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进学生心灵 打开学生心结——初中班主任德育工作

发表时间:2020/9/7   来源:《中小学教育》2020年第3月9期   作者:叶建伟
[导读] 德育工作的出发点和形式有很多,针对不同阶段的学生,教育工作者会选择不同的教育方法。
        摘要:德育工作的出发点和形式有很多,针对不同阶段的学生,教育工作者会选择不同的教育方法。德育是一个很宏观的概念,表现方式也很多样化,比如言语上的、行为上的、思想上的等,但最终的目的是相同的,那就是培养出思想品德正直且高尚的人。初中教学所开展的德育教育,需要走进学生的心灵深处,深刻了解学生的心理和思想,帮助学生打开阻碍他们健康成长的心结。基于此,本文将以走进学生心灵,打开学生心结为出发点对初中生德育教育进行研究。
        关键词:初中教育;透视心灵;打开心结;理解与关爱
        引言:作为班级的领导者,班主任学生德育教育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我们所负责的工作不仅仅是学生的学习、健康和生活,更重要是对学生的思想品德教育,但前提是需要我们对学生有足够的了解。德育教育的有效性体现在,根据不同学生特点做出相应的指导工作,而不是千篇一律地进行说服教育,所以,找到打开学生心灵大门的钥匙才是德育教育工作的关键。
        一、用人格密码透视心灵
        所谓人格密码就是人格特征、人格属性,每一个个体在成长过程中都会形成自己特有的人格,可以是一种,也可以是多种。每一种人格都有其自身的优势,但也有缺陷,它影响着个体心理的形成与发展,随着经验的累计和经历的丰富,个体的外在属性会发生一些列的变化,如处事方式、面貌等,但人格是不会发生改变的。了解学生的内在属性,掌握学生的人格特征,对初中班主任开展德育教育工作会起到非常大的帮助。
        人格理论会告诉我们,学生是怎样的一个人,他(她)是如何变成现在这个样子的,他(她)为什么会变成这个样子,他(她)是健康的吗,他(她)是否会被改变,如何去帮助他(她)。当前较为流行的一种人格理论是九型人格理论,很多人把当做一种性格分析工具,以使自己更好地了解对方,但它更主要的作用在于,帮助学生实现个人修养、思想品质的提升,从而帮助他们学会如何与不同的人交往、沟通和交流。借助九型人格我发现,具有完美型人格特质的学生,往往追求不断进步,有原则,有标准,善于自我批评的同时,也喜欢去评价他人,追求卓越,他们是优秀的组织人才。但在受到过大压力和处于防范意识时,会表现出自暴自弃,容易被情绪性经验所绑架,陷入痛苦不能自拔。当他们处于安定惬意状态下时,会更容易接纳他人的意见,且创造性表现极为丰富。


        以上信息告诉我,当在对具有完美型人格的学生进行德育教育时,应注意激发他们的正向情绪,因为他们在正常状态下做事情是有原则、有标准的,即便不去刻意进行德育教育,他们也能表现出正直高尚的品行。
        二、探究心结,解开心结
        我们通常所说的心结是一种心理状态,通俗点说是内心解不开的疙瘩。人本主义心理学认为,心结会直接影响到一个人的情绪变化,并间接影响到个体的生理健康。对于学生来说,如果不能解决心结问题,不仅会影响到学习成绩,还有给心理造成更大的损害。不知道大家有没有遇到这种情况,当批评A学生上课迟到时,他会表现出非常大的反应,然后说我是在针对他,开始我还以为是自己态度过于强硬造成的,后来才知道,原来是因为前一天B同学迟到时,我并没有说什么。进一步了解后发现,B学生的学习成绩优异,A学生的学习成绩较差,所以A会认为我批评他上课迟到是因为自己是差等生。不可否认,作为班主任的我们,平时在对待学生的态度上是会受成绩的影响,但本意和初衷是好的,学生对我产生误解我可以理解,但这件事情却使我意识到,如果不能处理好学生的心理问题,很容易会进一步造成不好的影响,从而形成解不开的心结。
        当然,学生的心结并不都来自于课堂,家庭因素也是很主要的。随着生活节奏的加快,很多家庭都是双收入家庭,虽然经济得到了保障,但却忽视了孩子的教育问题。很多学生的心理问题都是由家庭教育缺失所导致的,一旦形成死疙瘩就很难解开了。考虑到学生的年纪还小,他们无法找到解开心结的途径,因此就需要我们班主任老师帮助他们寻找解开心结的办法。在前一阶段的德育教育工作中,我尝试用环境调节法和语言暗示法来帮助学生,取得了不错的效果,事后总结我发现,将学生置于环境优美的地方(如大自然),并通过语言的暗示更有助于调整学生的紧张心理,使情绪得到缓解。但最主要的还是要分析心结的产生原因,看是学生哪些方面没有得到满足,并有针对性地去弥补。
        结束语:
        综上所述,德育教育是初中班主任的一项重要工作,我们不能对学生施行强制性教育,即便他们表现得很乖,也不能说明德育工作就是有效的。相反,他们越是抵触、越是挣扎,越有利于我们去发现问题。找到问题的病症就是发现他们的心结,认真聆听孩子们的内心需求,就是走进他们心灵的最佳途径,也只有在走入心灵,找到并解开心结的基础上,德育教育工作才能更顺利地进行下去。
        参考文献:
[1]常玉兰.走进学生心灵  打开学生心结——初中班主任德育工作方法探析[J].名师在线,2019(27):94-95.
[2]余佳倩,彭佳鑫.走进学生心灵,打开学生心结——论班主任德育工作新方法[J].课程教育研究,2016(14):192-193.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