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究在数学教学中如何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发表时间:2020/9/7   来源:《中小学教育》2020年第3月9期   作者:张志平
[导读] 教师在教学中运用多媒体创设趣味问题情境,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兴趣是最大的动力,为学生创设无拘无束的学习环境,让数学知识与社会生活融为一体,开创“开放型”课堂教学氛围,把枯燥乏味知识变得生动、有趣。
        【摘要】教师在教学中运用多媒体创设趣味问题情境,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兴趣是最大的动力,为学生创设无拘无束的学习环境,让数学知识与社会生活融为一体,开创“开放型”课堂教学氛围,把枯燥乏味知识变得生动、有趣。
        
        【关键词】新课程;课堂;兴趣
        
一.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数学课程标准》明确指出:数学教学要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知识出发,创设生动、有趣的问题情境。这情境即要能沟通教师与学生的心理,调出学生的既有经验,又要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例如,在教学《小数的性质》时,教师故意在黑板上写上4.40.400,小学生看到教师不动声色地写上几个数字,就会感到非常好奇,不知道教师要干什么,有什么意图?教师再比较神秘地问学生:“我会提出怎样的问题呢?同学们猜猜看,”学生们好奇心被调动起来,思维开放了,教师这时再问学生,“同学们,谁能让这几个数字变得相等?”学生们开始交流和议论。他们很快想到在1、10、100的加元、角、分的单位。教师这时可以说:不加单位,也能将这三个数相等,这也是这堂课老师要讲的主要问题,将这种情境形成一个悬念,致使小学生探究知识的习惯和能力得以有效地培养。总之,兴趣是学习的第一动力,要想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就需要增强数学课堂的趣味性,创设趣味问题情境,使学生主动参与到学习活动中来。
二.课堂教学生活化,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数学来源于生活。本着“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并把数学应用于生活”的思想,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给学生提供充分参与数学活动的机会,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使学生在数学活动中体会数学的价值与乐趣。在实际的教学活动中,教师应该有意识的将数学问题结合生活,这不仅可以增强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也让学生感受到数学的知识与生活实际有着紧密的联系,同时这也有利于课堂教学效率的提高。在生活化数学的教学环境中,学生可以凭借自己生活经验,数学问题大胆的进行假设和猜测,这对其创新思维能力的养成起到了帮助的作用。例如:在小学数学人教版教材《数据的收集和整理》一课中,教师就可以改变传统的教学方式,带领学生走出课堂去搜集数据。在这样的学习环境中,学生创新思维能力得到了培养,能够通过不同的方法进行数据的收集。又如;我在教学一年级《认识人民币》时,课件出现一个服装店的动态情景视频,这样让学生从再现的生活情景中直观感知了人民币在生活中的作用,让学生更加明白数学来源于生活,培养了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总之,构建数学生活化教学环境,让数学与生活融为一体,学生能主动参与课堂活动,积极主动地去探究问题。
三.创设无拘无束的教学环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心理学家皮亚杰说过:“一切有效的活动以某种兴趣作为先决条件。”兴趣是兴奋剂,是学生获取知识的巨大内趋力。学生一旦对所学内容产生兴趣,就会表现出巨大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学习效率也会不断提高。只有当学生身心放松时,他们的学习兴趣才能从真正意义上被激发出来,而课堂也真正实现了生态形式。比如,在学习“统计与概率”相关知识时,我将红、黄两种颜色的小球装在一个不透明的袋子里,请学生进行摸球游戏。摸球前,我并不会告诉他们袋子中不同颜色球的数量,只是告诉他们,袋子中只有红、黄两种颜色的球,在开始摸球的时候,只要求学生去摸球,摸出球,记下颜色后,再放入袋子中,继续摸球,不断重复此动作,然后,让学生就自己这种摸球的感觉,猜一猜一共有多少球?红色和黄色的球又各占多少个?在交流中,得出不同颜色球的数量,大致猜出它们所占的比例,这样的教学形式,既活泼生动,又符合小学生的学习行为。在为学生创设无拘无束的教学环境的同时,教师也应该尊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主动性、动态性,及时给予学生肯定,体验到数学课堂的无限乐趣,进而激发学生对学习数学的兴趣。
