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语文课 堂教学的提问艺术

发表时间:2020/9/7   来源:《中小学教育》2020年第3月9期   作者: 唐石林
[导读] 语文课堂教学的提问是一门艺术,本论文从课堂提问的四大特点、提问的种类、如何设计好的问题和提问中应注意的问题来分析语文课堂教学的提问。
        语文课堂教学的提问是一门艺术,本论文从课堂提问的四大特点、提问的种类、如何设计好的问题和提问中应注意的问题来分析语文课堂教学的提问。下面,我就从提问的特点、提问的种类,如何才能设计出好的问题和提问中应注意的几个问题来谈谈语文课堂教学中的提问艺术。
        

关键词:    课堂    提问艺术    特点    种类    设计

一、课堂提问的种类
 (一)直接提问和间接提问
        在课堂教学中,大量运用的是直接提问。直接提问单刀直入,开门见山,好处是方向性强,可以集中学生的注意力,在最短的时间内解决问题:缺点是缺乏趣味性,印象浅。间接提问(又叫曲问)则是拐弯抹角,旁敲侧击,可以激发学生的兴趣,印象深刻:缺点是占用时间长,方向性差。比如,《中国石拱桥》中有一句"大拱的两肩上各有两个小拱",其中"肩"字用得好,准确的写出了小拱与大拱的位置关系。
        如何采用直问,很简单:"哪一个字准确点明了大拱与小拱的位置关系?"学生很快就会回答上来。若采用曲问可以使用填空
大拱的两(A.边B.头C.肩D.端)上各有两个小拱。
        甲生可能会说:"在大拱上方有四个小拱。"乙生可能会说:"大拱两边各有两个小拱。"两种表述均不能准确点明大拱和小拱的位置关系。显然都是不准确的。在这种情况下,教师引导学生看课本,书上写着"大拱的两肩上各有两个小拱",学生对此的印象会非常深刻再如《愚公移山》中有"邻人京城氏之孀妻,有遗男,始龀,跳往助之"句。钱梦龙老师问学生:"这个年纪小小的孩子跟老愚公一起去移山,他爸爸肯让他去吗?"学生先是一怔,稍加思索后便达道:"他没有爸爸!"钱老师问:"你们怎么知道?"学生回答:"他是寡妇的儿子。孀妻就是寡妇。"这正是"醉翁之意不在酒"的曲问
(二) 口头提问和书面提问
        课堂教学中,大量运用的是口头提问。口头提问一般在教读课中运用,教师和学生的交流通过口头提问实现。书面提问一般在自读课中运用。自读课以学生的自学为主。但重点解决哪些问题需教师确定。问题板书在黑板上或写在讲义上、课本上学生带着问题研读教材,互相讨论,最后解决问题。比如《我的叔叔于勒》是一篇自读课文,我教学时在黑板上写下了以下思考题:
1、本小说情节的开端、发展、高潮、结局怎样划分?并各起一个小标题
2、小说的主人公是谁?为什么?
3、菲利普夫妇对于勒的态度前后有哪些变化?说明了什么?
4、举例分析小说是怎样通过人物的神态、动作、语言、心理方面刻画人物性格的?
(三)宏观提问和微观提问
        问题有大小之分,提问也应当有宏观和微观之别。宏观提问涉及文章的布局谋篇,微观提问涉及字词标点的运用。对大问题,要花大气力搞透彻。因为大问题往往体现文章的特色,也往往是带有规律性的东西。如《白杨礼赞》和《海燕》,在这两篇课文中,大问题是象征手法,应在这个问题上设计提问。但小问题也不容忽视,因为大问题往往通过细枝末节来表现。刚才提到的两课,如果我们要分析象征手法,离开具体的例句就无法进行。

从这个意义上说,没有小问题就没有大问题
(四)形象性提问和抽象性提问
        语文教材中有文学作品和非文学作品两大类。这两类教材在问题的形象性上有很大的差别。前者要求以感情为基础,后者要求以思辨为基础。但在教非文学作品时,就很难用形象性提问了。比如教汉语常识,一般用抽象性提问。与前者相比则显得燥乏味但二者又不是截然分开的。有些时候,形象与抽象可以互相转化。比如教《茅屋为秋风所破歌》,教师可以提问:"杜甫身居茅屋,心忧天下。中国古代知识分子中还有谁具有这样的思想境界?说明了什么?"学生可以例举从屈原到龚自珍一大批优秀知识分子,从而上升到理性的高度来总结。这就变形象为抽象了。形象与抽象在语文课堂中是相辅相成的,相得益彰
二、怎样才能设计出好的提问呢
        首先,要吃透教材。吃透教材是设计提问的基础,吃不透教材上课,就好比隔靴搔痒。吃透教材上课就能够驾轻就熟,左右逢源。吃透教材必须做到以下几点:第一,理清作者的思路。叶圣陶先生说:"作者思有路,遵路识斯真:作者胸有境,入境始与亲。"教师要认真研读教材,揣摩作者的思路,把自己比成作者,沿着作者的思路发展前进。第二,要把作者的语言变成自己的语言。当你真正理清了作者的思路后,你就自然而然地说出作者要说的话,就会与作者产生共鸣。第三,要能逃出作者思路的"小圈子",站在更高的层次上审视课文。要进得去,还应出得来。做到了以上三点,就是吃透了教材其次,要充分考虑学生的实际接受能力。教师的提问一定要结合学生原有知识与能力,脱离这个基础,任何提问都会失去意义。提问要有一定的趣味性,符合青少年好奇争胜的心理特点。那种板起面孔的课堂提问不受学生欢迎。
三、提问中注意的几个问题:
第一,提问不要太碎太杂。
        要使提问具有提纲挈领的作用,切忌"满堂问"
第二,提问要难易适度。
        太难会影响学生的积极性,太易不利于学生养成良好的思维习惯。那种学生举手如林的热闹场面未必是好现象。
第三,提问要具体,切忌宽泛无边。
        那种笼统模糊的提问令学生莫名其妙,无所适从。比如,问:"哪一个词用得好?"不如问:"哪一个动词用得好?"问:"本文分几段?"不如问:"本文为哪三段
第四,提问要注意分析语言。
        语文课离不开学习语言。教师要在推敲字词句上设计一些有意义的提问,引导学生体会理解作者在语言运用上的妙处
第五,提问要有启发性。
        所谓启发性,就是要启迪学生的心灵,使之闪耀火花激起学生发表见解的欲望。既活跃了学生的思维,又锻炼了学生语言表达能力。
第六,提问时要注意音量的大小。
        提问也是语言的艺术。一般来说,提问时声音大些,以引起学生的注意。但并非凡提问一定要声音大,有时候小声提问效果更好。
第七,提问时要注意体态。
        提问的效果与教师的体态有密切的关系。试想教师提问时抬头看天花板,效果会理想吗?教师提问时,不要来回走动:要面对学生,身体稍稍前倾;要辅之必要的手势。教师或严肃,或轻松,或风趣,应视具体情况而
以上就是我对语文课堂教学的提问艺术的认识
参考文献
1、《中学语文教学参考》;
2、《语文课堂教学研究与实践》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