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文化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融入刍探

发表时间:2020/9/7   来源:《中小学教育》2020年第3月9期   作者:李双艳
[导读] 传统文化在小学数学中的融入,关键要贴合数学学科的特点。
        摘要:传统文化在小学数学中的融入,关键要贴合数学学科的特点。小学阶段的学生在数学学习中,首先要弄清数学概念,这是最基础的要求;然后要具备良好的数学观念,这是学生学好数学的基础;最后还要具备优良的解题思维,因为解决问题从来都是数学的主要内容和最终目的。因此传统文化的融入,就要着重为学生在这三大方面的发展服务。
        关键词:小学数学;传统文化;融入
        中华优秀的传统文化包含着博大深邃的文化精华,其中不乏对教育教学有深刻启示的精华内容。其实在传统文化与数学教学之间,亦有诸多共通点,两者之间的共通点需要教师努力挖掘并提取以高效利用,从而促进高效课堂的构建。而且对于小学阶段的学生来说,枯燥的课堂上一旦有了新鲜元素的注入,也有利于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乃至启发学生进行深刻思考以实现进步。
        一、引入传统文化,加深概念理解
        小学数学教学的首要重点,是引导学生更好地理解数学概念。对于数学这样一门以解决问题为主的学科,对概念的良好理解并融会贯通以运用到实际问题的解答中是学生所应具备的重要素养。在加深学生数学概念的理解和认识上,教师可以尝试引入传统文化在课堂教学中,通过对其中与数学相关的文化概念进行讲解和延伸,引导学生联想到当前数学概念上,从而实现对当前所学之数学概念理解的加深。
        例如:在讲《概率与统计》的时候,我特意引入传统文化知识以期帮助学生加深对概率与统计的概念的认识和理解。概率与统计可谓是与生活息息相关,学生却对概率统计的概念认识不足,一者是学生思维观念的转变尚不足,其二是学生感觉知识较为枯燥。引入传统文化,可以增加学生学习的趣味性,激发其学习兴趣。
        于是我加入了《九章算术》中的问题:“今有勾八步,股一十五步,问勾中容圆,径几何?”其意思指的是直角三角形两直角边长分别为8步和15步,问其内切圆的直径为多少步。那么,现在若往此直角三角形内随机投一粒豆子,求豆子落在其内切圆外的概率是多少?这其中就体现了概率的数学概念,并且体现的是几何概率的知识,这样富有中华文字古韵的表述,使得数学概念和知识的呈现具有了与传统数学课堂教学中所不一样的色彩,从而为数学课堂教学增添了别样的鲜活元素。
        这样的传统文化内容课堂教学中的融入,可以为概率统计概念的讲解增添趣味性,从而在激发学生学习热情的同时,加深学生对概率这一数学概念的认识和理解。
        二、引入传统文化,促进观念更新
        对数学概念有一个优良的理解还不足以让一个学生的数学素养有质的提升,学生还应具备良好的数学观念,且不断在学习深入的过程中更新自己的数学观念。在培养学生的数学新观念上,我们同样可以尝试引入与数学相关的传统文化知识和故事,让学生从中获得启示,然后联想到数学学习上来,以更新相关的数学观念。
        例如:在讲《统计与概率》时,本人就特意引导学生做数学观念的更新。之所以更新数学观念,正是由于讲的是概率与统计的知识。概率与统计揭示的就是生活中我们无法全面兼顾和精确预估的数学现象。面对概率与统计的问题,就需要我们以随机观念来看待、分析和解决这些问题。而在学习这一部分的知识之前,学生基本上所学知识涉及的是计算数字和计量图形,这是需要精确无误的计量才能得到数学结果的,因此之前大家在数学学习和探索中已经养成了精确观念,而现在要学好概率和统计的知识,非一改精确观念为随机观念而不能进步也。于是我特意引入传统文化故事,以期启发学生更新数学观念。
