,提高小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从而自己也可以提高对语文阅读的理解。阅读首先要读,要仔细的读,全面地了解文章的大致内容。所以,教师要指导学生进行默读和朗读,通过默读与朗读可以集中小学生在语文阅读上的专注力,因为小学生在这个年龄阶段专注力是比较弱的,同时非常的贪玩,文字本身就是一种很单一的事物,学生很难通过文字就喜欢上阅读。使用默读和朗读可以让小学生的专注力一直在文章的内容上,而且默读和朗读也可以有效的避免学生在阅读中丢字落字的现象,在提高学生对语文阅读理解的同时,也促进了学生语言上的正确表达[3]。
(三)掌握文章主题内容,领悟文章表达方式
语文阅读最重要的是理解课文中主要表达的内容,所以,教师在进行语文阅读的教学时,要先让学生们掌握文章的主题内容,一般情况下文章的主题内容就是文章的题目,题目是整篇文章的核心凝缩,通过理解文章的题目后,教师再引导学生阅读课文的具体内容,从具体内容中学习文章都采用了什么手法进行表达的。文章中表达方式的使用,就像是笼罩在核心内容上的雾,只有拨开迷雾,才能真正理解好文章的内容。
例如:在进行小学语文部编版六年级下册第三单元《匆匆》的学习时,教师可以先给学生们讲课文中的表达手法的含义与使用,在表达手法讲完后,教师可以告诉同学们一般文章的题目就是文章的主题,那这篇主题是什么?学生就能明白这篇文章的主题是匆匆,教师可以让学生们通过默读和朗读的方式了解文章的具体内容,找出文章中用到的表达手法,有的同学会在文章中找到排比,作者通过描述洗手、吃饭的时候,来表达时间的流逝;有的同学还找到了比喻,将“时间”比作“轻烟”,表示时间容易消散等。通过文章中的表达手法,学生们就可以清楚的理解,文章主要含义是时间匆匆,容易流逝,所以要珍惜时间,享受当下[4]。
(四)抓住文中关键性词句,体会文章表达效果
在教师在进行小学语文余毒教师时也要注意引导学生抓住文章的关键词句,关键词句是文章结构的突出衔接点,找到了文章每个部分的关键词句,学生就会体会好文章的表达效果。同时每一篇文章后都有与文章相关的问题,有的是理解文章内容,有的是体会文章的表达效果。
例如:在进行小学语文部编版六年级下册第三单元《那个星期天》的学习时,文章后第三题就是要体会文章的表达效果,《匆匆》和《那个星期天》都表达了作者的真实情感,那两篇文章在表达情感的方式上,有哪些相同点和不同点?教师就要让同学们先在两篇文章中找到,哪些关键词句表达了作者的情感,如《匆匆》:我掩着面叹息。但是新来的日子的影儿又开始在叹息里闪过了等。又如《那个星期天》:我看着太阳,看着光线,我一声不吭,忽然有点儿明白了。学生可以用荧光笔在文章中做标记。同学们通过对两篇课文关键词句的分析就能得知,《匆匆》和《那个星期天》的相同点在于都采用了内心独白的形式将作者的真实感受直接展现在了读者的面前,在情感表达上也都很真诚自然。不同点在于《匆匆》用了很多表达手法如:拟人、比喻、排比等,形象又诗意的表达了作者对时光匆匆的追问和无可奈何,而《那个星期天》是作者以孩子的角度看待这个世界,用稚气言语让人感同身受,作者采用的是间接抒情的表达方式,将情感与环境相融,通过不同的动作描写,让读者跟随环境的改变体会作者不同的心情变化[5]。
结束语:
综上所述,在进行小学的语文阅读教学时,要采用有效的阅读教学方式,来提高学生的语文阅读水平。通过对学生语文阅读能力的培养,也发散了学生的思维,开拓了学生的视野,增强了学生对人对事的理解能力,培养学生全面的综合素质,为学生在未来的学习与发展中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余富英.浅析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需要注意的问题[J].语文课内外,2019,(30):146.
[2]邱玲玉.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实践和创新策略研究[J].中外交流,2019,(1):215.
[3]王凡莲.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实践和创新的策略研究[J].语文课内外,2018,(32):233.
[4]高松.初探小学六年级语文阅读教学中应注意的问题[J].中外交流,2018,(2):210.
[5]王琦.小学语文阅读教学需注意的问题[J].华夏教师,2018(19):42-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