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化学是从微观的角度研究物质的成分及变化,需要学生具备良好的想象力和探究能力,通过创新实验教学的方式,让学生自主去寻求真相,能够提高学生的探究能力,培养学生的质疑能力,拓展学生的思维空间,有助于锻炼学生的观察分析与总结能力,促进他们科学、严谨求知态度的形成。目前初中化学实验教学模式过于陈旧,无法体现出实验的引导作用,教师要转变陈旧的观念,树立创新教育的意识,克服当前的困难,采取有效的措施改革创新实验教学的方式,培养学生成为有智慧、有实践能力的人才。
关键词:初中化学,实验,创新方法
一、先导入实验现象及结果,激起学生的好奇心
化学实验对初中生来说是新奇和神秘的,促使他们想要挖掘实验现象的本质,使得他们主动地投入到实验探究活动中。以往教师都是采取先将原理及理论的方式引入实验,让学生从实验现象中分析理论知识,在创新模式下,教师变更教学顺序,先向学生展示出其他的实验现象,引起学生的注意,使他们陷入到思考当中,产生迫切想要知道原理的愿望,这样他们才会在接下来的理论学习中变得更加积极,思维也会变得异常活跃。例如探究燃烧条件这一知识点时,不直接告诉学生条件内容,而是运用对比实验的方式,让学生透过观察实验现象,找出两次燃烧中的异同点,从中自主分析出燃烧需具备的条件,教师还可以设置一些问题指引学生思考:分别将白磷和红磷放在铜片上,为什么白磷燃烧而红磷没有呢?提示他们从物质的性质来分析,得出燃烧需要可燃物这一条件内容,再借助不同的实验来探索其他的条件,让学生自主总结出燃烧需要氧气、温度、可燃物等。这样逐步地带领学生进入到深入探索的层面上,使学生真正地参与到了探索活动中,让他们获得了良好的学习体验,感受到了成功的喜悦。
二、互换实验过程中的主体,提高学生的主动性
初中班级内的人数是比较多的,而化学实验器材是有限的,通常是采取教师操作学生观察的方式进行实验活动,让学生失去了参与感,降低了学习的主动性,拉低了实验教学的效果。所以在创新理念下,教师可以尝试着变换实验的主体,提供给学生实际操作的机会,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自身成为观察者和指导者,让学生有独立完成实验的机会,并鼓励学生合作探究,使得实验氛围变得活跃起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比如在“二氧化碳的实验室制取”活动中,教师可以让学生介绍每种实验器材的使用方法,讲述这个实验中所需要用到的器材:药释、大试管、酒精灯、铁架台等,还有高锰酸钾、澄清石灰水、细铁丝等物品,请一位学生演示实验装置的安装方法,讲述每一步需要注意的事项,有不同意见的学生可以随时提出疑问,从而完成安全实验装置的组装,再让其他的学生完成点燃、验证、讲解等步骤,营造出学生齐心协力做实验的氛围。教师则全程观察学生的操作过程,在最后的总结部分来讲述知识点。这种互换实验主体的方式,能够有效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使学生养成科学探究的习惯和意识。
三、有效拓展实验的空间,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化学是九年级的一门新课程,学生的学习任务比较繁重,课堂上有限的时间并不能满足学生亲自操作实验的需求,所以教师需要拓展实验的空间,鼓励学生利用课余时间去实验,使得教学不局限于教材,引导学生结合实验原理,替换教材中所使用的实验器材,做一些简单的小实验,从而对教学进行有效的延伸,可以增强学生对所学知识的分析与理解能力,促进他们创新思维的发展,满足了学生强烈的求知欲。比如在了解了引起铁生锈的原因之后,教师可以让学生自主设计一个放置铁生锈的实验,或者想办法用化学的方式去掉铁制品表面的锈迹,引导他们将所学知识应用到解决实际问题中,这样就有效地拓展了学生的思维空间,提高了他们举一反三的学习能力。再比如让学生自主设计一个探究燃烧条件的实验,用生活中常见的物品来完成实验,有些学生设计了一个水中着火的实验,有的学生设计了用纸盒烧水的实验,大部分学生的实验都比较新奇,并且能准确地说出其中的实验原理,证明了他们思维一直都处于活跃的状态,展现了他们创新力强的一面。通过这种由学生自主设计实验的方式,打破了教学局限性强的困境,有效地革新了实验教学的模式。
总体来说,实验在学生综合能力的发展进程中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初中化学教师要利用实验帮助学生深入地掌握理论知识,让其经历知识的探索过程,提供给他们独立实践探索的空间,有效地改善传统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最大限度地发挥实验的作用,散发出化学的魅力,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让他们在兴趣的引领下深入地探索,提高他们的学习能力。
参考文献:
[1]黄海云.基于深度学习的初中化学实验教学探究[J].江苏教育研究,2020(14):57-59.
[2]郭明霞.当前初中化学实验教学的不足及其对策分析[J].课程教育研究,2020(18):171-172.
[3]姜树萍.新课程标准理念下初中化学实验教学的探索与实施[J].才智,2020(10):1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