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历史与社会教学中培养学生学“问”的有效方法

发表时间:2020/9/7   来源:《中小学教育》2020年第3月9期   作者:南雯莓
[导读] 初中历史与社会教学中,应结合中国历史与世界历史的知识,融入政治、经济、文化、科学与地理等内容,凸显人文科学、人文文化和人文地理等特征,以期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摘要:初中历史与社会教学中,应结合中国历史与世界历史的知识,融入政治、经济、文化、科学与地理等内容,凸显人文科学、人文文化和人文地理等特征,以期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新课改中要求学科教学能启发学生的“问题“意识,引导学生培养自主、合作与探究学习的能力,培养学生相应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在这个过程中,个人觉得更需要培养学生如何学“问”的能力。本文主要探究历史与社会教学中的相对应问题------历史与社会教学中培养学生学“问”的策略,具体的策略包括营造良好课堂氛围让学生敢问、引导学生自主学习让学生会问、知识拓展迁移教学让学生想问等。教师根据课堂实际情况加以落实,以达到更好教育学生的目的。
关键词:历史与社会;问题意识;思维能力;创新能力;敢问;会问;想问

        爱因斯坦说过,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教育教学中,核心思想之一就是激发学生“问题“意识,引导学生自己提问,培养学生主动学“问”,所谓“学起思源,思源于疑”就是这个道理,学生在提问之前需要结合已有的知识与相关经验进行思考和探析,从而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以此提高自主学习能力。初中历史与社会教学中培养学生学“问”,教师应引导学生敢提问、想提问和会提问,鼓励学生敢于去质疑,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在发现问题与解决问题过程中提高历史与社会课学习效果,逐渐形成历史与社会学科的核心素养。
一、历史与社会教学中的相关问题简析
        历史与社会教学中培养学生学“问”,教师首先应该明确传统教学中存在着一些弊端,并根据自身的教学实际努力去改正这些问题,更好地激发学生的问题意识,让学生参与提问、主动思考。由于初中历史与社会的课程内容较多,尤其是八、九年级内容中含有很多的历史事件,对于这些历史事件,我们既要了解相关的背景、时间、人物、过程,还要了解事件的意义或影响。有些学校可能会出现占用历史与社会课的时间来安排其他的课程,导致历史与社会这一科的教学时间不够的情况。一些教师为了节省教学时间、加快教学进度,也许会采用灌输式的教学方式,给学生思考的时间少,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也就成了一句空话,学生因此无法进行有效思考和学会提问。虽然在新课改的影响下一些教师认识到了相关问题,在一些个别课程上采用师生互动、小组探究等方式教学,但是没能普遍推广开来,仅浮于表面、流于形式,因此也没能达到理想效果。
二、历史与社会教学中培养学生学“问”的策略
(一)营造良好课堂氛围让学生敢问   
        在传统的历史与社会的课堂上,主要是以教师讲授为主,学生很少有主动思考与合作探究的机会,大部分学生只被动接受知识,缺乏提问意识,这样的课堂形式在一定程度上禁锢了学生的思维,不利于提升学生思维能力,更没能达到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的目的,个人觉得亟需进行改革与创新。建议:教师应该在授课时适当留出一些时间让学生思考,展开探究,营造出一种宽松的课堂氛围。激发学生敢问的心态。教师在讲课时,学生如果遇到不懂的问题和不清楚的地方可以随时举手提问,师给出时间,让参与课堂的每个学生独立思考,甚至可以一起探讨问题,之后再为学生解答问题,这样可以有效启发学生的问题意识,提升学生提问的积极性,让学生敢于提问[1],
