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语文教学中养成教育渗透思考

发表时间:2020/9/7   来源:《中小学教育》2020年第3月9期   作者:唐秀华
[导读] 在初中语文教学过程中,养成教育的渗透是培养学生行为习惯的教育。在语文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写作、语感、团队意识等行为习惯,是初中语文课堂实现高效性的关键环节。
        摘要:在初中语文教学过程中,养成教育的渗透是培养学生行为习惯的教育。在语文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写作、语感、团队意识等行为习惯,是初中语文课堂实现高效性的关键环节。
        关键词:语文教学;养成教育;培养;渗透
        语文学习是学生学习其他学科知识的语言工具,而且是学生树立人生观和价值观、完善人格、为社会和个人发展提供良好情感体验的基础。因此,语文学习对学生而言非常重要,对学生未来的发展意义重大。
        近几年,各学校为了追求语文学科的教学效果,通过题海战术以及令学生对知识点进行死记硬背的方式来达到提高成绩的目的,很不利于学生的长远发展,尤其在初中阶段的语文教学中,学生们刚经历完小学时期家长和教师要求的“被动”的学习模式,当转向主动学习的模式中时,学生情绪往往是很强烈的。这对教学中渗透各种语文素养教育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通过在课堂教学中渗透养成教育,可以令学生掌握科学、高效的学习方法,同时有利于提高学生在语文学习中的自我成就感。
        一、语感养成教育
        语感是语文之美的体现,人一旦养成语感,言谈举止便可富有诗书气自华,但是学习语文的过程,不是今天树立目标,明天努力做,后天就可以有所收获的实践活动,培养语感需要学生通过切身实践、长期积累并不懈努力,才能拥有成果。语感还是一种语文修养,修养的过程需要广泛接触典型的语言材料,通过欣赏、阅读、分析、品味和探究以及沉淀语言,才可以形成良好的语感,从而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在初中语文教学过程中,培养语感必须要加强阅读、说话、写作的训练。这种训练在教学引导活动中会更容易实现,举个例子来说,教师可以向学生提供专题性的语言素材,为学生规定适当的任务和情景,展开辩论或者讨论等语言输出方面的练习。古诗是最合适的选择,因为古人作诗比较精炼,往往达到一字传神的效果,比如王安石在写“春风又绿江南岸”时,在应用绿字之前,反复斟酌“到”“回”“来”的韵味,最终都不符合心意,才用了绿字。
        教师可以让学生们也去体会这些字应用在诗句中的效果,经过课堂讨论,学生会明白“绿”字不仅包括其他几个字的含义,而且还将春风写活了,传递出一种在微风的吹拂下,江南两岸生机勃勃,万物复苏、欣欣向荣的意境,而其他几个字只表现出春风来了的事实,没有突出春风的作用和效果,所以说一字之差产生的效果是迥异的。
        比如在讲授辛弃疾的《西江月》一诗中,让学生分析“旧时茅店社林边,路转溪头忽见”这句诗,学生们通过讨论,可以发现这句诗在注解的顺序上有所不同,为了方便学生理解,教师可以举生活中的例子,比如将“怎么了,你?”和“你怎么了? ”两句话进行联系,学生可以明白颠倒语序有时是在刻意强调字里行间的感情。

通过对比和启发,学生很快理解辛弃疾这样写的目的是在强调他在雨中客栈避雨时的喜悦心情。
        二、团队意识养成教育
        在语文课堂的实际教学中,学生的合作与竞争意识并不缺乏,对学生的养成教育而言,创设竞争与合作的良好氛围至关重要。教师应让学生深刻理解团队合作的重要性以及在合作中竞争、在竞争中合作,这样才能提高自身能力并取得长远发展。新课程改革要求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体,教师充当学生的顾问和指挥者,使学生的学习过程变得高效性。
        在展开小组合作之前,教师应该认识到学生们的语文素质存在差异性,应根据学生能力的强弱做好合理的搭配,使学生间可以互相探讨,互相学习,扩大学生的优势,缩小学生的劣势。其次,在进行合作讨论之前,要落实组长负责制,选出每组能力较强的人当组长,积极带动全组成员,并对能力较弱的同学,学会用微笑和大拇指对其表示肯定。
        教室可以坐下来和学生一起讨论,给学生做好示范。组长给成员分配任务,鼓励大家各抒己见,然后进行集体讨论,得出最终结论,这样可以保证每个成员都有机会发言,同时还可以顺利找到解决问题的办法,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要避免假合作,如“学困生”“优生”“挑大梁”“跑龙套”等。
        这样做是为了让小组成员可以畅所欲言,让每个人都有机会发言,让每个人都有机会展示自己,成绩好的学生可以带动成绩差的学生,让后进生在轻松的氛围中激活思维,变得自信和勇敢。除此之外,教师要抓住时机,当好课堂的导演,让学生演好演员的角色,使每位学生养成爱发言的好习惯。教室要充分挖掘每位学生的优势,使语文课堂的效率得到提高,体现出竞争中有合作,合作中有竞争的真谛。
        三、培养学生养成良好提问习惯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实施,学生的学习能力得到了提高,但是由于受成长环境的影响,很多学生欠缺质疑的能力,已经习惯了对家长和教师听之任之,很少主动提出问题,不利于学生培养创新精神,所以教师应该鼓励学生多提问。当学生在课堂积极提出问题时,教师要及时给予表扬,以便更好的激发学生的提问积极性,使学生养成提问的好习惯。
        总而言之,在初中语文的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学习习惯不是一蹴而就的,是一项长期的教学任务,语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给予学生针对性的引导,帮助学生改掉不良的学习习惯,促使学生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喻拾根.初中语文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J].课程教育研究(新教师教学),2016,16(35):145-146.
        [2]张海英.语文教学中学生良好学习习惯养成教育策略[J].现代语文(教学研究版),2017,22(8):104-105.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