四.实施趣味教学,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赞可夫有句名言:“教会学生思考、对学生来说,是一生中最有价值的本钱。”数学是思考性极强的学科,在数学教学中,必须使学生积极开动脑筋、乐于思考、勤于思考、善于思考。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开展趣味教学活动的一个十分重要的目标就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升课堂教学活动的趣味性,激活学生思维,从而引导学生思考。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创新教学形式,实施趣味性教学,让学生在兴趣的驱动下,不断激活学生思维。例如,在教学“能化成有限小数的分数的特征”时,上课伊始,老师很神秘地请学生考考自己,让学生随意说出一些分数,如1/2,5/6,7/25,7/15……教师很快判断出能否化成有限小数,并让两个学生用计算器验证,结果全对。教师紧接着问:“这个规律是存在于分数的分子中呢?还是存在于分数的分母中?”当学生观察7/25与7/15分子相同,但7/25能化成有限小数,而7/15不能化成有限小数时,发现规律存在于分母中。教师追问:“能化成有限小数的分数的分母有什么特征呢?”学生兴趣盎然地讨论开了……这时教师启发学生试着把分数的分母分解质因数,从而发现能化成有限小数的分数的特征。正当学生有大功告成之态时,教师不失时机地指出8/24与6/24,为什么分母同是24,化成小数有两种不同的结果呢?学生的认知又激起了新的冲突,从而再次引导学生通过实践、思考、发现必须是“一个最简分数”这一重要前提条件。活泼好动是小学生的天性,他们更喜欢接触有趣的事物,在实际的教学中,教师一定要重视提升课堂教学的趣味性,使小学生能主动学习数学知识,促进小学生的思维发展。
五.运用多媒体创设情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在新课程改革的背景下,多媒体教学越来越多的在课堂上使用,运用现代多媒体辅助教学已成为时代的需要,教学改革的需要。为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自主性,营造一个轻松愉悦的教学氛围,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合理运用多媒体进行有效的教学,使学生从被动的知识接收者转变为主动的探索者和个性化的独立学习者,还能使一些抽象、难懂的内容变得易于理解和掌握。怎样才能调动学生的感官,让他们对自己的学习活动充满兴趣呢?多媒体在教学中的运用,为学生学习获取知识、培养能力,创造了有利的条件,很容易使学生摆脱被动学习的状态。在教学实践中,充分利用多媒体来辅助我们的教学,可以使教学内容达到直观、生动、形象的效果,创设学生积极思维和创造的视听学习环境,让学生在饶有兴趣的观看生动画面的同时,渐入佳境,在愉悦的氛围中享受数学思维带来的快乐。如:教学“米、分米、厘米的认识”时,测量线段的长度,先将尺放大显示在屏幕上,然后用闪亮、移动的方法介绍测量方法,再显示正确与错误的一些测量方法让学生判断,最后指导学生进行测量。这样教学能使学生有效地掌握测量工具的使用方法,克服了使用中的难点,提高了实际操作能力。如:“角的认识”教学中,动态演示角的形成:先作出一个点,再引出两条射线,使学生很容易理解“从一个点引出两条射线所组成的图形叫角”。比较角的大小时,先出示两个角,再利用动画使两个角的顶点和一边分别重合,演示比较角的大小的方法,学生很直观的看出哪个角大,哪个角小,从而产生一个动态的效果。这有利于调节课堂气氛,创设学习情境,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由此可见,多媒体信息技术创设情景产生的作用是传统教学手段无法比拟的。
        总之,兴趣是在需要的基础上产生的,通过人的实践活动形成和发展的。当一个人有某种需要时,才能对相关事物引起注意,并产生兴趣。学习兴趣不是天生的,而是在后天的环境和教育的影响产生和发展起来的。
        【参考文献】
        1、现代教育技术--走进信息化教育[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1.9第1版.
        2、《数学课程标准》(实验稿)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3、王相阳.关于新课程改革背景下小学数学课堂有效教学的策略探讨[J].学周刊,2016(19):120-121.
        4、王稚晔.小学数学趣味活动教学研究[J].数学学习与研究,2019(03):88.
        5、吴君丽.以活动激趣让魅力彰显———小学数学趣味活动教学策略[J].课程教育研究,2017(14):145.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