        例如,人教版历史与社会八年级的“甲午中日战争与瓜分中国狂潮”内容,主要让学生了解甲午海战的爆发原因和主要经过,知道《马关条约》的主要内容及带来的影响,了解战争的结果,理解马关条约签订后大大加深了我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教师可以先结合课程内容,播放有关《甲午风云》、《甲午大海战》、《北洋水师》等影片片段,创设轻松的课堂氛围,然后让学生自主阅读课本和自由提问。阅读教材,学生可能会对教材中一些内容不太理解,比如:清朝末年国库空虚、税收减少,如何赔付两亿两白银?为什么说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程度大大加深?从而让生自主设计问题。根据学生的提问,教师可以直接点出一些重要知识帮助学生理解,比如:第一个问题可以用关税等作为抵押,向西方贷款,使得帝国主义通过贷款控制中国经济命脉;第二问题主要是割让辽东半岛等地、开放通商口岸、允许投资设厂等。在学生探究学习的基础上,敢问的心态自然而然就产生了。
(二)引导学生自主学习让学生会问
        历史与社会的课堂教学中,教师可结合新课改的教育教学理念,多多引导学生进行自主、合作、探究学习,将课程的主要学习目标展示出来,让学生根据学习目标进行自主学习,在学生自主学习的过程中可能会产生很多问题,教师以此为契机,可以让学生独立思考或合作探究,并提出一些引导性和启发性的问题,从而让学生得出问题的答案[2]。
        例如,人教版历史与社会九年级的“五四运动”内容教学中,主要的学习目标有:了解五四运动爆发的时间、经过和口号等;理解五四运动爆发的主要原因和重要意义;理解五四运动是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始等。在教学之前,教师可以将学习目标直接展示出来,然后让学生对照学习目标进行自主学习,展开合作探究,对于前两项内容学生都可以很好地认识和理解,但是对于最后的问题,大部分学生可能都不太理解,于是问题随之产生:为什么说五四运动是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始?对于这类问题,教师可以先让学生独立思考,或者展开小组合作探究,然后进行点拨:事件的时代特点和发生条件有何变化?领导力量变化了吗?指导思想与发展方向变化了吗?通过类似的引导式提问,可以让学生认识到:五四运动是一次彻底地反帝爱国运动,工人阶级成为独立的政治力量登上了历史舞台,涌现出一大批信仰马克思主义的人物等。总之引导学生自主学习,让学生学会问,通过深入探究能够使学生收获多多。
(三)知识拓展迁移教学让学生想问
        为了更好地激发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启发学生问题意识,让学生更想提出问题,教师还应该以历史与社会课程内容为依托进行知识拓展迁移,引入一些拓展性的内容,激发学生好奇心和求知欲,让学生根据材料提出问题[3]。
        例如,人教版九年级历史与社会的“解放战争”一课的教学,对于淮海战役的内容,可以引入一些小推车的拓展资料,有的学生对于“淮海战役是小推车推出来的胜利”不太理解,提出问题:为什么会这样说?这时教师可引入一些淮海战役的相关资料,如:战争期间国民党军队被围困,失去了民心,补给只能靠空投,但是军官却把空投物资囤积起来,一根香烟一块银元、一张大饼五块银元;而解放军这边是民心所向,沂蒙山区的群众宁愿自己吃糠咽菜,也要把小米、高粱、小麦做的煎饼送到解放军补给处。通过知识拓展,借助图文资料,既培养了学生想问的能力,又能使学生更有效理解内容。
结束语
        综上所述,本文主要根据历史与社会教学中的相关问题,探析历史与社会教学中培养学生学“问”的有效方法,主要包括营造良好课堂氛围让学生敢问、引导学生自主学习让学生会问、知识拓展迁移教学让学生想问。教师可以根据历史与社会的相关内容,引入丰富的资源和创设多种教学方法,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引导学生进行自主学习与合作探究,以此提出问题,通过点拨指导学生解答问题,落实教学目标。
参考文献
[1]田蓉. 初中历史与社会教学中培养学生学“问”的策略[J]. 软件:教育现代化(电子版), 2015.
[2]曾晓. 初中历史与社会教学中培养学生创新思维能力[J]. 课程教育研究:学法教法研究, 2019, 000(006):P.246-246.
[3]王敏淑. 初中历史与社会教学中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J]. 新课程.中学, 2016, 000(002):P.86.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