        在 “田忌赛马”这一故事中,田忌手下的马总是不如齐威王的同等马,要取胜,精确观念下只会求三战全胜,然而三战全胜的情况在无论如何排兵布阵的情况下都是不可能实现的,反倒齐威王才有三战全胜的机会。而如果以随机观念来看待这场赛马的话,不求每一轮都取胜,反而要专门通过一次性价比极高的败(以下等马赚掉上等马),来挣得最终胜场上的占优,以做到三局中取两胜,才能达到最终的胜利。

其中“三局两胜”正体现了取胜概率的数学知识。可见随机观念在学习概率中的作用,学生受到这一故事的启发,从而在内心种下了随机观念的萌芽,这不仅对其当前学习概率知识大有益处,更对其之后的数学学习探索有积极影响。
        由此可见,数学教师要善于引入传统文化故事,以更好地启发学生,使其更新数学观念,摈除旧数学观念,以从中获得无穷受益。
        三、引入传统文化,强化解题思维
        数学最后总是归到解决问题上,这是数学的主要内容和最终目的。数学是一门不滞于书本知识的学科,在解题中,也不是具有充足的知识储备就能高枕无忧了,学生应该具备优秀的解题思维,这是非常重要的。那么传统文化的引入就要为强化学生的解题思维服务。于是教师可以引入一些与数学解题重要思想相关联的传统文化知识或故事,让学生受到感性而具体的启发,以强化自身解题思维能力,从而大大提升解题能力,实现数学成绩的质的飞跃。
        例如:曹冲称象这一传统文化故事中,就体现了数学中的“等量代换”思想,等量代换在解决数学问题中的作用自不必多言。曹冲通过用一批石头的重量来等同于大象的重量,然后将一块一块的石头进行称重加总最后得出大象的重量的方法,就巧妙地解决了无法直接称重大象的疑难,从而将一个复杂的整体问题分化拆解,从而实现对问题的简化。于是我在这个故事中穿插了等量代换的数学解题思维,大家在具体的故事讲解中对这一解题思维的妙用有了直观而真切的认识。
        同时在这一传统文化故事的启发下,学生对等量代换的具体用法也有了相当程度的认识和理解,于是学生在解题时逐渐对此思维方式运用自如。
        如右图,ADHE是边长为10厘米的正方形,GHCF是一个边长为8厘米的正方形,求阴影部分的面积。
        阴影部分中的小三角形EGF可以直接求出,但剩余的阴影部分对于小学阶段的学生还不能直接求出。于是学生明白应该换种方式,用总的面积减去空白部分的面积,来求得阴影部分的面积。学生学着做边AE和边CF的延长线,相交于点B,因此阴影部分的面积可以用大长方形ABCD的面积减去三角形ADE、CDF和BEF的面积得来。
        即S阴影部分=S长方形ABCD-S△ADE-S△CDF-S△BEF=(10+8)×10-×102-×(10+8)×8-×(10-8)×8=180-50-72-4=54.即阴影部分面积为54cm2.
        在数形结合的解题思维下,一道题目的解题难度被简化了。由此可见等量代换的强大作用。教师在融入传统文化在教学中时,要善于引导其为传授数学思想服务,使学生大获其益。
        综上所述,传统文化在学科教学中的融入,要针对具体学科进行具体分析,并完好切合当前学科的特点,以实现润物细无声的导入,从而潜移默化地对学生产生积极影响。因此,不断继承发展传统文化,并从中提取可以用在教学中的精华,是我们每一位教师应当积极探索的课题。我们要积极探求传统文化与学科教学间的联结点,以达成良好运用传统文化以促进小学数学教学创新发展的目的,从而为自身教学水平不断发展、学生学习不断进步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参考文献
        [1]高文豪.中国传统文化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渗透策略探究[J].科学咨询(科技·管理),2020(03)
        [2]刘盈春.浅谈优秀传统文化走进小学数学课堂[J].内蒙古教育,2020(03)
        [3]聂秀娟. 传统文化在小学数学课堂中的融合[C]. 武汉市创读时代出版策划有限公司.2020年第一期华中教师教育论坛资料汇编.武汉市创读时代出版策划有限公司:武汉创读时代出版策划有限公司,2020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